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信謠不傳謠 講文明樹新風 網絡安全
首頁 新聞 河南

奏響新時代中部地區高質量發展的河南樂章

2021-06-10 18:44 來源:大河網-河南日報 責任編輯:姚想
發送短信 zmdsjb 10658300 即可訂閱《駐馬店手機報》,每天1毛錢,無GPRS流量費。

奏響新時代中部地區高質量發展的河南樂章

——省社科界“在新時代中部地區高質量發展中奮勇爭先”理論研討會綜述

河南省社科聯課題組

為深入學習貫徹習近平總書記在推進南水北調后續工程高質量發展座談會上的重要講話精神和《關于新時代推動中部地區高質量發展的意見》,近日,省社科聯舉辦省社科界“在新時代中部地區高質量發展中奮勇爭先”理論研討會。

來自省社科院、鄭州大學、河南大學、河南財經政法大學等單位的近20位專家學者,圍繞會議主題進行了充分熱烈的研討交流。現將會議主要觀點綜述如下。

1

深刻理解新時代推動中部地區高質量發展的重大意義

從中部崛起到新時代推動中部地區高質量發展,是新發展格局下中部崛起戰略的一次全面升級,必須從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戰略全局,充分認識其重大意義。

中部地區高質量發展是中國大棋局中“國之大者”

在新發展階段,中部地區作為中國的腹心之地大有可為。省社科聯黨組書記、主席李庚香研究員認為,中部地區高質量發展是中國大棋局中的“國之大者”。河南高質量發展要放在中華民族偉大復興戰略全局和世界百年未有之大變局中來定位,要放在統籌推進“五位一體”總體布局、協調推進“四個全面”戰略布局中來定位,要放在構建以國內大循環為主體、國內國際雙循環相互促進的新發展格局中來定位。

中部地區高質量發展是新時代中國經濟高質量發展題中應有之義

新時代我國經濟發展的基本特征,就是我國經濟已由高速增長階段轉向高質量發展階段。這既是全局性轉變,也是歷史性跨越。省社科院院長谷建全研究員、中原經濟發展研究院院長耿明齋教授等專家認為,推動中部地區高質量發展是新時代中國經濟高質量發展題中應有之義,有著深刻的時代背景。

一是貫徹“三新”發展理念的客觀要求。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指出,開啟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新征程,要科學把握新發展階段,深入貫徹新發展理念,加快構建新發展格局。這意味著我國經濟社會發展的手段、條件、內外部環境都發生了深刻變化,處在一個新的起點。開啟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新征程,實現“第二個百年”奮斗目標,需要中部有支撐點和增長極,需要中部地區迎頭趕上、加速崛起。

二是實施區域協調發展戰略的客觀要求。當前,我國區域經濟發展進入區域經濟一體化發展的新階段。京津冀協同發展、長江經濟帶發展、粵港澳大灣區建設等都體現了區域經濟一體化發展的新趨勢。中部地區承東啟西、連南接北,資源豐富,交通發達,產業基礎好,發展潛力大,在國家發展全局中具有重要的戰略地位,是區域協調發展戰略的重要組成部分。

三是暢通國內大循環的客觀要求。構建以國內大循環為主體、國內國際雙循環相互促進的新發展格局,意味著我國發展戰略發生了重大變化。這對國內經濟發展產生了很大的影響,主要體現為市場格局、要素流向、產業連接、競爭態勢的變化。這種形勢下,對于區域經濟發展來講,交通、流通、市場、創新以及能源原材料的優勢越來越重要。這些方面的優勢越凸顯,在構建新發展格局中的優勢就越突出。中部地區市場、交通、資源等優勢非常突出,在構建新發展格局、暢通國內大循環中的地位和作用不可替代。

四是統籌發展和安全的客觀要求。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強調統籌發展和安全,把安全發展擺到了至關重要的位置。安全包括糧食安全、能源安全、水資源安全等多個方面。從經濟發展的角度講,中部地區是國家重要的糧食基地、能源原材料基地、裝備制造和高技術產業基地、重要綜合交通樞紐等,在國家經濟、生態、文化等一系列安全發展中的地位和作用非常重要。

2

準確把握新時代中部地區高質量發展的核心要義

高質量發展是“十四五”乃至更長時期我國經濟社會發展的主題,關系我國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全局。新時代推動中部地區高質量發展,必須準確把握其核心要義。

