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信謠不傳謠 講文明樹新風 網絡安全
首頁 旅游 國內游

茶卡,一座被鹽托起的小鎮

2018-01-11 15:41 來源:青海日報 責任編輯:fl
發送短信 zmdsjb 10658300 即可訂閱《駐馬店手機報》,每天1毛錢,無GPRS流量費。

摘要:美麗的鹽湖茶卡小鎮游客紛至沓來“茶卡”系藏語,意為“鹽池”。湛藍,通透,靈動的茶卡鹽湖被冠以“天空之鏡”的美稱而引得國內外游人紛至

美麗的鹽湖

茶卡小鎮

游客紛至沓來

“茶卡”系藏語,意為“鹽池”。

湛藍,通透,靈動的茶卡鹽湖被冠以“天空之鏡”的美稱而引得國內外游人紛至沓來,近幾年旅游呈現“井噴”式發展。

因地處茶卡鹽湖北畔而得名的茶卡鎮也由此開始更多地走進人們的視線。2016年10月14日,青海省海西蒙古族藏族自治州烏蘭縣茶卡鎮被國家發展改革委、財政部以及住建部共同認定為第一批中國特色小鎮。

立足茶卡鹽湖得天獨厚的資源稟賦和區域優勢,搶抓茶卡旅游業的發展機遇,近年來,烏蘭縣堅持以特色旅游為突破口,以創新驅動為引領,以放開放活為動力,著力推動特色小鎮的轉型發展!

平坦整潔的巷道,“T”字形的柏油馬路將街道分割開來,寬敞的活動廣場,筆直的太陽能路燈,街面道路干凈整潔,一棟棟具有民族特色的高樓大廈拔地而起,一排排富有地域特征寬敞明亮的牧民定居點,風格獨特,活力無限……深冬時節,行走在茶卡鎮,一幅美麗的精品小城鎮畫卷撲面而來。

茶卡“鹽值”的歷史和今天

茶卡鹽湖的真美不僅來自于“鏡”與“凈”的結合,更來自于她是大青鹽的故鄉。

成書于明代弘治年間的由劉文泰等撰輯的《本草品匯精要》中,有這樣的解釋:今青鹽從西羌來者,形塊方棱,明瑩而青黑色,最奇。西羌,即今日青海一帶,該書所指“青鹽”,就是茶卡鹽。

千百年來,著名的茶卡鹽湖大青鹽就以品質優良,味道純正聞名于世,在老百姓中很好的口碑。新中國成立后,古老的茶卡鹽池經過不斷的建設和發展,初步實現了采鹽機械化,建有茶卡鹽廠,已經實現了船采、船運、洗滌、加工機械化,生產的原鹽、再生鹽、洗滌鹽、粉洗鹽、加碘鹽、營養加鋅鹽等產品暢銷全國。茶卡鹽廠每年生產的幾十萬噸優質原鹽,除供應青海各地外,還暢銷全國20多個省區及出口日本、尼泊爾、中東等地區,受到人們歡迎。

1950年,隨著青海省鹽業公司的成立,茶卡鹽湖的大青鹽開發走向規模化。純天然、原生態、無任何工業污染的茶卡鹽,在我國乃至全世界都是不可多得的優質資源,2009年12月榮獲國家地理標志保護產品,是國內湖鹽行業首個獲此殊榮的品牌。

隨著國家鹽業改革新政的推出,西部礦業集團和烏蘭縣圍繞茶卡鹽湖發展的深度融合進行嘗試,并由此延伸循環經濟的上下游產業鏈。依然是“靠鹽吃鹽”,“吃法”不同產生的效果卻是天壤之別。正因有了富有生產和經營實力的鹽業龍頭企業——西部礦業集團旗下青海省鹽業股份有限公司的主導開發,在茶卡建成全國首批綠色食品食用鹽生產基地后,鹽產業在傳統的粗放式生產經營中脫蛹化蝶。現代化的生產線源源不斷地將原鹽加工成包括“大青鹽”、“天然湖鹽”、“低鈉鹽”、“藏青鹽”、“海藻碘鹽”等多個品種,茶卡鹽湖大青鹽多品種鹽的開發,青海鹽走向全國、走向世界奠定了良好的基礎。

借勢“鹽值”,優勢在放大

茶卡除了實實在在的“鹽值”之外,還擁有讓世人刮目相看的“顏值”。在這里,我們看到一望無際潔白如雪的干鹽灘,清澈的湖水在白色的鹽結晶幫襯下形成了一面巨大的反光鏡,天空中的藍天白云倒映出來,顯得純白潔凈。

茶卡鹽湖被國家旅游地理雜志評為“人一生必去的55個地方”之一,受到游客追捧。

茶卡鹽湖的“井噴”熱度,讓企業和政府看到了旅游開發的機遇。2015年,西部礦業集團會同海西州對茶卡鹽湖旅游開發進行市場調研,決定打造“茶卡鹽湖——天空之鏡”的旅游品牌。2016年,青海茶卡鹽湖文化旅游發展股份有限公司應運而生。

茶卡鎮共4100多人口,以蒙古族、藏族為主。旅游產業之光為茶卡“照亮”了前路。利好的信息傳導給了距離景區4公里的茶卡鎮和周邊鄉村,成為了當地群眾致富的新路子,由此帶動了茶卡鎮區及周邊地區相關產業的快速發展。

