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們打造了祝融號的“風火輪”
摘要:“要滿足火星車設計選材要求,適應火星嚴苛的服役環境,必須突破材料兼具高強度、高耐磨性與高塑性的固有難題。”馬宗義介紹,新型復合材料用于祝融號結構、機構、儀器等50余種零部件,供貨數百件。
新華社沈陽 5 月 23 日電(記者王 瑩 李 恒)5月22日,祝融號火星車已安全駛離著陸平臺,到達火星表面,開始巡視探測。祝融號何以能在火星上砂石遍地的荒漠地貌順利行走?在零下90攝氏度至零上30攝氏度的巨大溫差環境中順利工作?祝融號上,包括車輪在內的50余種零部件使用了中國科學院金屬研究所自主研發的新型復合材料,助力祝融號成功“登火”。
據介紹,針對火星車不同部件的要求,金屬所一共開發出4種鋁基碳化硅復合材料,用于火星車車輪、成分探測器的關鍵部件等。這種由鋁與陶瓷組成的新型復合材料比鋁還輕,但與常見的鋼鐵一樣堅硬、耐磨,兼具高強度、高塑性、高穩定性等特點。
金屬所研究員馬宗義介紹,2015年,金屬所接到為火星車提供關鍵結構材料的任務。由于飛行距離遠,且火星表面服役工況復雜,火星車對其結構材料的服役性能和可靠性提出了極高的要求——輕量化、高耐磨性、高強度、高各向同性和高塑性。“作為我國第一次火星登陸探測任務,沒有先例可循。傳統金屬材料難以兼顧這么多要求,難度非常大。”
科研人員開始集中攻關。“要滿足火星車設計選材要求,適應火星嚴苛的服役環境,必須突破材料兼具高強度、高耐磨性與高塑性的固有難題。”馬宗義說,這是一個矛盾的要求,設計材料時需掌控好平衡點。
中國科學院金屬研究所根據使用要求,逐一解決大尺寸坯錠制備等技術瓶頸,提出低合金元素、多元析出相混雜強化的新型設計思想,相關復合材料樣件一一通過了嚴苛的地面考核。
馬宗義介紹,新型復合材料用于祝融號結構、機構、儀器等50余種零部件,供貨數百件。“下一步,我們將繼續促進先進金屬基復合材料與技術的工程化應用和成果轉化。”
責任編輯:付琳
查看心情排行你看到此篇文章的感受是:
版權聲明:
1.凡本網注明“來源:駐馬店網”的所有作品,均為本網合法擁有版權或有權使用的作品,未經本網書面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經本網授權使用作品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駐馬店網”。任何組織、平臺和個人,不得侵犯本網應有權益,否則,一經發現,本網將授權常年法律顧問予以追究侵權者的法律責任。
駐馬店日報報業集團法律顧問單位:上海市匯業(武漢)律師事務所
首席法律顧問:馮程斌律師
2.凡本網注明“來源:XXX(非駐馬店網)”的作品,均轉載自其他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如其他個人、媒體、網站、團體從本網下載使用,必須保留本網站注明的“稿件來源”,并自負相關法律責任,否則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3.如果您發現本網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識產權的作品,請與我們取得聯系,我們會及時修改或刪除。
網友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