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持改革定力 謀取發展后勁
摘要:新華社記者 于佳欣 安 蓓近期,經合組織(OECD)、世界銀行、摩根士丹利等國際機構紛紛看好中國經濟發展,認為中國經濟走勢平穩,增長后勁十足。來自國際權威機構的“
新華社記者 于佳欣 安 蓓
近期,經合組織(OECD)、世界銀行、摩根士丹利等國際機構紛紛看好中國經濟發展,認為中國經濟走勢平穩,增長后勁十足。來自國際權威機構的“信任票”,從一個側面證明了我國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顯著成效。
經合組織在名為《G20結構性改革進展的技術性評估報告》中認為,中國通過供給側改革,實現了生產率增長、高水平就業,人均收入增速保持高位。
今年以來,中國經濟表現良好,一季度GDP增速達到6.9%,而且已連續7個季度位于6.7%到6.9%的區間。作為世界第二大經濟體,實現接近7%的增長并不容易。國際貨幣基金組織因看好中國經濟發展前景,將今年增速預期調高至6.7%,這再次證明中國經濟潛力足、韌性強,回旋空間大。
為了深化供給側結構性改革,中國堅定不移地推進“三去一降一補”五大重點任務,著力推動“放管服”降低市場準入門檻,加快推進減稅降費為企業“松綁”,實施創新驅動加快培育新動能……一系列改革進一步釋放了經濟發展的動力與活力。
國際權威機構點贊既是對中國發展成績的認可,也是對中國繼續發揮全球經濟“火車頭”角色的期待。在全球經濟復蘇乏力、中國經濟轉型換擋、改革難度加大的背景下,中國依然堅定不移地推進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彰顯改革決心。這讓中國開啟了自身經濟健康發展周期,也讓中國成為世界經濟發展的重要引擎,并讓世界得以分享中國發展的紅利。
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推進,既是中國經濟平穩增長的扎實根基,也蘊藏著未來增長的后勁。在這一改革推動下,消費增長愈發強勁,高技術產業、裝備制造業也同時快速增長,前5個月新增就業人數完成全年就業目標一半以上……中國經濟增長方式正在由投資轉向消費、由外需轉向內需,而服務業主導、消費驅動的發展模式初步顯現,這將進一步增強經濟發展的可持續性。
但是,中國經濟結構性改革任重道遠。對中國來說,一些領域到了“啃硬骨頭”階段,如何平衡好深入推進改革和風險防控的關系,怎樣精準施策,有“減”有“加”,讓改革更顯成效,還有很大的提升空間。只有把更多精力放在制度性改革上,進一步處理好市場和政府的關系,將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推向更多領域,才能讓中國經濟發展后勁更足。
(新華社北京
責任編輯:yss
(原標題:新華社)
查看心情排行你看到此篇文章的感受是:
版權聲明:
1.凡本網注明“來源:駐馬店網”的所有作品,均為本網合法擁有版權或有權使用的作品,未經本網書面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經本網授權使用作品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駐馬店網”。任何組織、平臺和個人,不得侵犯本網應有權益,否則,一經發現,本網將授權常年法律顧問予以追究侵權者的法律責任。
駐馬店日報報業集團法律顧問單位:上海市匯業(武漢)律師事務所
首席法律顧問:馮程斌律師
2.凡本網注明“來源:XXX(非駐馬店網)”的作品,均轉載自其他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如其他個人、媒體、網站、團體從本網下載使用,必須保留本網站注明的“稿件來源”,并自負相關法律責任,否則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3.如果您發現本網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識產權的作品,請與我們取得聯系,我們會及時修改或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