最新數據顯示,茶卡鎮市場主體達到558戶,其中,自2015年以來劇增330戶,全鎮圍繞旅游從業商戶占到80%以上。鹽湖景區直接帶動就業超過千人以上,間接帶動就業3千多人。景區的快速發展產生了“景鎮聯動”效應,茶卡鎮也因此先后摘取了“國家特色小鎮”、“中國最具文化價值特色小鎮”和“全國美麗宜居小鎮”三項國家級桂冠。

隨著 “特色小鎮”的開啟,旅游產業的發展,工作生活在這里的人們,第一時間感受到了變化的到來。

產業融合,生活富起來

巴音村原址距離鎮區20公里,群眾生產生活較困難。2013年,當地政府將巴音村35戶113人整體搬遷到了鎮區。

“每年七八月份茶卡鹽湖迎來旅游旺季,來茶卡鎮游玩住宿的人特別多,好多游客都是早早就把房間訂好了。一年下來能有三四萬元的收入吧。現在日子過得好著啊!“茶卡鎮巴音村村民姜發菊一邊收拾著自己的家庭賓館的床鋪一邊高興地分享著現在的生活狀況。

姜發菊告訴記者,2013年她們一家和村民們從茶卡鎮小水橋搬到了巴音村,從原來的兩間土木房住到了嶄新的磚瓦房里。2015年,她和家人商量后,在自家宅院的基礎上擴建了兩間房,開起了家庭賓館。在她的家庭賓館,記者看到,這里有標間、三人間,衛生設施、無線網絡和24小時熱水齊全,整潔的屋子和床鋪,讓人倍感溫馨和滿意。

“我們巴音村共有35戶114人,確定貧困戶4戶8人。隨著村里基礎設施的完善,如今村子里有25戶人家都開了家庭賓館,人人都變身成了發展旅游產業的小老板。我們鼓勵群眾從旅游、養殖和種植入手,找項目去做,帶動產業的發展,讓咱們的老百姓真正地增收致富。”談起村子的變化,駐村第一書記白海龍深有感觸。

現在的茶卡鎮,加油站從2015年的1處增加到6處,賓館由3家增加到13家,另有11家在建,家庭賓館達到300多家。新增鹽雕制作車間10家,茶卡鹽湖景區直接帶動就業超過1000人。

而今,茶卡鎮正在加快老城區拆改建,全面實施城區給排水等市政管網改造,城鎮服務功能和承載能力不斷提升。充分發揮產業與城鎮的融合互促作用,借助茶卡鹽湖豐富的旅游資源優勢,發揮城鎮對資源要素的集聚作用,大力發展“茶卡羊”、“大青鹽”精深加工、民族文化工藝品等產業,初步形成“鹽湖旅游+特色養殖業+三產服務業”三位一體的一、二、三產融合發展模式。

記者感言:

經過對茶卡鎮的探訪,記者發現經過幾十年的開發積淀,特別是“特色小鎮”形態形成的新優勢,茶卡這片沃土的發展開始迸發。更重要的是,整個地區已經形成了以旅游為核心的鮮明的產業特色,凸顯出不可替代的優勢。

茶卡因鹽而生,因鹽而長,因鹽而被大家所知,鹽可以說是茶卡人民的衣食父母。茶卡人信心百倍,要以鹽為依托,振興茶卡經濟,發展鹽業文化,把茶卡建設成為青海乃至西部的經濟重鎮!文/本報記者 宋翠茹 羋 嶠

 
 

責任編輯:fl

(原標題:青海日報)

查看心情排行你看到此篇文章的感受是:


  • 點贊

  • 高興

  • 羨慕

  • 憤怒

  • 震驚

  • 難過

  • 流淚

  • 無奈

  • 槍稿

  • 標題黨

版權聲明:

1.凡本網注明“來源:駐馬店網”的所有作品,均為本網合法擁有版權或有權使用的作品,未經本網書面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經本網授權使用作品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駐馬店網”。任何組織、平臺和個人,不得侵犯本網應有權益,否則,一經發現,本網將授權常年法律顧問予以追究侵權者的法律責任。

駐馬店日報報業集團法律顧問單位:上海市匯業(武漢)律師事務所

首席法律顧問:馮程斌律師

2.凡本網注明“來源:XXX(非駐馬店網)”的作品,均轉載自其他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如其他個人、媒體、網站、團體從本網下載使用,必須保留本網站注明的“稿件來源”,并自負相關法律責任,否則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3.如果您發現本網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識產權的作品,請與我們取得聯系,我們會及時修改或刪除。

返回首頁
相關新聞
返回頂部
主站蜘蛛池模板: 曲麻莱县| 福州市| 称多县| 四平市| 东乡族自治县| 通山县| 曲阳县| 鄱阳县| 普安县| 区。| 无锡市| 溧水县| 黔江区| 延川县| 彭阳县| 柞水县| 鹤峰县| 黎平县| 天峨县| 东安县| 莒南县| 湖口县| 井陉县| 阳江市| 上犹县| 古交市| 娄底市| 南皮县| 孝感市| 大城县| 余江县| 柳江县| 莫力| 句容市| 叙永县| 尼木县| 陈巴尔虎旗| 织金县| 凭祥市| 双流县| 博罗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