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學讓我看清生活的真相后依然熱愛
——本報記者專訪溫培雅
摘要:越努力 越向陽 兒時的溫培雅喜愛讀書,過目不忘,大家都說她將來一定會成為一個作家。如今,溫培雅每天最幸福的事就是忙完一天的工作后,一盞臺燈、一本書,讓思想在書頁中打坐,生活忙碌而充實。讀書與寫作讓人到中年的溫培雅始終保持清澈的眼神和溫潤的笑容。
人物小檔案
溫培雅,籍貫泌陽,現任市作協副主席,市婦聯兼職副主席,黃淮學院文化傳媒學院教師,副高職稱。近年來,她采寫、編輯的近200件新聞作品先后在中國地市報新聞獎,河南省新聞獎中獲一、二、三等獎,在《新聞戰線》《中國地市報人》《新聞愛好者》等核心期刊發表論文20多篇。在《牡丹》《中國工人》《奔流》《河南日報》《河南工人報》《駐馬店日報》《天中晚報》等報刊上發表作品近2000篇。
溫培雅
她創作的散文集《一棵會開花的樹》由河南文藝出版社2012年出版;創作的長篇小說《我們曾是文藝青年》由河南人民出版社2014年出版,該小說獲駐馬店市第七屆精神文明建設“五個一工程獎”;長篇小說《棉花白了 芝麻黃了》由河南人民出版社出版,該小說獲駐馬店市第八屆精神文明建設“五個一工程獎”。
因在新聞和文藝創作領域表現突出,她先后被評為省巾幗建功標兵、市青年社科專家、市學術技術帶頭人、市拔尖人才、市三八紅旗手,被授予市五一勞動獎章、市五四青年獎章。在各級報刊刊發文藝作品2000多篇。2018年、2020年兩次入選駐馬店市“四個一批人才”。2020年被評為駐馬店市社科理論界正能量宣傳骨干。
記者 張士君
在11月3日下午舉行的“小記者與大作家”活動中,溫培雅與200多名天中晚報小記者進行了面對面交流,并和小記者分享了自己的創作經驗。活動結束后,本報記者對溫培雅進行了一次專訪。
她用執著的信念,匆匆行走在書香之旅。她勤奮,工作之余筆耕不輟,先后在各類刊物發表2000多件新聞和文學作品,出版書籍3部;她努力,除了在新聞行業收獲各類新聞獎項和榮譽外,還以出色的工作能力先后擔任市婦聯兼職副主席和市作協副主席。
如果把人生每一次挑戰都當成迎接暴風雨的到來,那么讀書和寫作就是一把傘,可以在風雨中撐開,等待晴天到來。溫培雅說她喜歡村上春樹在《海邊的卡夫卡》中的那句話:“暴風雨結束的時候,你可能不確定。但有一點是可以確定的,當你穿過暴風雨,你早就不再是從前的那個你。”經歷過歲月重重洗禮的她,用文字濃縮人生,用讀書治愈自己。
如果愛 請深愛
那么繁忙的工作節奏中,如何創作出那么多雋永而溫情的散文和小說呢?面對記者的提問,溫培雅笑了笑說:“別人在工作時,我也在工作;別人在休息時,我才能創作。我利用碎片化時間,利用生活的邊角料去創作。比如說洗衣服的間隙、出差的車上、睡前的1個小時。不管到哪里采訪,我什么時候都不忘帶一支筆、一個采訪本,在路上想起什么就趕緊記下來。最好的寫作時間是晚上,萬籟俱寂、思緒飛揚。寫作對于我來說就是最好的休息,類似于別人的打麻將和喝酒唱歌。”
當別人游山看水享受旅游之樂時,她卻在燈光之下、電腦之側敲擊鍵盤,把一串串打磨好的文字串成思想的珠鏈;當別人聚會娛樂享受休閑之趣時,她卻以“兩句三年得,一吟雙淚流”的鉆研精神,一字一句斟酌稿件。
寫作對于溫培雅而言,早已超出衣食之源的概念,成為生存之本。她為寫作而生,也因寫作而美。從她的散文和小說里可以看到她對人生超脫、理性的態度,她對生命深邃的觀察,對人性銳利的捕捉。溫培雅說,讀書不一定遇見顏如玉、贏得黃金屋、賺來千鐘粟,但是可以去油膩、去俗氣;寫作不一定能如孫悟空的救命毫毛,關鍵時刻可以七十二變,但是可以去鄙薄、去狹隘。讀書讓我們思考,寫作讓我們沉淀,可以讓我們立群山之巔去看世界、見眾生,而不是只看到世界某一面。
有悲憫 有情懷
古人提倡“立德、立功、立言”。作為作家,溫培雅認為只有首先做到立德,才能為人民立言,為時代立功。閱讀與寫作對向上向陽的生活方式、百折不撓的人生態度有著積極的引導。閱讀與不閱讀,展現出截然不同的生活態度。
在采訪中,她見過豐收的果農面對賣不出去的梨子無聲流淚,也見過剛剛八歲的農村孩子因為患病無錢醫治,不得不輟學在家,父母和爺爺奶奶為了籌集治療費幫別人加工假花,一枝花才掙5分錢……這些情景常常刺痛她的心。當記者的時候,她利用新聞之筆為果農呼吁,她為患白血病的農村娃捐款,她以一個新聞工作者的良知和一個作家的良心,痛著身邊那些弱勢群體的痛,悲傷著他們的悲傷,盡自己的微薄之力幫助他們。