高質量發展的核心是堅持新發展理念

發展理念是發展行動的先導。李庚香研究員認為,新發展理念深刻回答了關于發展的目的、動力、方式、路徑等一系列理論和實踐問題,闡明了我們黨關于發展的政治立場、價值導向、發展模式、發展道路等重大政治問題。高質量發展的核心是堅持新發展理念,實現創新發展、協調發展、綠色發展、開放發展、共享發展。

高質量發展是能夠滿足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的發展

高質量發展歸根結底是為了人民,只有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才可稱作高質量發展。李庚香研究員認為,高質量發展是在統籌安全與發展的基礎上,能夠很好滿足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的發展。民生事業是高質量發展最關鍵的要素。把民生事業做好,把人口優勢發揮好,是河南實現高質量發展的關鍵。

高質量發展是系統的體系的發展

高質量發展不只是一個經濟要求,而是對經濟社會發展方方面面的總要求,必須把高質量發展當作系統工程抓。李庚香研究員認為,高質量發展是速度、規模、結構、質量、效益相統一的發展,是包括現代化經濟體系、現代化治理體系和現代化價值體系在內的系統的體系的發展。未來河南要實現高質量發展,最關鍵的還是要重視體系、重視系統、重視統籌。河南財經政法大學副校長劉榮增教授認為,高質量發展是全面的發展,體現了發展階段的變化和演進,不僅經濟要高質量發展,社會、文化、生態等各領域也要高質量發展,這樣才能解決好發展不平衡不充分的問題。

3

客觀認識新時代中部地區高質量發展的河南實際

河南在中部地區高質量發展中的定位是“奮勇爭先、更加出彩”,必須保持清醒頭腦,發揮優勢,正視不足。

發揮四大優勢

劉榮增教授認為,河南在新時代中部地區高質量發展中要發揮好四大優勢:一是發揮物流樞紐優勢。要積極融入新發展格局,把物流樞紐的優勢充分發揮出來。二是發揮糧食生產優勢。要堅決扛穩糧食安全的重任,充分發揮糧食生產這個優勢,建設好國家糧食生產核心區。三是發揮能源原材料優勢。要充分發揮煤炭、石油、有色金屬等資源優勢,立足河南能源原材料企業多、基礎好、實力強的有利條件,建設好能源原材料基地。四是發揮好內陸開放平臺優勢。要把河南四條絲綢之路等內陸地區獨特的優勢發揮出來。

補齊四大短板

客觀來看,與中部其他省份相比,河南還存在著一些“短板”。一是產業競爭力不強。劉榮增教授認為,從產業競爭力來看,河南存在明顯短板。表現在中國企業100強中河南沒有1家,200強中僅有3家,中國戰略性新興產業領軍企業100強中只有1家。二是創新能力不足。華北水利水電大學管理與經濟學院副院長桂黃寶教授等專家認為,河南最大的短板是創新。主要表現在創新主體少且質量不高,創新基礎設施不夠完善,創新資源匱乏且配置效率低下。三是開放程度不夠。省宏觀經濟研究院副院長高亞賓高級經濟師認為,開放不夠仍是河南最大的實際。主要表現在對外貿易依存度依然偏低,“四路”“五區”的政策疊加優勢尚未充分發揮,開放平臺體系區域布局不平衡,部分領域先發優勢受到嚴峻挑戰,進出口產品結構單一且本地貨源嚴重不足。四是城市群質量不高。河南財經政法大學資源與環境學院張偉麗教授認為,從城市居民收入潛力高、環境質量好、財富分配均衡、社會保障好、健康水平高、教育公平等城市高質量發展的主要指標來看,中原城市群仍是高質量發展水平較低的城市群之一。

