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風
摘要:小時候,只要我們吃飯時挑三揀四、剩菜剩飯,父親就會很生氣,嚴厲訓斥我們忘記了節儉的美德。父親已不在20多年,他的音容笑貌歷歷在目,夢里時常夢見父親,他還是那一身洗得發白的藍色衣服。在父親的身上,“家風”就是勤儉、樸素、善良和讀書學習,增強才干,做有用之人。
文/張翔
父親生在舊社會、長在紅旗下,深知幸福生活來之不易。勤儉節約是他一輩子的習慣。他上學不多,但酷愛詩書。我們家兄弟姐妹多,年齡相差少則一兩歲、多則三四歲,但都清楚地記得,父親教給我們的第一首啟蒙詩是“鋤禾日當午,汗滴禾下土。誰知盤中餐,粒粒皆辛苦。”
父親小時候因為家窮,沒有上過幾天學,但他喜歡讀書,誰家有書他就上門去借,讀后立即歸還,就是為了下一次好借??恐约旱那趭^好學,父親成為十里八鄉少有的能識字寫文章的“書生”。公家到村里招工時,父親憑借一手好毛筆字,17歲就當上了工人,吃上了公糧。
我們兄妹幾個是上世紀六七十年代出生的,雖然當時生活艱難,但父母勤儉持家,把生活過成了一朵花,辛勞中也有許多歡樂。兒時,父親出差回來背回的大多是書,也有吃的穿的和用的,他常說生活可以簡單點,但精神的食糧不能缺。
小時候,只要我們吃飯時挑三揀四、剩菜剩飯,父親就會很生氣,嚴厲訓斥我們忘記了節儉的美德。衣服穿爛了舍不得扔掉,縫補一下繼續穿,或改小了給弟弟妹妹穿。他時常說,衣服可以破舊,但是一定要干干凈凈、整整齊齊,就像做人一樣。
父親已不在20多年,他的音容笑貌歷歷在目,夢里時常夢見父親,他還是那一身洗得發白的藍色衣服。我們在他的潛移默化中成了人之父、人之母。欣喜的是我們的孩子們同樣在我們的言傳身教下,傳承了勤勞節儉、淳樸厚道的良好家風。
在父親的身上,“家風”就是勤儉、樸素、善良和讀書學習,增強才干,做有用之人。他的教誨我們記憶不忘并已傳承給下一代。家風代代傳,一代更比一代強。
責任編輯:徐明霞
查看心情排行你看到此篇文章的感受是:
版權聲明:
1.凡本網注明“來源:駐馬店網”的所有作品,均為本網合法擁有版權或有權使用的作品,未經本網書面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經本網授權使用作品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駐馬店網”。任何組織、平臺和個人,不得侵犯本網應有權益,否則,一經發現,本網將授權常年法律顧問予以追究侵權者的法律責任。
駐馬店日報報業集團法律顧問單位:上海市匯業(武漢)律師事務所
首席法律顧問:馮程斌律師
2.凡本網注明“來源:XXX(非駐馬店網)”的作品,均轉載自其他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如其他個人、媒體、網站、團體從本網下載使用,必須保留本網站注明的“稿件來源”,并自負相關法律責任,否則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3.如果您發現本網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識產權的作品,請與我們取得聯系,我們會及時修改或刪除。
網友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