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鋪鎮名閃金光
汝南縣城北12公里處,有一個美麗的鄉鎮叫金鄉鋪,土地肥沃、民風淳樸,素有汝南北大門之稱,這里的生姜和大蔥聲名遠揚。
金鄉鋪原名叫張莊,得益于張劭和范式兩賢士舍命存信求義(史書上稱為“雞黍信義生死交”),后人改張莊叫金鄉鋪。當地人習慣性地將金鄉鋪簡稱為金鋪,在介紹自己時有種掩飾不住的喜悅:“俺是金鋪人兒。”聽起來既響亮又婉約。
話說東漢時,汝南張莊人張劭(子元伯)在洛陽太學上學的時候,認識了來自山東金鄉的范式(子巨卿),二人志趣相投、情同兄弟。范式和張劭當時都家境貧寒,范式又離家遙遠,張劭經常把自己的衣食分與范式。張劭患病,范式悉心照顧、不離左右。卒業臨別時,范式約兩年后某日來汝南登堂拜見張劭母親。兩年后,約定的日子到來時,張劭催促母親做好飯菜等范式,張母以為金鄉太遠,范式未必能到,張劭則認為范式守信義,一定能到。于是,張母就殺雞做黍(小米飯)。到了中午,范式果然到了,二人在門外土臺上食雞黍,盡歡而別,張母及鄉人無不稱范式為信士。以后,每次范式來汝,張劭即于土臺上置雞黍招待。幾年后,張劭患重病,臨終前以不能見范式而憾。出殯時,棺重,移不動。已做功曹的范式,夢見好友病故,素衣白馬前來吊唁,由他執紼,棺柩才埋入土中。后人筑雞黍臺,在張宅建二賢祠,改張莊為金鄉鋪,以示紀念。這些往事在《后漢書·獨行列傳》《搜神記》及《汝南縣志》均有記載。
山東金鄉人范式后來歷任荊州刺史、廬江太守等要職,一心為民,深受百姓擁戴,后卒于任上。然范式重諾守信、墳地送友的故事,如萬馬奔騰的瀑布之音,令人心胸激蕩,四處流傳。范式的家鄉今山東省濟寧市金鄉縣也建有二賢祠,范式的老家范莊改地名為雞黍鎮。從山東金鄉縣雞黍鎮到河南汝南金鄉鋪鎮約300公里,在過去那個年代,沿途還要坐船,步行的話得一星期左右。范式家境貧寒,自然不能騎馬坐轎。盡管如此,范式還是重諾守信、如約而來,頗顯大丈夫風范。據說有次來還帶了家里養的兩只大白鵝,可惜途中坐船大白鵝跳進水里游走了。范式匆忙中只抓下了兩支鵝毛,只好尷尬地把鵝毛獻給了張劭的母親。這也成了千年的佳話:千里送鵝毛,禮輕情意重。
金鄉鋪鎮北古道旁,雞黍臺和二賢祠讓多少人觸景生情、感慨連連。有關雞黍待友的詩詞比比皆是,他們情之高處,賦詩而發:唐朝詩人孟浩然根據這個典故寫了《過故人莊》,詩曰:“故人具雞黍,邀我至田家。綠樹村邊合,青山郭外斜。開軒面場圃,把酒話桑麻。待到重陽日,還來就菊花。”明朝進士王萬祚詩曰:“雞黍祠臨古道旁,石碑高處草生香。往來南北饒車馬,愧殺翻云覆雨郎?!鼻宄狂R錫璜詩曰:“信馬金鄉愛晚晴,紅霞一抹上紫荊。居人指點村前路,曾過三陽范巨卿。”汝陽知縣王元梅詩曰:“生死交情乃見真,訂期雞黍遠相親。最憐白馬三陽客,執紼墳頭哭故人?!?
金鋪就是金鄉鋪,香在心里,亮在人間。金鋪鎮在千年變幻風云中,借著“二賢祠”和“雞黍臺”的盛名,始終閃耀著金子般的光芒,砥礪世人誠信前行、修德揚善。
責任編輯:付琳
查看心情排行你看到此篇文章的感受是:
版權聲明:
1.凡本網注明“來源:駐馬店網”的所有作品,均為本網合法擁有版權或有權使用的作品,未經本網書面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經本網授權使用作品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駐馬店網”。任何組織、平臺和個人,不得侵犯本網應有權益,否則,一經發現,本網將授權常年法律顧問予以追究侵權者的法律責任。
駐馬店日報報業集團法律顧問單位:上海市匯業(武漢)律師事務所
首席法律顧問:馮程斌律師
2.凡本網注明“來源:XXX(非駐馬店網)”的作品,均轉載自其他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如其他個人、媒體、網站、團體從本網下載使用,必須保留本網站注明的“稿件來源”,并自負相關法律責任,否則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3.如果您發現本網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識產權的作品,請與我們取得聯系,我們會及時修改或刪除。
網友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