4

加快實施新時代推動中部地區高質量發展的河南舉措

針對如何推動河南高質量發展,與會專家提出了一些有針對性的意見建議,主要集中在以下幾個方面。

全面推進鄉村振興,夯實高質量發展基礎

無論中部崛起還是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最后的落腳點、最大的新動能都是鄉村振興。一是處理好“上、下、左、右”四個關系。李庚香研究員指出,要認真研究河南實施鄉村振興的難點及破解路徑,努力在鄉村振興理論研究上走在全國前列。要重點處理好“上、下、左、右”四個關系:對上要處理好和黨組織、村級行政組織、經濟組織的關系,對下要處理好和土地的關系,對左要處理好和傳統、鄉愁的關系,對右要處理好和市場的關系。二是確保糧食等農產品安全供給。河南作為農業大省,承擔著確保國家糧食安全供給的重任。省政府參事、省社科院原院長張占倉研究員認為,要以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為主線,以科技創新為根本動力,以數字化智能化無人化為技術支撐,堅持產業鏈、價值鏈、供應鏈“三鏈”同構,堅持綠色化、優質化、特色化、品牌化“四化”方向,按照優糧優產、優糧優購、優糧優儲、優糧優加、優糧優銷“五優”聯動新思路,確保我省糧食穩定增產。三是大力發展鄉村經濟。鄉村要振興,經濟來支撐。河南工業大學經濟貿易學院院長孫中葉教授認為,要充分發揮交通樞紐優勢,著力構建產區、銷區、城市鄉村的現代化糧食產業體系,打通供應鏈、價值鏈多鏈融合,建設糧食經濟強省和糧食加工強省。張占倉研究員認為,要依托各地鄉村特色優勢資源,做大做強農業龍頭企業,大力發展農村專業大戶和家庭農場,同時高質量培養新型職業農民。四是實現城鄉產業融合。通過分析洛陽城鄉產業融合現狀、特點,河南科技大學經濟學院劉溢海教授提出,要通過規劃引領、發揮農民主體作用、重塑城鄉關系、細化政策措施等手段,推動城鄉產銷、產業鏈上下游、不同屬性鄉村經濟平臺、農業生產與體驗之間實現融合。五是加快農村土地制度改革步伐。土地是財富之母。張占倉研究員認為,要加快農村經營性建設用地改革,助推農村集體經濟發展;要擴大全域土地整理試點,提高土地資源利用效率。

實施創新驅動戰略,打造高質量發展引擎

創新在現代化建設全局中居于核心位置,加快實施創新驅動戰略對河南高質量發展至關重要。一是強化企業創新主體地位。企業是創新的主體,地區創新水平的提升與當地創新型企業的數量、質量關系重大。桂黃寶教授認為,要完善市場經濟條件,用具有誘惑力的條件和光明的發展前景,促進具有高附加值、高技術含量的企業入駐,還要不斷深化外來企業的本地化程度;同時要激勵本地企業增強學習能力,提高自主創新積極性。二是加強科技創新。科技創新是全省發展的戰略支撐,重點是攻堅關鍵核心技術。省社科院工業經濟研究所所長張富祿研究員認為,要圍繞重點領域,梳理出關鍵核心技術清單,給予大力支持;特別要重點布局新一代信息技術、新材料、高端裝備制造業等重點領域的技術需求。三是加強創新平臺建設。河南大學中原發展研究院院長高保中教授認為,要加強重大創新平臺和重大科技基礎設施建設,大力推動鄭洛新國家自主創新示范區、鄭開科創走廊和沿黃科技創新帶建設,探索通過開展聯合攻關、聯合共建、戰略聯盟等形式搭建一批創新平臺和創新中心。四是全面優化創新環境。桂黃寶教授認為,要重視創新軟環境構建,倡導尊重和熱愛創新的價值觀念,培養理性批判的創新思維導向,樹立崇尚科學、尊重科學的創新文化氛圍;要繼續深化“放管服”改革,打造法治化的營商環境,為創新型企業更好地從事科技創新賦能;要改革創新成果轉化政策制度,完善成果使用、處置和收益管理。五是創新人才政策。耿明齋教授、劉榮增教授等專家認為,要通過優化調整高等教育和職業教育結構,提升人力資源質量;通過加大“雙一流”大學建設、提升省內其他高校層次、加快引進高水平大學,培養高層次人才;通過制定更寬松的人才政策,探索推動高端人才稅收改革,打造人才匯聚高地。

