藝考,到底有多熱?
摘要: 近日,本報持續關注美術專業藝考報名難的事件。1月10日,“藝術升”所屬公司——杭州亦閑信息科技有限公司發布公開信表達歉意,并表示將永久下架V
近日,本報持續關注美術專業藝考報名難的事件。1月10日,“藝術升”所屬公司——杭州亦閑信息科技有限公司發布公開信表達歉意,并表示將永久下架VIP服務并退款。
在網絡上,不少文章曾在事件發生時打出憤怒的標語——“70萬藝考生喪失報名資格”。
這幾年,隨著藝考熱,考生數量幾乎每年都在增加。目前各省美術聯考已結束,從公布的考生人數來看,依舊維持增長態勢。其中2019年浙江美術生2.16萬人,比去年增加約2300人,增幅為11.9%;而廣西增長幅度最大,達到1.7萬余人。
藝考,到底為什么這么熱?
錄取1621人,7.8萬人報考
“去年中國美院的招生人數,又是新高。”在杭州開了十多年畫室的老鐘感慨。2018年,計劃錄取1621名本科生的中國美術學院,共迎來了7.8萬人報考。光中國美院象山校區每日考生流量就達1.5萬人次左右,連體育館都被辟為了考場。
競爭激烈,接近50:1的考錄比例,意味著平均一個考場才有一人能夠脫穎而出。競爭最白熱的景觀與環藝類,錄取率不到1.2%。
類似的還有中央美院,報考人數從2016年時的25000人次竄到40000余人次,錄取率僅2%。
“其實20多年前,我考中國美院時,錄取比例比這還低呢。”老鐘記得,當時一千多名考生,光是第一天的素描就刷下來700多人。最終,32名專業課入圍者憑高考成績排序,前8名才得以中榜。“那時候拼的是積累,一屆不行,再來一屆。”老鐘考了4年,最終圓夢,“等我準備考研時,同屆參試的同學還有在備考的。”
讓老鐘們沒想到的是,藝考人數很快在2002年迎來井噴。以山東為例,據當時媒體統計,從2002年到2005年,山東省藝術類報考人數連跳4級,從3.2萬人一躍至14.6萬人,是1998年的12.2倍,幾乎每5個高考學生中就有一個藝術生,而其中美術生又占到多數。
驚人的增幅,甚至讓有些院校老師感慨:“考生太多,連考場安排都成了難題。”
藝考熱的背后,是“捷徑論”觀點占據上風——“藝考對文化課的成績要求低,對部分學生很有吸引力。”2016年,有媒體對2000名受訪者進行調查,結果顯示超過5成的受訪者,感覺藝術生是將藝考作為入學敲門磚,更有71.2%的受訪者認為,藝考生大多是學習不理想,通過藝考尋求另一種升學途徑。
為了抓住這根“救命稻草”,藝考培訓機構應運而生。
杭州千人以上規模的培訓畫室有不少
“1998年大一的暑假,我帶了第一批學生。”還在念大一的老鐘,暑假回家就有幾十個家長慕名登門,拜托他“教教自家孩子”。他帶著孩子們畫了幾天靜物、石膏像,算是教學。
此后,他開始教人畫畫。
“上午上專業課,下午叫上幾個同學,一塊給孩子們上課。”這是不少畫室的普遍狀態。當時的畫室圍著中國美院,在玉皇山附近開得星星點點,“闊石板那塊,總共有十幾家畫室。”老鐘管著30多個學生,他們大多在邊上農家租房子住,交著一個月200多元的學費,突擊學上四五個月。
學生不固定,畫室也更自由、隨性。“很多畫室甚至連名字都沒有。”直到2005年,在學生的要求下,老鐘才給畫室取了名。
圍著美院,杭州的畫室兜兜轉轉,從玉皇山到濱江、轉塘,再到而今的富陽等地,也越來越產業化。到2011年前后,老鐘的畫室搬到轉塘后,“我們也漸漸被推上了專業的路子。”
聘請全職專業教師,制定模式化的教學課程,封閉式的管理,“名字是畫室,其實已經是培訓學校。”老鐘現在一萬多平米的畫室里,畫室、教室、食堂、宿舍一應俱全,20多個老師大多從美院畢業,300多個孩子要在這里培訓至少6個月。不光畫畫,還有文化課和設計課程,一應俱全。整個畫室的投資,據老鐘介紹在3000萬以上,早已不是昔日的“作坊”。
一名畫室老師告訴記者,在杭州的畫室有不下300個,像老鐘這樣規模的有30家左右,有近10家畫室學生更是超過千人。
