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信謠不傳謠 講文明樹新風 網絡安全
首頁 新聞 駐馬店老區

鄂豫皖蘇區“山山埋忠骨,嶺嶺皆豐碑”

2019-10-22 15:53 來源:駐馬店網 責任編輯:王歡
發送短信 zmdsjb 10658300 即可訂閱《駐馬店手機報》,每天1毛錢,無GPRS流量費。

摘要:1933年夏,敵軍調集10萬軍隊對鄂豫皖蘇區進行第五次圍剿,開始采用內線單純防御作戰方案,致使鄂東北、皖西北革命根據地遭受重創。鄂豫皖蘇區堅持22年武裝斗爭不斷,可謂紅軍的故鄉、將軍的搖籃。

鄂豫皖蘇區經歷了第—次國內革命戰爭、土地革命、抗日戰爭、解放戰爭等各個時期的革命斗爭活動,走出了1位元帥、570位開國將領,200萬人參與戰斗,100多萬人犧牲,涌現出像吳煥先家族、大別山“江姐”晏春山和蔡申熙等眾多英雄烈士。毫不夸張地講,鄂豫皖蘇區“家家有紅軍,村村有烈士,山山埋忠魂,嶺嶺皆豐碑”。

鄂豫皖蘇區形成以后,起到了一面控制平漢鐵路,一面截斷長江交通,“有直接威脅武漢進而與全國紅色區域打成一片的前途”的重大作用。歷史功勛的背后,離不開革命先烈、革命先輩付出的巨大犧牲,離不開老區父老鄉親的寶責支持。

1、處于三省交界地 適宜建立革命根據地

1927年4月12日,蔣介石發動反革命政變,大肆屠殺共產黨員和革命群眾,宣告國共第一次合作全面破裂。中國共產黨在漢口緊急召開關系黨和革命命運的重要會議——“八七會議”。

在這次會議的精神指引下,1927年11月3日。大別山地區中共黃麻特委成立,任命潘忠汝、吳光浩為正副總指揮,隨后成功發動黃安、麻城武裝起義,占領縣城。1928年初,建立中國工農紅軍第七軍,隨后將第七軍改編為中國工農紅軍第十一軍第三十一師,創立鄂豫邊革命根據地。

1929年5月,大別山地區中共商羅麻特委成立,任命徐子清、肖方、周維炯、徐其虛等人為正副總指揮,并在鄂東北特委與豫東南特委積極策劃下,成功發動商南起義,成立中國工農紅軍第十一軍第三十二師,初步形成豫東南革命根據地。

1929年5月,中共安徽臨時省委在皖西六安、霍山地區縣委的領導下,成功發動六霍起義,成立中國工農紅軍第十一軍三十三師,初步形成以金寨為中心的皖西根據地。

成功發動黃麻、商南和六霍三大起義之后,1930年2月,黨中央決定將三塊根據地整合,成立中共鄂豫皖特委,郭述申任書記。

3月18日,又把大別山地區紅軍第三十一師、三十二師、三十三師合編為中國工農紅軍第一軍,任命許繼慎為軍長。

6月,鄂豫皖蘇區在光山縣王家灣召開第一屆工農兵代表大會,成立鄂豫皖蘇區工農民主政府,選舉甘元景為主席。至此,鄂豫皖蘇區實現了完整的制度架構。

鄂豫皖蘇區處于三省交界地,位于桐柏山和大別山中心區域,緊鄰太行山、伏牛山、嵩山等,依托山區、山脈等有利地形,適宜建立革命根據地、進行游擊作戰。

同時,鄂豫皖蘇區向南可直抵漢口,向東可控制或威脅津浦鐵路,向北可控制或威脅隴海鐵路,向西可控制或威脅平漢鐵路,在抗戰時期還能與在江南抗戰的新四軍主力進行聯絡,戰略地位極其重要。必要的時候,還可以承擔中共中央新址的重要職責。

此外,鄂豫皖蘇區成立后,在黨的建設、思想宣傳、法制建設、財政工作、金融工作和教育工作等方面開了先河,在黨史黨建方面積累了豐富的經驗。

2、在敵后保存這樣一支紅軍隊伍,是很了不起的

土地革命時期,鄂豫皖蘇區先后進行了5次反圍剿和游擊戰爭。

1930年11月,蔣介石命令武漢行營主任何成浚負責,以李鳴鐘為鄂豫皖地區綏靖督辦公署督辦,對鄂豫皖蘇區進行第一次大圍剿。我軍自羅山南下,經過姚家集、黃安、謝店和新洲四戰,給予敵軍當頭一擊。12月上旬,敵軍以8個師、3個旅將近十萬人的兵力.以左、中、右三路對鄂豫皖蘇區進行合圍。我軍集中兵力打擊敵軍第四十六師,經過在東西香火嶺8個小時的激戰,殲滅敵軍3個團,斃俘敵軍3000余人,敵軍第一次對鄂豫皖蘇區圍剿被粉碎。

1931年3月,敵軍集結30萬部隊對鄂豫皖蘇區進行第二次圍剿,這次戰術采用“追堵兼施”。我軍首先重點攻打皖西根據地的敵軍,進而各個擊破圍堵。獨山鎮之戰,不到4個小時就殲滅敵軍一個團,斃俘敵軍2000多人。之后,在滸灣、黃安地區也殲敵無數,讓第二次圍剿破產。

由于九一八事變造成敵軍內部意見不一致,第三次圍剿遲遲沒有開始。我軍果斷出擊,先后發起黃安、商潢、蘇家埠和潢光戰役,共殲敵約6萬人,破壞敵軍第三次圍剿計劃。此時,鄂豫皖蘇區進入全盛時期,人口達到350萬,兵力達到4.5萬。

