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思成為父親梁啟超設計墓園
摘要:1929年1月,梁啟超因病去世,悲痛不已的梁思成萌生了要為父親設計一座墓園的念頭。經過一年多的努力,到了1931年,一座充滿了中國建筑文藝復興精神的建筑小品—&mdash
1929年1月,梁啟超因病去世,悲痛不已的梁思成萌生了要為父親設計一座墓園的念頭。經過一年多的努力,到了1931年,一座充滿了中國建筑文藝復興精神的建筑小品——梁啟超墓園,建在了北京香山的植物園里。
梁啟超(資料圖片)
1925年,梁思成還在美國賓夕法尼亞大學學習建筑學。一天,他意外地收到了父親梁啟超給他寫來的一封信,信中除了常規(guī)的關心和問候之外,還隨信寄去了北宋 《營造法式》(中國古代最重要的建筑典籍)一書的重印本。梁啟超在信的結尾處寫道:“希望你能努力研讀這本著作,相信它會為你的學習帶來很大的幫助。”
父親寄來的這部書,在青年梁思成的心中種下了研究與傳承中國古代建筑遺產的種子,同時也為他畢生的事業(yè)指明了方向。在美國求學期間,梁思成將此書來來回回看了好幾遍,里面的內容他幾乎能背下來。
1929年1月,梁啟超因病去世,悲痛不已的梁思成想到父親送給自己的那本書,忽然萌生了要為父親設計一座墓園的念頭。經過一年多的努力,到了1931年,一座充滿了中國建筑文藝復興精神的建筑小品——梁啟超墓園,建在了北京香山的植物園里。墓園坐北朝南,其他三面青山環(huán)抱,獨南面敞開,為典型的“負陰抱陽”之風水佳處。
整個墓園的精華位于墓碑西南面。這里矗立著一座八角形紀念亭,為全園最莊嚴精麗的建筑。亭子通體石構,立于雙層八角形臺基上,東南西北四面辟門,層頂為八角形疊頂,覆以碧綠琉璃瓦。亭內藻井雕蓮花紋樣,雍容大氣,頗具洛陽龍門賓陽洞之氣魄。
墓園的建成,是梁思成對父親最好的紀念——正是從這時候開始,梁思成加入了中國第一個研究古建筑的學術機構“中國營造學社”,開始了中國建筑史研究。
(據《老年生活報》 姚秦川/文)
梁思成(資料圖片)
相關鏈接
梁思成(1901年4月20日~1972年1月9日),籍貫廣東新會,生于日本東京,畢生致力于中國古代建筑的研究和保護,是建筑歷史學家、建筑教育家和建筑師。
梁思成曾任中央研究院院士(1948年)、中國科學院哲學社會科學學部委員,參與了人民英雄紀念碑、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徽等作品的設計。
責任編輯:fl
(原標題:駐馬店網)
查看心情排行你看到此篇文章的感受是:
版權聲明:
1.凡本網注明“來源:駐馬店網”的所有作品,均為本網合法擁有版權或有權使用的作品,未經本網書面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經本網授權使用作品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駐馬店網”。任何組織、平臺和個人,不得侵犯本網應有權益,否則,一經發(fā)現(xiàn),本網將授權常年法律顧問予以追究侵權者的法律責任。
駐馬店日報報業(yè)集團法律顧問單位:上海市匯業(yè)(武漢)律師事務所
首席法律顧問:馮程斌律師
2.凡本網注明“來源:XXX(非駐馬店網)”的作品,均轉載自其他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如其他個人、媒體、網站、團體從本網下載使用,必須保留本網站注明的“稿件來源”,并自負相關法律責任,否則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3.如果您發(fā)現(xiàn)本網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識產權的作品,請與我們取得聯(lián)系,我們會及時修改或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