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信謠不傳謠 講文明樹新風 網絡安全
首頁 縣區 正陽縣

“正陽模式”筑牢百姓幸福夢

2021-06-24 08:53 來源:駐馬店網 責任編輯:閆繼華
發送短信 zmdsjb 10658300 即可訂閱《駐馬店手機報》,每天1毛錢,無GPRS流量費。

摘要:為貧困戶免費提供花生種子,采取統一供種、統一栽培、統一技術、統一供肥、統一管理、統一回收的“六統一”模式,讓貧困戶種植花生產銷無憂、穩定增收;目前,該縣98%的貧困戶通過花生種植、加工、銷售,實現每年人均增收3000元以上。

記者 李玉榮 通訊員 余 川

河南省首屆“農民豐收節”駐馬店(正陽)分會場。

花生雕塑。

花生豐收場景。

豐收啦!

花生扶貧企業。

合作社里領紅利。

農民成產業工人。

百姓脫貧后的幸福。

正陽魯花濃香花生油有限公司的生產車間內,機聲隆隆,高速灌裝線以每小時6000桶的速度加速生產。該縣原貧困戶宋偉忙著手里的活,臉上洋溢著幸福的微笑。他做夢也沒想到,由于正陽花生產業扶貧的“戰馬”飛奔,讓他搖身一變成為正陽魯花的一名產業工人,每月4500元的穩定工資讓他家脫了貧。

脫貧攻堅戰打響以來,正陽縣依托資源稟賦,念好“花生經”、招來大企業、舞動產業鏈、帶動貧困戶。該縣創建了全國唯一以花生為主導的國家現代農業產業園,探索創新出“政府+科研機構+花生龍頭企業+花生合作社+貧困戶”的花生全產業鏈扶貧模式,扭轉了貧困家庭長期“輸血式”扶貧、難以“造血式”脫貧的習慣,走出了一條貧困家庭長期穩定增收的新路徑。2019年5月,正陽縣高質量脫貧摘帽,87個貧困村全部出列。

1 科技引領:創花生產業園助脫貧

10月15日,筆者來到正陽縣熊寨鎮松山農民種植專業合作社采訪,看到該鎮王大塘村村民李新成正在分揀花生。李新成高興地說:“俺一年收入4萬多元。”這4萬多元的收入來源于花生全產業鏈扶貧模式,這個模式讓他由絕望到充滿希望。

正陽縣是省級貧困縣,全縣有87個貧困村,像李新成一樣,甚至比李新成更艱難、更貧困的建檔立卡貧困戶有28615戶80542人。

面對這么多的貧困群眾,一個農業大縣,該怎樣組織力量向貧困宣戰?

正陽是中國花生之都,花生常年種植面積170多萬畝,產量50多萬噸,連續23年成為全國花生種植第一大縣。但正陽花生在過去是一產獨大,大而不強、大而不優、大而沒品牌,收獲靠手扒、銷售靠車拉,遇到雨天沒辦法、泡在地里等發芽。特別是貧困戶缺技術、缺管理、缺資金,沒有抵御風險的能力,所以一貧再貧、難以脫貧。

“發揚‘狹路相逢勇者勝’的大別山革命精神,做強花生產業,帶富一方群眾。”市政協副主席、正陽縣委書記劉艷麗的話擲地有聲。為此,正陽縣積極探索創新以花生為主導的產業扶貧,與中國工程院院士、花生首席專家張新友團隊合作,建立院士工作站,創建以花生為主導的國家級現代農業產業園,建立“政府+科研機構+花生龍頭企業+花生合作社+貧困戶”的花生全產業鏈扶貧“正陽模式”,讓園區貧困戶在科技引領下增產增收、脫貧致富。

正陽花生由此煥發出勃勃生機,花生產業一路高歌猛進。推廣標準化起壟技術,種植優質花生,帶動2050戶貧困戶種植高油酸花生新品種,實現了貧困戶由賣普通花生到賣花生良種的跨越,每斤高油酸花生比普通花生高出2元至3元,每戶增收5000元以上。

花生產業園的創建吸引了君樂寶、魯花等一批龍頭企業落戶正陽抱團發展,園區內花生加工企業達32家。全縣形成以國家現代農業產業園為龍頭的特優一產,以魯花、君樂寶等為龍頭的強勁二產,以正陽渤海花生交易中心、正陽電商服務中心等為載體的新興三產,實現了把貧困戶連到產業鏈上、把企業連到扶貧線上,使小花生成為脫貧攻堅的支柱產業。

2 政策給力:確保貧困戶穩定增收

正陽縣財政每年拿出3000萬元,對貧困戶種植高油酸、優質花生每畝獎勵500元、300元,對以花生殼為原料種植食用菌的每袋獎勵1元至2元;為貧困戶免費提供花生種子,采取統一供種、統一栽培、統一技術、統一供肥、統一管理、統一回收的“六統一”模式,讓貧困戶種植花生產銷無憂、穩定增收;鼓勵貧困戶把政府給的扶貧資金入股到企業或合作社,讓無勞、無智、無人贍養的“三無”貧困戶當股東;采取“公司+合作社+貧困戶”的方式,發放信貸資金3.3億元,帶動貧困戶6733戶。

