循著農業脈絡 開啟文化之門 ——第三屆中國農民電影節的啟示和思考
摘要:她解釋說,高度就是農民電影節和其他電影節的區別在于以農民為主題,讓脫貧攻堅戰役中取得突出成績的農民成為電影節的主角,與明星一起走紅毯,而且在節目中突出漁歌、稻花謠、葫蘆獻福等豐收元素;
記者 溫培雅
引子
《天中頌》
一
豐收光影映天中,歲歲新容換舊容。
幾度扶貧結碩果,十城聯創獲殊榮。
鄉村縣市呈春色,西北東南起綠城。
椽筆又書新成就,豫南明珠耀長空!
二
天中兒女正知行,奉儉持勤美夢成。
頂笠船中欣曳網,科技為梯攀頂層。
皇家驛站煥新彩,中國漁都日益興。
正陽花生走天下,宿鴨湖畔唱大風。
這是中華文化促進會會長、原文化部常務副部長高占祥受第三屆中國農民電影節組委會邀請來到駐馬店,看到天中歲歲更新、月月巨變,感受到農民電影節的巨大魅力,欣慰之余,作詩七律二首,對一場電影盛典和一個發展中的駐馬店進行盛贊。
天下最中,宿鴨湖畔。一曲化蝶,撐起新時代新農村新農民的舞榭歌臺。那天晚上星光很亮,但是沒有觀眾的眼睛亮;那天晚上的燈光很亮,但是沒有緩步走上舞臺的“人民英雄”的光芒更亮。
無論第三屆中國農民電影節開幕式的精彩呈現,還是農業題材的電影展映盛宴——10月,汝南,有些精彩場景注定成為永恒,有些光影瞬間注定長駐人心。
中國農民電影節開幕式晚會帶來的喜悅與震撼仍未退卻。從“脫貧攻堅”的感觸,到“致敬英雄”的抒懷……這臺文化盛宴的種種傳說,仍然在各種媒介流傳,照亮的是一個農業大市的胸襟和氣質,開啟的是千年驛站的自信之門。大魚治水、梁祝化蝶、千年古蓮……集文化底蘊、山水之美、時代脈動于一身的“漁都元素”撥動心弦,電影節折射的“豐收汝南”,硬核正是一個城市的從容與自信。
啟示之一:以農民為主體 以英雄為榜樣
“駐馬店真‘中’。”參加本次電影節的明星代表斯琴高娃在舞臺上感嘆駐馬店日新月異的發展變化。
“電影是文化產業的核心層,是時尚文化的代表和國際性的文化交流傳播語言。三屆農民電影節在駐馬店成功舉辦,將掀起文化發展新一輪高潮,進而促進傳統文化業態向現代文化業態轉變,更充分展示農村文化的時代魅力和一個城市的文化自信。”中國農業電影電視中心電影部主任,三屆中國農民電影節策劃人、總導演高光磊這樣評價說。
她介紹說,開幕式晚會分為《致敬農民》《致敬時代》《致敬電影》《致敬英雄》,這四個篇章體現了中國農民電影節的理念:以農民為主體,以英雄為榜樣,以電影為媒介,做新時代的建設者與傳播者。《致敬農民》篇章邀請到多位脫貧攻堅典型人物、全國勞動模范,他們用自己的脫貧帶貧經歷故事打動了現場觀眾。《致敬時代》篇章歌頌了這個不斷滿足人民群眾對美好生活向往的時代。在鄉村振興戰略推進過程中文化振興貫穿其中,給鄉村影視業更多關切,滿足更多農民群眾的文化需求。《致敬電影》篇章重溫了1953年拍攝的新中國第一部彩色戲曲電影《梁山伯與祝英臺》,它被譽為東方的《羅密歐與朱麗葉》。梁祝故里再看“化蝶”,千年愛情直抵人心。《致敬英雄》篇章“人民英雄”張定宇為汝南縣抗疫期間的優秀醫護人員和脫貧攻堅典型頒獎,并和全場觀眾合唱《我的祖國》,掀起了本場晚會的高潮。
高光磊在開幕式結束后接受本報記者專訪時說:“我們舉辦農民電影節的初衷,就是打造一個農村文藝的站臺、展示農業的平臺、慶祝豐收的舞臺,挖掘天中文化所蘊含的時代價值,讓天中文化煥發新時代的光彩,展現給觀眾一個向上、溫暖的電影節。目前來看,我們已經初步做到了。開幕式僅僅是電影節的第一個小高潮,接下來的農村電影公益展映、打造開往春天的列車農民院線等活動更加精彩。沒有文明的繼承和發展,沒有文化的弘揚和繁榮,就沒有中國夢的實現。讓農民的文化自信成為發展的動力之源,在重現心靈原鄉、滿足精神需求的同時,讓文化成為鄉村振興的重要力量源泉,用光影藝術記錄新時代駐馬店高質量發展的美麗畫卷。”
