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藏匠心與智慧的黃銅線墜
摘要: □晚報首席記者高琳琳 實習生董雪潔 文/圖秦先生家的銅線墜。這是一個圓錐狀的物體,材質為黃銅,個頭不大卻很有分量。銅線墜底部有一短小的銅柄便于拿取,上面還有一小截
□晚報首席記者高琳琳
實習生董雪潔 文/圖
秦先生家的銅線墜。
這是一個圓錐狀的物體,材質為黃銅,個頭不大卻很有分量。銅線墜底部有一短小的銅柄便于拿取,上面還有一小截白色線頭,邊角有幾處磕損。這個小銅錐就是市民秦先生家的寶貝。對秦先生的爺爺來說有著不一般的意義。
“這個叫線墜,老話叫牛兒,是用來測量墻體筆直程度的。我爺爺以前是名泥瓦匠,這是他以前干活用過的。”昨日上午,秦先生對記者演示起銅線錘的用法。只見他拿起上面一根細線,將線墜固定在下面,成倒圓錐狀。利用重力作用,線墜懸掛后,尖頭豎直向下直指地面,大家就可以通過與細線的對比來檢測墻面是否垂直。
秦先生告訴記者,線墜的使用不僅是房屋美觀與否,更是安全與否的重要保障。
“當初爺爺把這東西拿出來的時候我們這些小輩都不知道是什么,現在也少見了。”秦先生說爺爺當了一輩子的泥瓦匠,手藝嫻熟,老家蓋房子都沒讓人幫忙。因為他干活認真、一絲不茍,蓋出的房子質量好,村里人也都愿意找他。
“爺爺說蓋房子與做人一樣,不能有半點馬虎。這線墜沒用好,墻面就歪了。事情沒做好,人也就歪了。”談起爺爺,秦先生表示雖然爺爺沒什么文化,但爺爺做人的樸實正直他會一直學習。
這個小巧的黃銅線墜早已布滿銹跡,但它卻是過去勞動人民智慧的結晶。
利用最簡單的地心引力原理,一根線,一個銅墜,一雙手,就那么立直了一面面墻壁,蓋起了一座座房屋。
線墜的簡單實用,使它到現在為止還在農村部分地區被使用。
在過去那個沒有電子儀器的年代,線墜雖然誤差較大,但當時的匠人憑借多年的經驗,一次次地細心檢查,建造起了不輸于現代工藝的高墻古屋。
用線墜檢測墻壁的古老方法正逐漸被更為先進的儀器所取代,有垂直度測量儀、建筑工程測量器、經緯儀等,不需要工人像老匠人那樣有多年的經驗,使用簡單快捷誤差小,但銅線墜里蘊藏的先人智慧與匠心精神永遠值得我們學習。
責任編輯:yjh
(原標題:駐馬店網)
查看心情排行你看到此篇文章的感受是:
版權聲明:
1.凡本網注明“來源:駐馬店網”的所有作品,均為本網合法擁有版權或有權使用的作品,未經本網書面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經本網授權使用作品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駐馬店網”。任何組織、平臺和個人,不得侵犯本網應有權益,否則,一經發現,本網將授權常年法律顧問予以追究侵權者的法律責任。
駐馬店日報報業集團法律顧問單位:上海市匯業(武漢)律師事務所
首席法律顧問:馮程斌律師
2.凡本網注明“來源:XXX(非駐馬店網)”的作品,均轉載自其他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如其他個人、媒體、網站、團體從本網下載使用,必須保留本網站注明的“稿件來源”,并自負相關法律責任,否則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3.如果您發現本網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識產權的作品,請與我們取得聯系,我們會及時修改或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