加快融入雙循環,構筑高質量發展平臺

加快融入雙循環是與時俱進提升經濟發展水平的戰略抉擇,河南必須找準定位、深挖優勢,加快融入國內大循環和國內國際雙循環。一是強化競爭優勢。河南在市場、產業、交通等方面的優勢越凸顯,在雙循環中的地位和作用越突出。高保中教授認為,河南要依托市場規模優勢,著力打造國內大循環的重要支點;依托產業基礎優勢,強化在穩定全國產業鏈供應鏈中的關鍵環節地位;依托區位交通優勢,強化在促進國內國際雙循環中的戰略鏈接地位。二是擴大消費需求。超大規模的內需體系是國民經濟順暢內循環的基礎。河南師范大學商學院院長楊玉珍教授認為,要突出消費環節的基礎性作用,提升傳統消費,培育新型消費,發展中高端消費,擴大公共消費;要發揮分配環節對擴大消費需求的支撐作用,著力提高低收入者收入,擴大中等收入群體,完善再分配調節機制;要保障流通環節對擴大消費的市場實現作用,發展消費金融,發展流通新技術新業態新模式,建設現代標準的市場體系,規范市場秩序。三是提供有效供給。高保中教授認為,要深化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增強產業鏈和供應鏈的韌性和競爭力,大力解決重點行業、重點產業鏈、供應鏈卡脖子的問題,進而在某些產品供應領域實現從跟跑、并跑到領跑的轉變。四是發展樞紐經濟。重點打造具有國際影響力的樞紐經濟先行區,加快構建“樞紐+通道+網絡+開放”的集成體系。高亞賓高級經濟師認為,要充分發揮鄭州“空港型國家物流樞紐”作用,加快培育協同高效的運營主體和合作共同體,迅速集聚干線運輸、區域分撥、多式聯運、倉儲服務、跨境物流等全球高端要素資源,全面推動“五區”“四路”聯動互促、融合并進。同時,強化鄭州與洛陽、安陽、南陽、信陽等物流樞紐的分工協作和有效銜接,打造更加專業便捷的現代物流服務網絡。

建設現代產業體系,插上高質量發展翅膀

加快發展現代產業體系對推動我省經濟發展具有巨大引領帶動作用。一是加快完善先進制造業體系。制造業是實體經濟的基礎,加快完善先進制造業體系關系到現代產業體系建設的全局。首先,要保持制造業比重基本穩定。張富祿研究員認為,要慎防盲目地去制造業化或者去工業化,要爭取2022年制造業增加值占全省生產總值比重35%左右。其次,要強化戰略性新興產業引領。劉榮增教授提出,要順應新興產業發展規律,以數字經濟為引領,大力促進新技術、新組織形式、新產業集群形成和發展,提高知識技術密集型產品和行業的比重,促進新興產業與經濟社會各領域深度融合。再次,要大力提升改造傳統產業。河南財經政法大學國際經濟與貿易學院副院長李新安教授認為,傳統產業并不都是夕陽產業,要采用數字化、智能化、綠色化制造及電子商務等新的生產經營模式,加強對傳統產業的技術改造和技術創新。二是大力發展現代服務業。現代服務業在配置資源效率方面發揮著重要作用。張占倉研究員認為,要以擴大現代服務業發展規模為重點,加快推進國民經濟服務化;要加快培育現代服務業新業態、新技術、新模式,盡快提升河南服務業占比。張富祿研究員建議,有條件的城市可以逐步形成以服務業為主導的產業體系。三是加快發展文化產業。河南要將文化優勢轉化為發展優勢,必須大力發展文化產業。鄭州大學旅游管理學院院長李金鎧教授認為,要結合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采取打造沿黃生態廊道和景觀通道、打造黃河文化傳承的精神通道、打造沿黃文化的黃金線路和物理通道、加強文化旅游基礎設施和綜合服務體系建設、創新文化旅游產業新業態和新模式、成立沿黃旅游帶領導小組等措施,舉全省之力打造沿黃文化旅游黃金帶。張占倉研究員認為,要深入挖掘黃河文化蘊含的時代價值,打造一批文化精品和文化產品,向全球講好“黃河故事”。

