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球蓋菇出菇管理技術
摘要:□ 魏銀初 班新河 史紅鴿大球蓋菇又名皺環球蓋菇、酒紅球蓋菇,商品名稱為赤松茸。大球蓋菇是聯合國糧農組織向發展中國家推薦栽培的特色品種之一,也是國際食用菌市場上交易
□ 魏銀初 班新河 史紅鴿
大球蓋菇又名皺環球蓋菇、酒紅球蓋菇,商品名稱為赤松茸。大球蓋菇是聯合國糧農組織向發展中國家推薦栽培的特色品種之一,也是國際食用菌市場上交易的主要食用菌之一。大球蓋菇抗逆性強,適應溫度范圍廣,可在6℃~30℃范圍內出菇。大球蓋菇是典型的草腐菌,抗雜能力強,栽培技術簡單粗放,培養料為麥草、玉米秸、稻草等農作物秸稈,可采用發酵料栽培,也可直接用生料栽培,栽培后的廢料可直接返田改良土壤、增加肥力。大球蓋菇栽培模式多樣,可以設施栽培,也可以露地栽培;可以大田栽培,也可以林下栽培。發展大球蓋菇生產,可以使作物秸稈得到有效利用,是實現我市農村產業扶貧、鄉村振興的有效途徑,符合我市發展以秸稈資源為基料的食用菌生產產業政策,具有廣闊的發展前景。
經過近3年的推廣、應用,我市大球蓋菇栽培范圍及規模逐年遞增,效益明顯,發展勢頭強勁。隨著氣溫回升,大球蓋菇已進入出菇適宜期,現將其出菇管理技術介紹如下:
大球蓋菇菌絲生長階段適宜溫度為5℃~35℃,最適宜溫度為25℃~30℃;培養基含水量70%左右,通風良好,無須光照。經過3至5個月的菌絲生長,當菌絲基本長透培養料及覆土層時,覆土層中的菌絲束分枝上就會出現米粒大小的菇蕾,這時應逐漸轉入出菇管理。
出菇管理的重點是保溫、保濕、散射光照及通風換氣等。大球蓋菇原基形成和子實體發育適宜溫度為6℃~30℃,最適宜溫度為15℃~26℃,空氣相對濕度為90%~95%。在半遮陽、氧氣充足的條件下,產量高,菇體色澤艷麗、健壯。出菇期間,可采取調控光照、噴水時間、通風時間等措施使環境溫度處于理想范圍。采用黑色地膜覆蓋畦床的,為創造適宜出菇的環境,可在畦床上搭設遮陰小拱棚。根據畦床溫度及光照的不同情況,小拱棚上可覆蓋一層薄膜和一層遮陰網。采用農作物秸稈覆蓋畦床的,可結合噴水扒動草被,使覆土層上接觸秸稈的菌絲斷裂,促使菌絲向下生長、扭結形成菇蕾。同時,要采用微噴系統及時噴灑出菇水,做到少噴勤噴,保持菇床覆蓋物及覆土層呈濕潤狀態,空氣相對濕度在90%~95%。出菇期的噴水原則是誘導幼菇發生時少噴勤噴,菇多多噴、菇大多噴、晴天風大多噴、陰天雨天少噴或不噴,保持覆土層濕潤。
子實體從現蕾(即露出白點)到成熟需要5天~10天。溫度低,菇體生長緩慢、肥厚,不易開傘;溫度高,菇體生長較快、朵形小,易開傘。當大球蓋菇菌幕即將破裂、菌蓋向內彎卷尚未開傘時,即可采收。采菇的時候,用手抓住菌柄末端輕輕旋轉采下,去除菌柄末端的泥土就可以進行出售,或者進行冷藏和深加工。鮮菇放在2℃~5℃的環境下可保鮮2天~3天。整個生長期可采收三四潮菇,每潮菇相間15天~25天。
(作者分別系國家食用菌產業技術體系駐馬店綜合試驗站站長、市農科院副研究員、市農科院助理研究員)
責任編輯:yq
(原標題:駐馬店網)
查看心情排行你看到此篇文章的感受是:
版權聲明:
1.凡本網注明“來源:駐馬店網”的所有作品,均為本網合法擁有版權或有權使用的作品,未經本網書面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經本網授權使用作品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駐馬店網”。任何組織、平臺和個人,不得侵犯本網應有權益,否則,一經發現,本網將授權常年法律顧問予以追究侵權者的法律責任。
駐馬店日報報業集團法律顧問單位:上海市匯業(武漢)律師事務所
首席法律顧問:馮程斌律師
2.凡本網注明“來源:XXX(非駐馬店網)”的作品,均轉載自其他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如其他個人、媒體、網站、團體從本網下載使用,必須保留本網站注明的“稿件來源”,并自負相關法律責任,否則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3.如果您發現本網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識產權的作品,請與我們取得聯系,我們會及時修改或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