模式化的藝考培訓,更加劇了考生們的競爭。“過去是千人千面,現在是千人一面。”一位不具名的畫室老板表示,過去更能體現考生的風格和理解,現在都是臨摹范本、背套路,無非是看誰的技藝更精熟。
當然,學校也有對策。最近幾年中國美院的題幾乎每年都在變化,2017年平常以靜物和彩投為主的“色彩科目”考試,就換成了風景默寫。
對此,老鐘倒覺得無可厚非,“考試總要分個高低,讓學生像我們當年這樣考,也不現實。”
減少校考、提高文化課要求,能否降溫
2018年年底,教育部辦公廳下發《關于做好2019年普通高等學校部分特殊類型招生工作的通知》,提到2019年高校美術學類和設計學類專業一般不組織校考,2020年起不再組織校考。同時要求,高校藝術類專業逐步提高高考文化課成績錄取控制分數線。
減少校考,提高文化課要求,不少人將此看作是對藝考熱的降溫。
早在2014年10月,教育部就曾下發《關于做好2014年普通高等學校藝術類專業招生工作的通知》,同樣提出逐步減少藝考校考數量、提高文化課分數線、規范藝考培訓等內容。
2014年開始的藝考改革,使得接下來3年的藝考人數持續減少,尤其是山東、江蘇、湖北、湖南等藝考大省。但最近兩年,美術生人數又開始大幅增長,河南、浙江、遼寧等省美術生人數增幅均超過10%,其中,河南增幅達到20%,山東增幅17%。
老鐘的畫室2019年招生人數,預計會達到350人。校考雖然少了,但學生數量他估計不會少。畫室里不少學生所在的中學,也正在開設“藝術班”。“我下一屆就有了,我沒趕上,不然更有針對性一些。”一名學生告訴記者。
“考試規范就行。”另一名畫室老板表示,“至于降不降溫,是市場和學生決定的事。”
藝考,真的是條捷徑嗎?
“大家覺得是捷徑,無非是認為藝考中文化課要求比較低,其實,你只要走過,就會知道這個捷徑還真不好走。”來自蘭溪的王子文(化名)目標是考上中國美院。
“83分”,看到自己的聯考成績時,來自金華的小雅(化名)哭了,“我在杭州沒日沒夜地畫了6個月啊,這個分應該報不了好學校了。”其實這個成績不能說差,但小雅自己覺得不太理想。
那一天杭州是個陰雨天,非常冷。看著女兒右手那粗糙的皮膚,媽媽心疼得眼眶紅了,“都說藝考對文化課要求低輕松些,我們就選擇了這條路,哪知道這么苦。”
每天畫12個小時以上,持續半年
雨雨雨,最近杭州的天氣一直不太好,給人的感覺又濕又冷,可有個場合,一走進去,錢江晚報記者只覺得熱。
數十人分成幾排緊挨著坐在一起,每人面前一塊畫板,他們各自緊盯著自己的畫板刷刷地下筆,腳下則是略顯凌亂的各種畫具。
這里是富陽一間普通畫室。
“聯考已經結束了,有的學生就回家準備文化課去了,現在留在畫室的都是備戰校考的,相對也是對專業比較喜歡,而且對所考學校要求比較高的,所以你看都特別認真。”畫室老師向記者介紹。
穿著自己高中學校的綠色校服、戴著一副黑框眼鏡,瘦瘦高高的王子文正在研究自己的作品,“聯考我沒考好,我現在要全力準備美院的校考,否則這一段時間的付出就白費了。”
王子文來自蘭溪,他說自己喜歡畫畫,初中曾學過一年,到了高中后,他的文化課成績排在全校200多名,而前100名才有上一本的可能,所以在高一時他就決定走美術藝考這條路。和家里人商量,父母也覺得與其高考大概率失敗,不如藝考博一把。因為學校沒有專門的美術班,他就來到杭州。
“好多人都說藝考是文化課不好的學生考大學的一條捷徑,你怎么看?”錢報記者直接問他。
“捷徑?沒那么‘捷’吧,反正考美術我覺得是很苦的,當然我不否認,文化課成績不太好是我走藝考的一個很重要的原因,但是這條路真沒有我當時想的那么輕松。先不說花費都是幾萬幾萬起的,就說我們的培訓生活吧,每天至少要畫12小時,基本都要封閉培訓6個月以上,吃住都在這郊區,如果對美術一點興趣也沒有,僅僅是為了走捷徑考大學,這種日子,也不是每個人都能堅持下來的。”
“春節回家嗎?”對于記者這個問題,王子文愣了下,“春節?沒想過啊,那時是不是還沒校考啊?過不過春節不重要,我現在滿腦子想的都是備戰美院校考。”
據王子文說,他遇到過選了藝考這條路,后來又因為太辛苦又后悔的,“走到半道,又想走回頭路,哪條路都不好走!”
