巨虧公司十年變遷史 \"保殼\"路各顯神通
摘要: 春節假期過后,上市公司2016年業績逐漸揭開神秘面紗。其中,石化油服、中海油服和中遠海控2016年分別預虧160.8億元、117億元和99億元,暫時排在2016年A股公司虧損前列。
春節假期過后,上市公司2016年業績逐漸揭開神秘面紗。其中,石化油服、中海油服和中遠海控2016年分別預虧160.8億元、117億元和99億元,暫時排在2016年A股公司虧損前列。2006年以來,全球經濟出現周期性轉換,中國經濟也進入關鍵轉型期。2006年至2015年,每年虧損位居前列的上市公司也經歷變遷。
周期行業公司虧損居前列
2006年至2015年,正是全球經濟周期轉換和中國經濟轉型的關鍵時期,傳統產業經歷下行周期,新興產業蓬勃發展。在此背景下,2006年至2015年,航運、鋼鐵、有色等傳統周期性產業公司屢屢位居A股公司虧損前列。
其中,2009年、2011年和2012年,已更名為中遠海控的中國遠洋虧損額分別高達75.41億元、104.49億元和95.59億元。2007年和2008年,中國遠洋分別創造了190.85億元和108.30億元的高額利潤。但是,隨著全球金融危機爆發,國際航運形勢急轉直下,中國遠洋巨輪再“擱淺”。
隨著2011年國內鋼鐵行業進入新一輪產能過剩周期,在位居虧損前列的公司中,鞍鋼股份、馬鋼股份、山東鋼鐵、安陽鋼鐵和華菱鋼鐵5家鋼鐵行業上市公司紛紛露面。在這一年,鋼鐵行業經歷了新世紀以來最困難的一年。
2015年,武鋼股份巨虧75.15億元。這一年,國內鋼鐵產業的產能過剩問題已經積重難返,有關方面最終以“壯士斷腕”的決心去產能。2016年初,中央明確了今后五年1億到1.5億噸的鋼鐵去產能目標,并于前10個月就完成了2016年4500萬噸的去產能目標。同時,隨著價格回升,鋼鐵全行業復蘇,武鋼股份預計2016年實現凈利潤4.06億元。
有色行業上市公司也時常位居虧損公司前列。2014年,中國鋁業虧損162.17億元。作為中國最大的氧化鋁和原鋁生產商,同時也是全球第二大氧化鋁生產商,中國鋁業也曾創造過輝煌。在2007年登陸A股的第一年里,中國鋁業便創造了102億元的凈利潤,不過,隨著2008年7月后國際鋁價進入下行周期,到了2009年中國鋁業便巨虧46.46億元,2012年中國鋁業再次巨虧82.34億元。
縱觀2006年至2015年虧損位居前列的上市公司,2008年全球金融危機對于國內傳統行業的上市公司而言是非常重要的節點。國際大宗商品價格的暴跌和由此引發的連鎖反應使國內很多傳統行業上市公司陷入困境。當年下半年,原油、有色金屬等國際大宗商品暴跌,國內三大航空公司遭受巨額虧損,云南銅業也虧損27.92億元。
新興產業不斷被“透支”
在2006年至2015年,位居虧損前列的上市公司幾乎都是傳統行業。但是,2013年兩家屬于戰略性新興產業的光伏公司則“后來居上”——天威保變和*ST超日。在這一年里,隨著光伏產業步入嚴冬,很多公司也陷入虧損泥潭。天威保變于該年10月公布了與大股東的資產置換方案,將虧損的新能源資產進行了剝離,后更名為“保變電氣”;*ST超日也在該年巨虧后走入破產重整程序,后被江蘇協鑫牽頭重組,遂得以恢復上市,并更名為“協鑫集成”。
2010年,以光伏為代表的新能源被列為七大戰略性新興產業之一,并成為國內很多戰略新興產業發展的縮影。2007年之后,全球光伏市場釋放的巨大需求直接刺激了國內投資光伏產業的熱情。2007年至2010年期間,中國光伏電池產量連續4年增長達100%,位居全球首位。但是,由于處于原料和市場“兩頭在外”的尷尬境地,國內的光伏產業十分脆弱。2011年,隨著歐債危機的蔓延,德意等國開始下調補貼額度,造成需求驟降、價格暴跌,美國商務部又于當年對中國生產的光伏產品展開了“雙反”調查,國內光伏產業產能過剩的危機徹底爆發。
2007年虧損5.94億元的波導股份同樣引起了市場關注。1999年在手機行業白手起家的波導手機,到了2003年便一舉打敗了當時世界手機業三強的諾基亞、摩托羅拉和愛立信,坐上國內手機市場的銷售寶座。不過,以低價低端、三四線市場為開拓重點的波導股份,在2004年國內手機市場的轉型中迅速暴露出技術不足的破綻,以及由于之前過于樂觀而背上產能過剩的包袱。2005年,波導股份出現了上市以來首次虧損。此后,在2007和2008年分別虧損5.94億元和1.67億元后,波導股份在2009年戴上了ST的帽子。
