貧困村飛來金鳳凰
摘要: 記新蔡縣練村鎮甘灣村“好媳婦”王霞記者 張承訓從山東省諸城市嫁到河南省新蔡縣練村鎮,從“百強縣”嫁到“貧困縣里的貧困村”,從城市小
記新蔡縣練村鎮甘灣村“好媳婦”王霞
記者 張承訓
從山東省諸城市嫁到河南省新蔡縣練村鎮,從“百強縣”嫁到“貧困縣里的貧困村”,從城市小洋樓搬到了鄉村土泥房,周圍總是有人不斷地問王霞:“你咋嫁到這里了啊?”嫁到練村鎮甘灣村的王霞現在已經能熟練地用河南話與村民打招呼,這個山東“大嫚”已經變成了河南“大妮子”、村民口口相傳的“好媳婦”、群眾脫貧致富的帶頭人、群眾認可的大學生村干部。她每次總是笑著回答:“被‘騙’到這里了,吃中了咱這里的燴面了呀!”
被一個真誠善良的河南小伙“騙”來了
與所有女孩一樣,王霞夢想著大學畢業后考個公務員或者做個白領,有一份體面輕松的工作,找一個條件好的對象,而對于家中唯一的女孩,老王家的擇婿標準自然也很苛刻。但王霞在校園遇到了一個非常靦腆的名叫馬飛的河南農村小伙子。在電腦、QQ、微信普及的電子信息時代,他卻把一封一封的手寫信寄給她,文字優雅、字體端正,她堅信,字如其人。問及他的家庭,他坦誠地對王霞說:“我家啥都沒有,就地多。你喜歡吃啥,我給你種。”因為心疼女兒,王霞的父親堅決反對她遠嫁窮鄉僻壤的外省農村,她的堅持換來了父親兩年的冷漠。在丟給她戶口本的時候,父親說了一句:“你自己選的路,你自己得走完。”
老馬家娶了個“傻媳婦”
甘灣村的鄰居們都在議論著,老馬家咋來個外地“傻媳婦”呢?大學畢業、不要一點彩禮、不辦酒席、不要車、不要房子,在北京還有個好工作,咋就看上老馬家的大兒子了呢?鄰居們議論得沒錯,別人家娶媳婦都是婆婆要給媳婦買金耳環、金項鏈、金戒指,王霞不但沒有要這些,還給一輩子沒有戴過首飾的婆婆買了一副金耳環。嫁過來之后,王霞發現真如丈夫所說:家里啥都沒有,就是地多。她第一次來練村鎮甘灣村婆婆家,看著泥巴土墻、沒有玻璃的木頭窗框、黑乎乎的柴火灶臺,還有嘎吱嘎吱作響的壓水井,這一切仿佛是老電影里的鏡頭,晚上她一夜沒睡著。后來她才知道,婆婆因為擔心王霞嫌棄家窮留不住她,也一夜沒睡。第二天,她早早起床,圍著柴火鍋轉了兩圈兒,學著做了第一頓飯。
多年后,王霞問孩子爸:“我第二天要是嫌棄你家窮,非回山東老家不可,咋辦?”“我把你接來的,我還把你送回去。”不善言談的丈夫突然低下頭說,“謝謝你……”聲音很小,但王霞記到現在。
放棄城市高薪回村養豬創業,老馬家的“傻媳婦”又回來了
“不住上大房子不叫爸來咱家!”王霞不是虛榮,她只是不想讓父親看到她住得太寒酸而難受。王霞與愛人2007年大學畢業,在北京努力打拼,再累也不敢懈怠,因為他們不僅要提供家里所有開支,更想要建一個大房子,給公婆安一個新家。每月固定給公婆匯完錢,除去房租水電費,倆人已經所剩無幾。正是愛美的年齡,她每次路過商場櫥窗,都會狠狠看幾眼然后大步離開。倆人通過自己的努力,終于全款買了房子。每當婆婆說“媳婦,俺們啥忙都幫不上你”時,她總是說,你照顧好自己就是幫最大忙了。憑著自己的努力,2014年王霞通過了國內最大的玩具公司KIDSLAN集團的面試,成為一名企業培訓講師,她的丈夫也做到了銷售經理職位。可就在這時,丈夫決定辭掉工作回鄉創業,照顧年邁多病的老人。
王霞婆婆家的負擔不是一般的重,婆婆、公公一身病痛,還要照顧年邁的姥姥、姥爺和癱瘓在床的奶奶,丈夫的弟弟還在讀書,家中老人病倒無人照顧。丈夫是長子,所有大小瑣事都要由丈夫處理。雖然那時倆人在北京的收入很可觀,但在王霞和丈夫的心里,孝比天大。她支持丈夫的決定,幫他整理好行李,對他說:“咱倆都回去,咱們的收入就斷了,家里幾口人還等著養活呢。我自己在北京再打拼一年,老人的住院錢攢出來,我就回去。”一年后,正在公司要為王霞升職加薪之時,她毅然遞交了辭職信,回鄉和丈夫一塊創業、照顧老人。
王霞的婆婆早年間一人承擔著家里的所有農活,現在一身病痛。王霞看到眼里急在心里,她跑到醫院、按摩店一遍遍偷學技術,翻了很多醫書,終于學會了刮痧拔罐,為婆婆減輕病痛。為了學習梅花針,她對著醫書一遍遍拿自己的腿扎來扎去。丈夫看著心疼,她卻說:“咱媽本來血糖就高,膽固醇也高,長時間吃藥對肝臟更是一種負擔。按摩、疏通經絡沒有任何副作用。”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師,最讓王霞欣慰的是,六歲的兒子現在每餐第一碗飯、買回來的水果,都會先遞給家中老人。
