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啥同一個地方總栽跟頭
國家二級心理咨詢師、語沐心理創始人 潘笑楠
摘要: 都說“在哪里跌倒就在哪里站起來”,但現實中,我們常常在同一個地方“跌倒”好幾次。尤其在感情問題上,大多數人走不出一錯再錯的漩渦。不少來訪
都說“在哪里跌倒就在哪里站起來”,但現實中,我們常常在同一個地方“跌倒”好幾次。尤其在感情問題上,大多數人走不出一錯再錯的漩渦。不少來訪者向我哭訴:“老師,為什么受傷的總是我?”我告訴他們:如果一個人一再陷入同樣的苦難,很可能是你自己制造出來的。為啥我們總栽在同一件事上?
首先,核心信念會讓我們復制錯誤。如果在生活中經常陷入相似的麻煩,在同一面墻上撞得頭破血流,可能與身邊的人際、社會環境無關,而與你的核心信念相關。核心信念是我們對自我固有的看法,例如“我值不值得被愛”。如果一個人的核心信念是消極的,他就會經常認為“我不值得被愛”“這個世界對我是有敵意的”。一旦現實世界發生的事情和他的核心信念不符,他們不是去接受事實,而是再次套用悲觀的信念,去曲解事實。例如,經常被分手的一方會形成“我總是被拋棄”的信念,以至于每次有新的關系,他們都會警惕“他是不是要拋棄我”,這樣的擔憂表現在語言和行為上,直到對方終于受不了。
其次,我們復制錯誤是為了修復創傷。我們經歷過一次印象深刻的痛苦或者快樂的事件后,日后會不自覺地再次制造類似情境,重復體驗當時的情緒。這種重復的選擇,尤其兒時的經歷最重要。正如弗洛伊德所說,如果我們兒時有一種固定模式,希望自己在成年時重建和還原那個場景,以完成早期心理創傷的一個修復。例如一個被父親責罵長大的女人,親密關系中更傾向于選擇和父親性格特質像的男人,卻希望其比父親包容和藹,結果可想而知,當事人會陷入一種惡性循環,在情感世界中重復犯錯、反復讓自己受傷。
最后,犯同樣的錯誤,可能是在尋求安全感。用毒汁澆灌長大的植物,清水對它而言就是毒藥。對于有些人來說,犯錯雖然要付出代價,但這種結果他們可以預見、預測而獲得穩定、安全感。例如,一個從小被父親粗暴對待的女孩,長大后遇到溫柔的男人,那么她享受的同時還會有一種強烈的不安全感。因為粗暴的后果是什么她很清楚,但對溫柔背后的套路她一無所知。她知道如何在粗暴下生存,卻對溫柔的對待不知所措。因此,只有把溫柔的男人變粗暴后,她才會覺得一切都是如此的熟悉。如此,也就進入了重復錯誤的魔咒。▲
責任編輯:yss
(原標題:人民網-生命時報)
查看心情排行你看到此篇文章的感受是:
版權聲明:
1.凡本網注明“來源:駐馬店網”的所有作品,均為本網合法擁有版權或有權使用的作品,未經本網書面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經本網授權使用作品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駐馬店網”。任何組織、平臺和個人,不得侵犯本網應有權益,否則,一經發現,本網將授權常年法律顧問予以追究侵權者的法律責任。
駐馬店日報報業集團法律顧問單位:上海市匯業(武漢)律師事務所
首席法律顧問:馮程斌律師
2.凡本網注明“來源:XXX(非駐馬店網)”的作品,均轉載自其他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如其他個人、媒體、網站、團體從本網下載使用,必須保留本網站注明的“稿件來源”,并自負相關法律責任,否則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3.如果您發現本網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識產權的作品,請與我們取得聯系,我們會及時修改或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