根據IDC公布的數據,2016年全球智能手機出貨量排行中,華為、OPPO和vivo三家國內智能手機廠商排名三至五位,且不斷蠶食三星和蘋果兩大巨頭的市場份額,在國內市場,華為、OPPO和vivo的出貨量更是占據半壁江山。在一片樂觀的同時,波導股份的前車之轍依然值得反思。
“保殼”道路各顯神通
2010年,華菱鋼鐵虧損26.44億元,京東方A虧損20.04億元。在A股市場中,京東方A號稱“不死鳥”。實際上,像京東方A一樣的“不死鳥”不少,雖然長期虧損,但依靠各種手段能夠練就“不死之身”。
2008年至2012年,從扣非后凈利潤來看,京東方A連續5年巨虧。但是,從凈利潤來看,2009年、2011年和2012年,京東方A卻實現了盈利,從而也避免了被ST乃至退市的命運。拯救京東方A的是以政府補貼為代表的非經常性損益,在這5年間,京東方A的非經常性損益高達67.55億元。
連年虧損的中國遠洋同樣依靠政府補貼和變賣資產成為A股的“不死鳥”。2013年至2015年,中國遠洋實現凈利潤2.35億元、3.63億元和2.83億元,但扭虧的關鍵源于政府補貼和變買資產。2007年至2011年,中國遠洋領取的政府補貼只有11.53億元,但2014年和2015年兩年卻分別領取了17.43億元和42.57億元。扣非后,中國遠洋已經連續5年虧損,2016年又預虧約99億元。
不過,也有上市公司選擇另一種“保殼”道路。2011年,長航鳳凰虧損8.83億元,與很多上市公司動輒幾十億的虧損相比并不算高,但是,這卻開啟了長航鳳凰的漫漫鳳凰涅槃路。此后的2012年和2013年,長航鳳凰再次連續虧損,連續三年虧損,且連續兩個會計年度凈資產為負,2014年5月16日起,長航鳳凰暫停上市。此后,長航鳳凰進行了破產重整,并于2015年年7月收到深交所同意恢復上市批準。同年7月23日,長航集團向順航海運轉讓了公司17.89%股權,自此易主。2016年,長航鳳凰啟動將港海建設的資產注入,但由于港海建設資質瑕疵導致重組無法推進。今年2月7日,順航海運所持長航鳳凰股權被輪候凍結。
雖然鳳凰涅槃路漫漫,但與陷入持續虧損通過變賣資產和政府補貼保殼的A股“不死鳥”相比,長航鳳凰無疑提供了另一種思路。同樣值得借鑒的還有2015年A股“主動退市第一股”*ST二重。2014年再次巨虧78.98億元后,*ST二重選擇通過主動退市,以從根本上解決公司的虧損問題,目前公司已經實現扭虧為盈。(任明杰)
責任編輯:wq
(原標題:新華網)
查看心情排行你看到此篇文章的感受是:
版權聲明:
1.凡本網注明“來源:駐馬店網”的所有作品,均為本網合法擁有版權或有權使用的作品,未經本網書面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經本網授權使用作品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駐馬店網”。任何組織、平臺和個人,不得侵犯本網應有權益,否則,一經發現,本網將授權常年法律顧問予以追究侵權者的法律責任。
駐馬店日報報業集團法律顧問單位:上海市匯業(武漢)律師事務所
首席法律顧問:馮程斌律師
2.凡本網注明“來源:XXX(非駐馬店網)”的作品,均轉載自其他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如其他個人、媒體、網站、團體從本網下載使用,必須保留本網站注明的“稿件來源”,并自負相關法律責任,否則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3.如果您發現本網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識產權的作品,請與我們取得聯系,我們會及時修改或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