“花生產業的發展,讓俺家脫了貧。”該縣傅寨鄉章寨村貧困戶馬勝利說,近年來,他家從種植普通花生到種植高油酸花生,每年增收1萬多元,過上了殷實的生活。

該縣還將400多家規模家庭農場、合作社聚集在一起,成立正陽縣花生產業精準扶貧協會,并在20個鄉鎮(街道)設立分會,組織貧困戶通過學習技術、創業、就業實現增產增收。正陽新地花生集團探索一、二、三產融合的產業扶貧模式,金融帶貧1825戶,流轉土地10000多畝,讓貧困戶在家門口就業增收。目前,該縣98%的貧困戶通過花生種植、加工、銷售,實現每年人均增收3000元以上。

3 創新驅動:打造長效脫貧產業鏈

圍繞將花生“吃干榨凈”,該縣探索創新花生全資源化利用,最大限度為貧困群眾帶來花生全產業收益。

以花生秧為原料,發展花生秸稈收儲加工企業1500多家,有力帶動了貧困戶脫貧致富。正陽天潤農業利用花生秧養殖湖羊上萬頭,創辦“花生秧行”,貧困戶隨時存放秸稈、隨時支取現金,還可等價交換肥料、湖羊等,幫帶貧困戶608戶;君樂寶優致牧場利用花生秸稈養奶牛11000多頭,帶動600多名貧困戶就業,人均月工資3000元以上。帶動全縣貧困戶利用花生秸稈發展牛養殖場(戶)540家、養羊場(戶)828家,讓貧困戶穩定脫貧、增收致富。

利用花生葉、殼開發花生葉茶、養生枕頭、食用菌和畜禽飼料等產業。正陽縣食用菌專業合作社利用花生殼發展食用菌大棚200多座,幫帶貧困戶1765戶,每年人均增收2000元以上。

圍繞花生生產全程機械化,正陽培育發展花生機械生產企業38家,產品遠銷全國各地和“一帶一路”沿線國家,幫帶貧困戶325戶。

4 電商助力:開辟脫貧攻堅新路徑

該縣永興鎮屈樓村建檔立卡貧困戶夏秋冬,經過培訓開網店賣正陽花生,吸納貧困戶分揀花生,網上每天銷售2噸左右,不但全家脫貧摘帽,還帶動10多戶貧困戶脫貧致富。

近年來,該縣對貧困戶開展免費電商培訓,先后培訓貧困人員6000多人次,新開網店1160家,1000多戶貧困戶足不出戶僅靠一部手機、一臺電腦就實現脫貧致富。目前,正陽縣電商經營主體8400多家,帶動5700多戶貧困戶增收。2019年,正陽縣被國務院評為發展農村電商督查激勵表彰縣。

通過花生全產業鏈扶貧,正陽縣創造了一個傳統農業大縣的脫貧攻堅和縣域經濟同頻共振、高質量發展的奇跡。正陽縣先后被授予“中國花生之都”“中國富硒花生產業化基地縣”“中國(國際)花生產品交易中心”“中國花生美食之鄉”,花生品牌價值達124.35億元,花生產業綜合收入達320億元,縣域經濟發展實力省內排名由2016年的第89位上升至2019年的第48位。正陽縣國家現代農業產業園獲全國脫貧攻堅先進集體,正陽縣4個集體和6名個人獲得表彰。正陽花生全產業鏈扶貧模式被評為全國產業扶貧優秀案例,正陽縣被評為“一縣一品”全國農產品扶貧品牌示范縣,并分別于2018年、2019年和2020年“全國扶貧日”在北京會議中心作經驗介紹。正陽縣“推進農產品流通現代化,積極發展農村電商和產銷對接”受到國務院督查激勵,花生全產業鏈扶貧的“正陽模式”吸引全國300多個省、市、縣參觀學習,“正陽模式”被多地借鑒“復制”。 (本版圖片為資料圖片)

責任編輯:閆繼華

查看心情排行你看到此篇文章的感受是:


  • 點贊

  • 高興

  • 羨慕

  • 憤怒

  • 震驚

  • 難過

  • 流淚

  • 無奈

  • 槍稿

  • 標題黨

版權聲明:

1.凡本網注明“來源:駐馬店網”的所有作品,均為本網合法擁有版權或有權使用的作品,未經本網書面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經本網授權使用作品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駐馬店網”。任何組織、平臺和個人,不得侵犯本網應有權益,否則,一經發現,本網將授權常年法律顧問予以追究侵權者的法律責任。

駐馬店日報報業集團法律顧問單位:上海市匯業(武漢)律師事務所

首席法律顧問:馮程斌律師

2.凡本網注明“來源:XXX(非駐馬店網)”的作品,均轉載自其他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如其他個人、媒體、網站、團體從本網下載使用,必須保留本網站注明的“稿件來源”,并自負相關法律責任,否則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3.如果您發現本網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識產權的作品,請與我們取得聯系,我們會及時修改或刪除。

返回首頁
相關新聞
返回頂部
主站蜘蛛池模板: 开封县| 贺兰县| 册亨县| 绥滨县| 潍坊市| 博野县| 江达县| 象山县| 巧家县| 沁水县| 永修县| 三门峡市| 错那县| 周至县| 张家港市| 肇州县| 太白县| 龙州县| 乐业县| 信阳市| 宁都县| 河曲县| 宜良县| 启东市| 正蓝旗| 平安县| 马鞍山市| 汽车| 全州县| 文水县| 石渠县| 福州市| 习水县| 察哈| 余姚市| 红安县| 阳江市| 广平县| 敦化市| 昆山市| 井冈山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