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47號】端午節的由來
摘要: 河南省駐馬店實驗小學 六(2)班 龔怡霏 指導老師:魏玉玲 "粽子香,香廚房。艾葉香,香滿堂。桃枝插在大門上,出門一望麥兒黃。這兒端陽,那兒端陽,處處都端陽
河南省駐馬店實驗小學 六(2)班 龔怡霏 指導老師:魏玉玲
"粽子香,香廚房。艾葉香,香滿堂。桃枝插在大門上,出門一望麥兒黃。這兒端陽,那兒端陽,處處都端陽。"這是舊時流行很廣的一首描寫過端午節的民謠。我國的農歷五月五日是端午節,是我國很隆重的傳統節日。
端午節要吃粽子和熟雞蛋,還要賽龍舟。兒童要用五彩絲線系手腕戴香包。早在周朝,就有"五月五日,蓄蘭而沐"的習俗。但今天端午節的眾多活動都與紀念我國偉大的文學家屈原有關。
屈原是我國古代戰國時期楚國有名有愛國詩人,寫出了《楚辭》、《天問》等不朽詩篇。但由于奸臣的阻撓破壞,他的政治主張難以實現。傳說屈原在流放途中聽到楚國滅亡的消息,萬念俱灰,仰天長嘆一聲,投入汨羅江。
江上的漁夫和百姓,聽說屈原投江自盡,紛紛來到江上,奮力打撈他的尸體,為了寄托哀思,人們蕩舟江河之上,此后逐漸發展成為龍舟競賽。百姓們又怕江河里的魚吃掉他的身體,就紛紛回家拿來米團投入江中,以免魚蝦糟蹋屈原的尸體,后來就成了吃粽子的習俗。從此,每年五月初五,人們都會到江上劃龍舟、投粽子,以此來紀念屈原。端午節的習俗就這樣流傳下來。
端午節時人們還要在門口掛艾草、菖蒲(蒲劍),通常將艾草、菖蒲用紅紙綁成一束,插或懸在門上。菖蒲是五瑞之首,象征驅除不祥的寶劍,插在門口可以避邪。相傳這個習俗也與紀念屈原有關。汨羅江畔的老百姓至今還流傳著"五月五日午,屈公騎艾虎,手持菖蒲劍,驅魔歸地府"的民謠。還有"端午節,天氣熱;五毒醒,不安寧"、 "端午不戴艾,死去變妖怪 "、 "良辰當五日,偕老祝千年"等。寄托著人們的美好愿望。
2009年9月,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保護非物質文化遺產政府間委員會會議決定:中國端午節成功入選《世界人類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作名錄》。作為國粹的端午節正在一步步走向世界。
責任編輯:dr
(原標題:駐馬店網)
查看心情排行你看到此篇文章的感受是:
版權聲明:
1.凡本網注明“來源:駐馬店網”的所有作品,均為本網合法擁有版權或有權使用的作品,未經本網書面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經本網授權使用作品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駐馬店網”。任何組織、平臺和個人,不得侵犯本網應有權益,否則,一經發現,本網將授權常年法律顧問予以追究侵權者的法律責任。
駐馬店日報報業集團法律顧問單位:上海市匯業(武漢)律師事務所
首席法律顧問:馮程斌律師
2.凡本網注明“來源:XXX(非駐馬店網)”的作品,均轉載自其他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如其他個人、媒體、網站、團體從本網下載使用,必須保留本網站注明的“稿件來源”,并自負相關法律責任,否則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3.如果您發現本網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識產權的作品,請與我們取得聯系,我們會及時修改或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