農民是主角,文化是主線。文化對于城市而言,是實力和形象,更是內核和靈魂。駐馬店脫貧攻堅戰役中脫貧致富的農民創造的每一項奇跡、每一個精彩都浸潤著天中文化的滋養。講好“天中故事”,延續歷史文脈,才能不斷為城市建設培“根”鑄“魂”。
啟示之二:心中裝著群眾 才能體現高度
一場盛會,是對舉辦地的綜合檢驗,發展水平、人文素養都蘊含其中。
一場盛會,也是對策劃者、執行者的一場大考,對這份文化答卷,中國農業電影電視中心電影部藝術總監何丹嵋這樣總結:“我們堅持高站位,打造了一個有高度、有深度、有廣度、有溫度的農民電影節。”她解釋說,高度就是農民電影節和其他電影節的區別在于以農民為主題,讓脫貧攻堅戰役中取得突出成績的農民成為電影節的主角,與明星一起走紅毯,而且在節目中突出漁歌、稻花謠、葫蘆獻福等豐收元素;廣度就是實現地域性的廣度,注重全國互動,設立四個分會場,擴大電影節的影響力;深度就是電影節不僅僅包括開幕式晚會,還包括農業論壇、農村電影展映、影視作家采風等,擴大電影節的內涵和外延;有溫度就是讓德藝雙馨的老藝術家通過與“人民英雄”張定宇和觀眾的互動,傳遞尊重英雄、崇尚英雄的時代情感。
作為幕后工作人員,何丹嵋說,她不僅記下了這場盛會,也記下了很多溫暖的片段:比如全國各地媒體以及駐馬店日報報業集團、駐馬店電視臺的記者朋友為了快速傳播相關報道,加班加點、用心用情寫稿,以最快的速度、最高的時效對這場農民電影節的全方位報道;比如電影展映首日雖然下著小雨,但是依然神情專注地冒雨觀看電影的老人和孩子們……這些點點滴滴的感動,匯聚起他們辦好電影節的最大動力。
蘆花黃處清露白,秋風起兮雁歸來。以文化貫穿古今、用情感浸潤始終的第三屆中國農民電影節和按動電影節啟動鍵的人們,以光影為名,以豐收為題,定格下一座城市的光榮和夢想。
責任編輯:徐明霞
查看心情排行你看到此篇文章的感受是:
版權聲明:
1.凡本網注明“來源:駐馬店網”的所有作品,均為本網合法擁有版權或有權使用的作品,未經本網書面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經本網授權使用作品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駐馬店網”。任何組織、平臺和個人,不得侵犯本網應有權益,否則,一經發現,本網將授權常年法律顧問予以追究侵權者的法律責任。
駐馬店日報報業集團法律顧問單位:上海市匯業(武漢)律師事務所
首席法律顧問:馮程斌律師
2.凡本網注明“來源:XXX(非駐馬店網)”的作品,均轉載自其他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如其他個人、媒體、網站、團體從本網下載使用,必須保留本網站注明的“稿件來源”,并自負相關法律責任,否則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3.如果您發現本網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識產權的作品,請與我們取得聯系,我們會及時修改或刪除。
網友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