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光明傳遞愛的“火種”
摘要:上學時受人資助 工作后資助別人張光明傳遞愛的“火種”□晚報記者 班永威 郭建光 通訊員 黃文靜23年前,踏入大學校門的他因家境貧困,得到來自同學、老師和社會人
上學時受人資助 工作后資助別人
張光明傳遞愛的“火種”
□晚報記者 班永威 郭建光 通訊員 黃文靜
23年前,踏入大學校門的他因家境貧困,得到來自同學、老師和社會人士的幫助,從此在他心里播下了愛的種子;如今,他用自己的工資設立助學金,讓學子不再為貧困而憂心。他就是國網駐馬店供電公司運維檢修部主任張光明。
緣起曾受雪中送炭
現年42歲的張光明老家在遂平縣嵖岈山鎮。
1995年,19歲的張光明以優異成績考入武漢水利電力大學。但就在那一年,他的父親在講臺上突發腦溢血不幸去世。這個幸福的家庭瞬間失去了支柱。
為了維持學業,張光明開始利用課余時間勤工儉學。曾經一段時間,他在學校附近的天橋上擺地攤賣些小日用品,攤位的旁邊放著自己的學生證。時間長了,附近的人漸漸熟識了他。“很多人不管有用沒用,都專門來買些東西,有的買后下了天橋隨手就丟掉了。”張光明說,那個時候還有一些不認識的人悄悄寄錢給他。他心里明白,這些好心人是在不傷他自尊的情況下幫助他。這讓他非常感動。
感恩傳遞愛的“火種”
1999年,河南省電力公司開展院校畢業生招聘活動,張光明成功應聘到駐馬店供電公司。
“有了穩定的收入,自己有能力了,我也要幫幫別人。”張光明說。
2003年,張光明開始按照自己的想法著手實施。他把資助對象選定為貧困學子,通過網絡、報紙等渠道尋找資助對象,確定后再通過郵局寄錢過去。幾年間他先后資助了四川、貴州、西藏、新疆等地的多名學子。
但由于缺乏經驗,資助過程中他遭遇過騙局,一度心灰意冷。愛人勸慰他:“這錢咱就沒打算要回,再說了,是咱自己經驗不足被騙,孩子是無辜的,想做這件事咱就去做,別考慮太多。”愛人的一席話打開了他的心結,他決定把“自己想做的事”繼續做下去。
堅守15年不變初心
“今后我一定認真學習,不辜負光明叔叔和老師對我的期望和教誨,學到一技之長,更好地回報母校、回報社會。”2018年4月27日,在駐馬店技師學院“光明助學金”啟動暨發放儀式上,學生霍霖接到資助款后說。
2008年以來,張光明一直在通過“春苗助學網”(公益助學網站)尋找和資助全國各地的困難學生,但在他看來,資助效果并不十分理想。
2017年,經過多方聯系和考察,張光明把資助的首個本地院校確定為農村學子較多的駐馬店技師學院,設立“光明助學金”。
15年來,張光明堅持資助學子,累計捐助資金數十萬元,資助學子四五十名,但社會上鮮有關于他的宣傳報道,甚至周圍的人都毫不知情。一次他參加資助活動儀式時,被一位同事的父親看到,他長年資助學生的事才漸漸被人知曉。“我只是做了想做的事。”談起不愿被宣傳報道的原因,張光明說。
張光明,一如他的名字,為身處困境的莘莘學子帶去溫暖和希望,用無私的胸懷照亮他們的前程。
責任編輯:fl
(原標題:駐馬店網)
查看心情排行你看到此篇文章的感受是:
版權聲明:
1.凡本網注明“來源:駐馬店網”的所有作品,均為本網合法擁有版權或有權使用的作品,未經本網書面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經本網授權使用作品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駐馬店網”。任何組織、平臺和個人,不得侵犯本網應有權益,否則,一經發現,本網將授權常年法律顧問予以追究侵權者的法律責任。
駐馬店日報報業集團法律顧問單位:上海市匯業(武漢)律師事務所
首席法律顧問:馮程斌律師
2.凡本網注明“來源:XXX(非駐馬店網)”的作品,均轉載自其他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如其他個人、媒體、網站、團體從本網下載使用,必須保留本網站注明的“稿件來源”,并自負相關法律責任,否則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3.如果您發現本網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識產權的作品,請與我們取得聯系,我們會及時修改或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