完善現代城鎮體系,拓展高質量發展空間

現代城鎮體系正成為承載中國發展要素的主要空間形式,是推動高質量發展的新動力源。河南要堅持大中小城市建設并舉。一是以大城市為引領。要充分發揮鄭州龍頭帶動作用。高保中教授、高亞賓高級經濟師等專家認為,要以鄭州國家中心城市帶動全省現代城鎮體系建設全局,加快提升鄭州國家中心城市和洛陽副中心城市作用,形成全國高質量發展的重要增長極和新的動力源。二是加強中小城市建設。中小城市對人口的吸納能力最強。谷建全研究員、高亞賓高級經濟師等專家認為,中小城市尤其縣城是吸納農村人口最重要的載體,要因地制宜推動省轄市建設開放新平臺,同時提高縣域開放度,建設一批區域特色鮮明、示范帶動效應較強的縣域產業聚集地。三是協同推進中原城市群發展。隨著城市化的快速推進,我國各大城市群已經成為引領經濟發展的重要增長極。張偉麗教授認為,較低水平城市需要通過刺激消費、加快資金流通、加快對外開放、推動產業發展等方式,實現城市發展水平的躍遷;較高水平城市則需要大力發展第三產業,促進對外開放向縱深發展,進而實現城市發展水平的穩定;較高水平城市要與較低水平城市實現跨行政區合作,實現城與城之間共享經濟成果。四是大力提升城鎮品質。孫中葉教授認為,要加強對戶籍人口、常住人口、人口流動、年齡結構、人才結構等方面的預測分析,合理確定城鎮規模和人口密度;要補齊城鎮在交通、生態、衛生、教育等領域的短板,加快推動基礎設施體系化、網絡化、智能化建設。

做好生態保護文章,繪制綠色發展底色

河南具有生態資源的優勢,要通過生態保護系統化、環境治理精細化、資源利用高效化,推進我省經濟社會發展全面綠色轉型。一是加快構建“豐字型”生態體系。李庚香研究員認為,要落實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把橫跨東西的黃河生態帶、淮河生態帶、大運河生態帶和縱貫南北的南水北調生態帶作為綠滿中原的標桿,加快構建“豐字型”生態體系,為中部地區高質量發展厚植“河南綠”。二是加快建設綠色制造體系。綠色制造體系能有效制衡企業的污染行為和減少資源浪費。李新安教授認為,要充分利用市場機制的力量,通過建立環境權益交易市場、信息共享平臺、綠色信用評級,支持并推廣綠色技術改造升級,加快推進制造業向產業結構低碳化、生產過程清潔化的綠色制造方向發展。三是構建清潔低碳型能源結構。河南受資源稟賦影響,能源結構偏煤化問題突出。張富祿研究員認為,河南鋼鐵、水泥、電力、化工等行業對環境影響大、資源能源利用率低,壓減煤炭消費總量勢在必行;要進一步提升風、光等可再生能源的比重,推動綠色氫能產業發展,實現河南能源結構的優化,為我國實現“碳達峰碳中和”目標提供有力支撐。

責任編輯:姚想

查看心情排行你看到此篇文章的感受是:


  • 點贊

  • 高興

  • 羨慕

  • 憤怒

  • 震驚

  • 難過

  • 流淚

  • 無奈

  • 槍稿

  • 標題黨

版權聲明:

1.凡本網注明“來源:駐馬店網”的所有作品,均為本網合法擁有版權或有權使用的作品,未經本網書面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經本網授權使用作品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駐馬店網”。任何組織、平臺和個人,不得侵犯本網應有權益,否則,一經發現,本網將授權常年法律顧問予以追究侵權者的法律責任。

駐馬店日報報業集團法律顧問單位:上海市匯業(武漢)律師事務所

首席法律顧問:馮程斌律師

2.凡本網注明“來源:XXX(非駐馬店網)”的作品,均轉載自其他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如其他個人、媒體、網站、團體從本網下載使用,必須保留本網站注明的“稿件來源”,并自負相關法律責任,否則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3.如果您發現本網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識產權的作品,請與我們取得聯系,我們會及時修改或刪除。

返回首頁
相關新聞
返回頂部
主站蜘蛛池模板: 股票| 托克托县| 铜陵市| 余庆县| 囊谦县| 财经| 万盛区| 鄂托克旗| 余江县| 德格县| 竹北市| 巍山| 张家口市| 平陆县| 鲜城| 门源| 阿克苏市| 迁西县| 鹤岗市| 东阿县| 蓬莱市| 清镇市| 五河县| 亳州市| 家居| 宜黄县| 瓦房店市| 奎屯市| 醴陵市| 锡林郭勒盟| 泸州市| 土默特右旗| 齐河县| 资溪县| 南昌市| 抚松县| 台江县| 江孜县| 马边| 德庆县| 涪陵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