2015年,王霞和丈夫成立了甘灣村第一個農民養殖合作社。
脫下高跟鞋,丟掉化妝品,從第一次給豬打針被嚇哭,到現在熟練地幫母豬接生,別人都在感嘆時間過得快,唯有王霞覺得時間是漫長的。2017年,正在投入中的養殖場遇上了豬價市場最低谷,豬肉價格跌到4元。剛剛建立的養殖場賠了幾十萬,一家人都愁眉苦臉想要放棄時,王霞挽了挽袖子:再苦的日子都能過去,愁啥?接著干!習主席不是說了嘛,“擼起袖子加油干”!跌倒了,趴下歇一會兒是為了跳得更遠!一家人鼓足精神,終于熬過了低谷期。
“傻媳婦”當了村干部
2016年以來,甘灣村悄悄發生著變化。村干部總是忙著入戶走訪,還來了駐村工作隊。大家都在議論著,我們貧困村也要變富裕了。這時村支書找到王霞說,村里缺一個懂電腦的信息員。雖然養殖場已經發展到了孕產母豬70頭的數量,正是最忙的時候,家人還是支持王霞為村里工作。大家都在為脫貧忙碌著,她作為回鄉創業的大學生,總得貢獻點力量啊。
真正學會說河南話,正是在脫貧攻堅這段日子里。甘灣是貧困村,留守兒童、孤寡老人、空巢老人不少,每次與村干部一起入戶了解情況,她不得不學說河南話與老人們溝通。每每凌晨一點回家,匆匆看一眼哭著睡熟的孩子,她就趕緊去豬場看看待產的母豬。村委到家、家到豬場,三點一線的距離,每日王霞用腳丈量無數次,作難時流下的眼淚只有路邊的野草知道。而在家人面前,她總是一副精神抖擻、忙忙碌碌的模樣。
這天,周莊村民組的楊老漢帶著一箱方便面來到了王霞家的豬場。楊老漢是村里的貧困戶,家里爹娘80多歲,癱瘓在床;媳婦嫌棄家窮,丟下倆孩子走了;他家唯一的財產就是政府資助的一頭母豬。由于不懂技術,楊老漢喂養的母豬一直沒有繁殖,王霞倆口多次到他家指導,免費給他送獸藥、送飼料、幫助治療。今天,母豬一窩生了14個豬仔,楊老漢高興極了,特意來感謝王霞夫婦。王霞看著方便面,與丈夫商量了一下,第二天便帶著那箱方便面,又在豬場里挑了兩個最好的母豬苗,免費送給了楊老漢。現在,楊老漢的豬仔每年都帶來兩萬元收入。不僅如此,村里的貧困戶,誰家需要農家肥都可以隨時到她的養豬場免費拉。一到秋收,她便高價回收貧困戶種植的玉米等農作物。閑暇時間,王霞還幫貧困戶在網上賣粉條、豆皮等農作物。
2018年6月,甘灣村進行換屆選舉,王霞的名字出現在了候選人行列。很多村民拿著選票主動找到她說:“馬飛媳婦啊,我們就選你啊!”王霞正式當選為甘灣村委會委員,這個外地來的媳婦完全融入了甘灣,和村民一道開創甜蜜幸福的生活,村民高興地說:“咱甘灣村飛來了一只金鳳凰!”
責任編輯:dr
(原標題:駐馬店網)
查看心情排行你看到此篇文章的感受是:
版權聲明:
1.凡本網注明“來源:駐馬店網”的所有作品,均為本網合法擁有版權或有權使用的作品,未經本網書面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經本網授權使用作品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駐馬店網”。任何組織、平臺和個人,不得侵犯本網應有權益,否則,一經發現,本網將授權常年法律顧問予以追究侵權者的法律責任。
駐馬店日報報業集團法律顧問單位:上海市匯業(武漢)律師事務所
首席法律顧問:馮程斌律師
2.凡本網注明“來源:XXX(非駐馬店網)”的作品,均轉載自其他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如其他個人、媒體、網站、團體從本網下載使用,必須保留本網站注明的“稿件來源”,并自負相關法律責任,否則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3.如果您發現本網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識產權的作品,請與我們取得聯系,我們會及時修改或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