要走這條路,興趣還是第一位的
“我是因為特別喜歡才選擇美術的,小時候就學過。”來自磐安的星宇和王子文在同一個畫室學習。這是個特別自信的女孩。
聯考考了87分,她對即將到來的校考也充滿了信心。
選擇住在六人間的寢室,每個月生活開支控制在1000元以內,哪怕是畫室每周有一天的休息時間,她也很少外出,每天就是不停地畫畫,這就是星宇在杭州的生活。
因為各方面表現不錯,星宇還是班長,幫著老師管理班級。
“不多練,手就會生,就和那些正常高考的同學刷題的道理是一樣的,我們放棄文化課學習來培訓專業課,不努力的話,更加實現不了自己的夢想。”星宇解釋,“除了興趣,我選美術還因為實用,父母也和我討論過,覺得學了美術也算是有一技之長,以后就算找不到好工作也可以自己創業。這也可能是目前美術比較熱的一個原因吧,我們同學在一起也會互相這么鼓勵。”
但是星宇的目標也比較明確,要努力上好一點的院校。
“只有上個好一點的學校,起點才會比較高。其實我們考生自己也知道,現在對藝考生的文化課成績要求是越來越高了;所以,選擇走這條路還是要慎重的,興趣還是第一的,否則,真的難以堅持。我們培訓班里也有一些被父母逼著過來的,這些往往會半途而廢,就算最后堅持下來考試可能成績也一般。”
星宇說,如果有后來者也想走這條路,那一定要考慮清楚,自己一定要有興趣,發自內心地喜歡,不然枯燥的訓練和各個環節的壓力會讓你喘不過氣來。
看到女兒粗糙的右手,她流淚了
小雅來自金華,她在位于富陽的另一個畫室培訓。作為家中的獨女,在杭州培訓的這段日子,是她第一次離開父母這么久。校舍因為新搬遷,宿舍里甚至還沒有安裝空調。
“女兒沒有叫苦,說反正每天在宿舍睡覺的時間也不長,她們畫畫都要到晚上12點多,但我心疼,尤其那右手,皮膚粗糙得像過去砍柴人的手。”媽媽偶爾會來杭州看看小雅。
1月4日,小雅查到自己的聯考成績,“83分”,了解到有不少同學比自己的分高,小雅哭了。她不清楚自己這個分能上什么學校。“我和她爸也不懂,因為當時選藝考就沖著高考時文化分低來的,沒想到不是我們想的那么簡單。”
據媽媽介紹,小雅算是沒有專業基礎的,完全是因為到了高二后,發現文化課成績不理想,就想著另外找條路。父母也打聽了不少藝術類,最終小雅說長大想穿自己設計的衣服,對設計類感興趣,就決定學美術了。
然后父母又趕緊讓杭州的朋友給打聽畫室,去年4月份就開始進行封閉式培訓。
“老師說女兒的色彩感還是不錯的,但素描就相對弱了些,聯考那天,女兒身份證又找不著了,最后急忙開臨時證明,耽誤了些時間,可能太緊張,也影響了她的發揮吧。”
說起這半年的付出,小雅媽媽說孩子付出的是精力的辛苦,而父母就是經濟的辛苦。“說起來,畫畫還是很花錢的,學費、顏料費以及生活費等,這半年大概花了6萬多了吧,聽說這個花費還不算高,多的十幾萬的也有,我女兒還是比較節儉的。除了出錢,我和她爸爸也幫不上什么了。而且為了專業課培訓,文化課更落下了,我想等校考結束,女兒回到金華后,還得找文化課的培訓老師補習下,這又是一筆開支,但為了孩子,也只能這樣吧,總要上個大學吧。”
錢報記者了解到,這幾年,隨著藝考熱,不少熱門藝術類院校越來越難考,比如中國美院,去年考錄比例近50:1,這意味著,這些年,想考上心儀的好學校,競爭越來越激烈。
責任編輯:yss
(原標題:新華網)
查看心情排行你看到此篇文章的感受是:
版權聲明:
1.凡本網注明“來源:駐馬店網”的所有作品,均為本網合法擁有版權或有權使用的作品,未經本網書面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經本網授權使用作品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駐馬店網”。任何組織、平臺和個人,不得侵犯本網應有權益,否則,一經發現,本網將授權常年法律顧問予以追究侵權者的法律責任。
駐馬店日報報業集團法律顧問單位:上海市匯業(武漢)律師事務所
首席法律顧問:馮程斌律師
2.凡本網注明“來源:XXX(非駐馬店網)”的作品,均轉載自其他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如其他個人、媒體、網站、團體從本網下載使用,必須保留本網站注明的“稿件來源”,并自負相關法律責任,否則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3.如果您發現本網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識產權的作品,請與我們取得聯系,我們會及時修改或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