夢如燈盞詩如人 ——讀田地
摘要:穿過五月的麥地,拐一個彎/繞過舊宅/繞過祖墳。“父親去哪里了?我仰望的星空/擁抱著小洪河/源頭的星空。仿佛一直在捂著嘴喊/仿佛春風寄來的這封信忘記落款”(《慈悲》)。我們需要這樣的作品,需要這樣的詩人。“夢如燈盞”是詩人田地的詩句。我們需要夢,更需要燈盞。
吳元成
詩人的寫作風格呈現于反復雕琢之后的作品中,如一磚一瓦的構建,有其結構的美,有其邏輯的美,有其內在的美。有些作者,寫作多年,作品也不少,但你很難把“他”從“他們”中間分離出來,變成一個唯一的、自足自在的“他”。而田地在中原青年詩人中,是辨識度比較高的一位。
這些年,田地一直行走在抒情的大道上,卻和其他一并行走的人拉開了距離,他走得更穩健,更遠,比其他人率先看到抒情詩最為優美、最有內涵的那一部分風景。因為他擁有從鄉土出發,從“心”開始的旅程。
雖然我無意把田地框定為新鄉土詩人,但他的確從鄉土,從自然萬物中獲得了持續的靈感和加持。“綠色的紅薯秧,并沒有/跟著我走。而是/在分神,在多年前的繩結里/結繭”(《深淵》)。“野斑鳩。穿過五月的麥地,拐一個彎/繞過舊宅/繞過祖墳。竹林里,落滿鄉愁的嘀咕”(《鳥鳴》)。田地的很多詩行是經得起推敲的,有沉靜而深沉的鄉愁在其中。比如《為愛而歌》這一首:
那個伐木工是我的遠房親戚
他放倒的木頭將成為一個個棟梁
那個牧羊人是我的眼睛
她趕著羊群一直徘徊在村外的草溝旁
那個吹笛子的年輕人是我的藥箱
他的笛音喚來春風輕輕撫慰榆木疙瘩里的暗瘡
走在河岸上,我的倒影浮現于遠方
那里有你,源頭一樣安靜地守望家鄉
可以看出,田地的功底相當扎實,能從這首《為愛而歌》讀出十五國風的味道,賦比興恰到好處。不僅如此,田地還有對雨、雪的偏愛。“云,久久未散。似乎在謄抄/雨的記憶/我是誰/我在哪里……舊時的雨/和受傷的砂礫,心如鵝卵石/……屋檐下,雨的支流/在描述另一個故事。夢如燈盞”(《雨的元年》)。“雪,遲遲未來。來的是/雪的替身:陌生的冠狀病毒/肺的又一個敵人。丑角的面具,重典粉黛/雪,不怕融化。雪的宿主/火種在懷,閃爍之間/辨認螢火蟲,還有夢、良心和提燈者”(《等雪來》)。田地的雨和雪不僅是天地間的精靈,更是現實生活的投射,是夢與現實的結合物。
他也有對親情的描繪和追念。“沿著麥壟,就不會走失。父親/在前面,扎根”(《麥地》)。“父親去哪里了?我仰望的星空/擁抱著小洪河/源頭的星空。像我擁抱著/您沉睡的骨灰,余溫未散……”(《仰望》)。這樣的句子令人過目難忘,因為它是經過錘煉,經過沉淀的,具有金子般的質地。還有,“媽媽。媽媽。仿佛一直在捂著嘴喊/仿佛春風寄來的這封信忘記落款”(《慈悲》)。寫母愛的詩浩若煙海,純粹、深邃如此,不多見。
總體來說,田地是溫潤的,帶著田野的清新,但決不妨礙他向質樸和厚重掘進。比如他這首精短的《暴雪》:
雪。止語
雪。莫言
雪,懷揣著
墨水瓶的
裝滿墨水的
沉默。雪,執白守黑
《暴雪》有點兒口語化,卻又極其簡約,直抵事物的本質。我特別喜歡田地的這首《中年嗩吶》:
殘雪消融,猶如余生
未開化的,抱樸守拙
洪河岸邊,練習吹嗩吶的漢子
已至中年。滿腔銅質的音符,猶如梅花
斜倚背陰的河堤。往后看,追溯光陰的上游
那時,殘雪夾雜著肺腑之言
從山坡上滾落。夕暉漸沉,河里的冰隱隱生出
銅質的裂紋。穿橋而過的風,悄然度化他的前半生
——村后麥地邊。刺鼻的農藥味
野草繁茂。除不盡的,給落日注
入蒼涼的音質
這首詩節奏舒緩、音韻綿長,飽含人生況味,堪稱田地的代表作之一,讓人不禁想到詩人馬新朝先生后期詩歌的風范。
我們需要這樣的作品,需要這樣的詩人。“夢如燈盞”,詩如其人。“夢如燈盞”是詩人田地的詩句。我們需要夢,更需要燈盞。
愿以此共勉。
責任編輯:徐明霞
查看心情排行你看到此篇文章的感受是:
版權聲明:
1.凡本網注明“來源:駐馬店網”的所有作品,均為本網合法擁有版權或有權使用的作品,未經本網書面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經本網授權使用作品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駐馬店網”。任何組織、平臺和個人,不得侵犯本網應有權益,否則,一經發現,本網將授權常年法律顧問予以追究侵權者的法律責任。
駐馬店日報報業集團法律顧問單位:上海市匯業(武漢)律師事務所
首席法律顧問:馮程斌律師
2.凡本網注明“來源:XXX(非駐馬店網)”的作品,均轉載自其他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如其他個人、媒體、網站、團體從本網下載使用,必須保留本網站注明的“稿件來源”,并自負相關法律責任,否則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3.如果您發現本網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識產權的作品,請與我們取得聯系,我們會及時修改或刪除。
網友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