1932年12月,蔣介石坐鎮漢口,調集26個師5個旅展開圍剿。時任鄂豫皖蘇區革命軍事委員會主席張國燾無視敵強我弱形勢、盲目輕敵,犯下冒險主義、逃跑主義、拼命主義的錯誤,致使鄂豫皖蘇區絕大部分地區喪失,造成第四次反圍剿失敗。

1933年夏,敵軍調集10萬軍隊對鄂豫皖蘇區進行第五次圍剿,開始采用內線單純防御作戰方案,致使鄂東北、皖西北革命根據地遭受重創。我軍召開會議,總結經驗教訓,決定采取主動靈活的游擊戰打擊敵人。戰術方針的轉變和便衣隊的發展,扭轉了第五次反圍剿的不利局面。

1934年12月,按照中央的指示,鄂豫皖蘇區主力部隊打著中國工農紅軍北上抗日第二先遣隊的紅旗實行戰略轉移,剰下的紅軍部隊開始了艱苦的游擊戰爭。在此期間,鄂豫皖蘇區組建了以高敬亭為政委的二十八軍,并大力發展便衣隊,最多的時候發展到89個,星羅棋布地分布于邊區22個縣境,開創了“便衣隊是地方黨政軍三位一體的組織,是以地方工作為主的武裝工作隊”,堅守了革命老區,威懾了敵人。

周恩來曾這樣評價鄂豫皖蘇區的游擊戰:“紅軍長征后,你們在十分艱苦的條件下堅持敵后斗爭,你們的功績很大。你們在敵后保存這樣一支紅軍隊伍,是很了不起的。”

3、紅軍的故鄉、將軍的搖籃

在革命斗爭中,鄂豫皖蘇區走出了1位元帥、570位開國將領,200萬人參與戰斗,100多萬人犧牲,涌現出像吳煥先家族、大別山“江姐”晏春山和蔡申熙等眾多英雄烈士。毫不夸張地講,鄂豫皖蘇區“家家有紅軍,村村有烈士,山山埋忠魂,嶺嶺皆豐碑”。

新時代,要講好黨的故事、革命的故事、根據地的故事、英雄和烈士的故事,可以在鄂豫皖蘇區找到很多可貴的素材。

例如,被毛澤東表彰為“長征先鋒”的吳煥先,出生于新縣箭廠河鄉四角曹門村,1925年加入中國共產黨,是中國工農紅軍第二十五軍的主要創建者。

1935年8月21日,吳煥先在與陜甘紅軍會合的過程中,為了掩護大部隊渡河與敵軍發生激戰,不幸身中7槍,在甘肅涇川縣壯烈犧牲,年僅28歲。在革命征程中,吳煥先先后有6位親人為革命事業獻出了寶貴生命,不愧為滿門忠烈。

女英雄晏春山被譽為大別山“江姐”,1927年加入中國共產黨,任光山縣弦南區四鄉蘇維埃婦女主席,先后參與柴山保根據地建立和“白沙關暴動”。1935年5月,不幸被敵人抓捕。在敵人逼迫帶路尋找大別山地區游擊隊的路上,她高呼口號、跳崖犧牲。

廣為人知的許世友將軍,是大別山地區新縣人。1927年,許世友在參加黃麻起義時,他的母親被敵人抓走并遭到嚴刑拷打。許世友聽到母親被敵人抓走的消息后一怒沖天,寫信給敵人頭目李靜軒,讓他馬上放人,不然讓他血債血還。李靜軒見信后嚇得坐立不安,不得不把許世友的母親給放了。

鄂豫皖蘇區堅持22年武裝斗爭不斷,可謂紅軍的故鄉、將軍的搖籃。追憶這段崢嶸歲月,重溫鄂豫皖蘇區的光輝歷程,對于廣大黨員干部來說,具有特殊的意義和價值。

(據中國軍網)

責任編輯:王歡

查看心情排行你看到此篇文章的感受是:


  • 點贊

  • 高興

  • 羨慕

  • 憤怒

  • 震驚

  • 難過

  • 流淚

  • 無奈

  • 槍稿

  • 標題黨

版權聲明:

1.凡本網注明“來源:駐馬店網”的所有作品,均為本網合法擁有版權或有權使用的作品,未經本網書面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經本網授權使用作品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駐馬店網”。任何組織、平臺和個人,不得侵犯本網應有權益,否則,一經發現,本網將授權常年法律顧問予以追究侵權者的法律責任。

駐馬店日報報業集團法律顧問單位:上海市匯業(武漢)律師事務所

首席法律顧問:馮程斌律師

2.凡本網注明“來源:XXX(非駐馬店網)”的作品,均轉載自其他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如其他個人、媒體、網站、團體從本網下載使用,必須保留本網站注明的“稿件來源”,并自負相關法律責任,否則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3.如果您發現本網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識產權的作品,請與我們取得聯系,我們會及時修改或刪除。

返回首頁
相關新聞
返回頂部
主站蜘蛛池模板: 伊通| 札达县| 福泉市| 武城县| 游戏| 岳普湖县| 湛江市| 万山特区| 全州县| 巩留县| 郓城县| 昌黎县| 南召县| 台东县| 修水县| 土默特右旗| 虹口区| 十堰市| 灵武市| 类乌齐县| 永州市| 湘潭县| 西峡县| 桐乡市| 永登县| 上思县| 加查县| 大渡口区| 沈丘县| 平罗县| 定远县| 临猗县| 沾化县| 军事| 调兵山市| 慈利县| 浦北县| 丰都县| 海南省| 阆中市| 从江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