“作家要有悲憫情懷,要有社會責任感,要有良知。”溫培雅是這樣說的,也是這樣做的。疫情之下,在積極參與單位捐款的同時,她積極參與市婦聯組織的“豫愛同行,防抗疫情”公益捐贈活動,并在朋友圈進行轉發、呼吁,帶動更多的女性同胞投入這場疫情阻擊戰中;在今年鄭州遭受暴雨洪水襲擊后,她積極響應省文聯的號召,將一個月收到的500元稿費捐出。她積極參與各項社會公益活動,在實踐中積累寫作經驗。
一支勁筆,就是一桿正義的槍,鞭撻丑惡,也把真善美頌揚;一篇文章,濃縮人間萬象,關注熱點,也心系百姓安康。溫培雅在創作的道路上不斷跋涉,一路追尋自己的文學夢想。
有悲憫情懷,又能通過自己的作品表達積極向上的人生觀,所以能使讀者產生共鳴。溫培雅就用這種生活感悟和思想打造著自己的文字世界。
越努力 越向陽
兒時的溫培雅喜愛讀書,過目不忘,大家都說她將來一定會成為一個作家。這也成為她深埋心靈深處的理想,需要歲月的沉淀和時間的成全。
最終愛上并選擇寫作是因為職業從來都是與文字有關。寫得多了,重新燃起深藏在她內心仍然熾熱的那顆火種,激勵著她去追尋一個夙愿。隨著一篇篇文章的發表,已經為人妻、為人母的她清醒地認識到:要在寫作的道路上繼續往前走,除了熱愛,更要有堅持不懈的努力。她給記者看了她的日程表,從周一到周六,她的工作、上課、寫作都排得滿滿的。有時候她也會感覺累,朋友也經常勸她年紀大了,也算有點小成績了,不要這么拼了。但是一旦面對鍵盤,她創作的激情就又開始鼓脹。
除了肯定和榮譽之外,她得到更多的是父母和愛人的鼓勵。她的每一步成長,都有親人無聲的支持。因為一家三口都愛讀書,兒子學習成績優秀,2016年她的家庭被市婦聯評為五好文明家庭。2012年,在父母和愛人的全力支持下,她孤身深入沙漠,在酒泉衛星發射中心體驗10天,采寫了“神九”升天全過程以及駐馬店籍的科研人員的生活工作情況。她現場見證了“神九”升天那個激動人心的時刻,并拍攝了大量的新聞圖片,撰寫了多篇稿件,被各大媒體轉載。她寫的新聞稿件先后在中國地市報新聞獎、河南省新聞獎評選中獲獎。因為都是室外采訪,她的皮膚被強烈的紫外線曬傷,半年后才得以恢復。
如今,溫培雅每天最幸福的事就是忙完一天的工作后,一盞臺燈、一本書,讓思想在書頁中打坐,生活忙碌而充實。她匆匆的腳步永遠不會停下,因為夢想一直在路上。
惟文有華,秀于百卉。讀書在于養心,在于正心。心正則養正氣,心遠則悟真諦。讀書與寫作讓人到中年的溫培雅始終保持清澈的眼神和溫潤的笑容。讀書決定一個人的修養和境界,她身上洋溢的那種清新向上的氣息,似三月暖陽,如春風撲面,那是永遠年輕、永遠向上的蓬勃力量。
責任編輯:梅雅平
查看心情排行你看到此篇文章的感受是:
版權聲明:
1.凡本網注明“來源:駐馬店網”的所有作品,均為本網合法擁有版權或有權使用的作品,未經本網書面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經本網授權使用作品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駐馬店網”。任何組織、平臺和個人,不得侵犯本網應有權益,否則,一經發現,本網將授權常年法律顧問予以追究侵權者的法律責任。
駐馬店日報報業集團法律顧問單位:上海市匯業(武漢)律師事務所
首席法律顧問:馮程斌律師
2.凡本網注明“來源:XXX(非駐馬店網)”的作品,均轉載自其他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如其他個人、媒體、網站、團體從本網下載使用,必須保留本網站注明的“稿件來源”,并自負相關法律責任,否則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3.如果您發現本網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識產權的作品,請與我們取得聯系,我們會及時修改或刪除。
網友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