戎裝政委和一個農民企業家的“雷鋒情結”
摘要:一次,他回鄉在華周生態園雷鋒文化長廊參觀時,留意到一張雷鋒照片,照片記錄了雷鋒在老班長的幫助下克服困難,苦練手榴彈投擲,最終獲得優秀成績的經歷。雷鋒不僅是一名歷史人物,對‘雷鋒傳人’而言,雷鋒更像是一個符號,象征著千千萬萬在平凡崗位上發光發熱的你我他。
記者 郭建光 通訊員 王志遠
這個虎年春節,新蔡縣最火的地方莫過于距縣城15公里處的李橋回族鎮石華周生態園了。這個集研學、游玩、采摘、親子、拓展、農家樂于一體的生態園天天游人如織,醒目的雷鋒文化長廊前更是排起了長隊,成為新蔡網紅打卡地。游客在那里游玩的同時,還可以感受紅色文化,接受雷鋒精神的熏陶。
雷鋒事跡宣傳欄。
“真想不到,年年學雷鋒,原來雷鋒叔叔就在我們身邊”“看完雷鋒事跡圖片展,雷鋒同志高大形象更加清晰,原來英雄也這么可愛”……聽著群眾的心聲,徜徉其間的石華周眼泛柔光。在他眼里,這不僅是他的初衷,更凝結著一名戎裝政委和一個農民企業家綿延不斷的“雷鋒情結”。
返鄉創業風生水起
華周生態園是新蔡縣李橋回族鎮石莊村青年石華周在2017年創辦的。之前他在北京一家會展公司工作,從一個打工仔逐步成長為運籌帷幄的企業老總。十幾年來,他先后成功承辦過馮小剛電影《夜宴》首映式、奔馳汽車新品發布會等大型會展活動,最高時年營業額超過6000萬元。2016年,隨著脫貧攻堅號角的吹響,情系家鄉的石華周說服家人返鄉創業。2017年,他以每畝每年1000元的租金,集中連片流轉土地330多畝,在李橋回族鎮石莊村辦起了華周生態園,謀劃發展特色種植、農耕旅游、耕讀研學產業,助力脫貧攻堅及鄉村振興。
那時,石莊村是新蔡縣人武部脫貧攻堅聯系點,縣人武部政委毛立功帶領人武部駐村工作隊長年駐村工作。在工作交往中毛立功得知,作為一個農民企業家,石華周不僅反哺情結濃厚,還是一位樂施好善的愛心慈善家,多年來一直堅持給村里孤寡老人送溫暖,資助家庭困難的大學生。
此時,石華周也從扶貧工作隊隊員口中了解到,眼前這位文質彬彬、平易近人的戎裝政委可不簡單,農村走出來的他,從一名普普通通的士兵一步一步成長為原沈陽軍區雷鋒團第23任政治處主任,故他對“雷鋒”二字情有獨鐘,對新時代雷鋒精神有著自己獨到的研究和見解,曾應邀到全軍各部隊、地方院校、企事業單位進行過數百場學雷鋒宣講活動,是原沈陽軍區公認的“雷鋒通”、雷鋒精神的傳人。2016年部隊精簡整編,毛立功從野戰部隊交流到國防動員系統,任新蔡縣委常委、武裝部政委。
精神引領潛移默化
在如火如荼的脫貧攻堅戰役中,如何發揮人武部作用,發動民兵幫助農民擺脫貧困,在幫扶村脫貧后如何給農民加持精神力量,如何利用龍頭企業把國防教育與幫扶行動有機結合起來,從心底增加群眾集體榮譽感、愛黨愛國意識?這是毛立功在工作中思考的問題。此時,一直在他心中延綿多年的“雷鋒情結”不由自主地升騰起來。因為他深知,沒有哪一種生命比活在人們心中更長久,沒有哪一種精神比引領人成長更永恒。
當毛立功跟石華周說出自己的想法后,石華周和毛立功思想同頻共振,十分贊成對方的想法。于是,建一個園中園、弘揚新時代雷鋒精神的“雷鋒文化長廊”在這個偏僻、名不見經傳的村莊開始籌建了。
雷鋒文化長廊。
雷鋒文化長廊共70余米,長廊兩側展示有“雷鋒簡介”“雷鋒生前圖片展”“雷鋒事跡報道集”“雷鋒日記”“雷鋒犧牲過程大掲秘”“領導批示與題詞”“時代與雷鋒精神”等7大部分,總投資30余萬元,是國內第一家與園區融為一體、室外展覽面積最大的雷鋒文化長廊。這些文字和圖片,一部分是毛立功在雷鋒團任職時的個人筆記、報刊剪貼、個人收藏,一部分是他多年輾轉南陽鄧州“編外雷鋒團”、湖南望城雷鋒家鄉獲得的第一手資料,其中一部分屬于獨家。
走出文化長廊,便是國防教育及戰狼拓展園區,在這里你可以體驗紅軍四渡赤水、搶渡大渡河的驚險,也可以體味紅軍爬雪山過草地的艱難,還可以進行“敵我”碉堡內外的巔峰對決。
雷鋒精神代代相傳
李橋鎮民兵時東兵在訓練時,體能訓練成績始終在及格線上徘徊。一次,他回鄉在華周生態園雷鋒文化長廊參觀時,留意到一張雷鋒照片,照片記錄了雷鋒在老班長的幫助下克服困難,苦練手榴彈投擲,最終獲得優秀成績的經歷。這個故事顛覆了時東兵以往對雷鋒“只會做好事”的認識。此后訓練,他不再叫苦叫累,訓練成績不斷提高,一度“后進”的民兵,最后被評為連隊“訓練之星”。
園區一角。
生態園增加紅色文化內容,不僅豐富了園區旅游項目,拉動了園區人氣,還使每一個參觀者在游玩的同時受到國防教育、受到雷鋒精神的熏陶。
有了縣人武部的幫扶,石莊村在2018年就在全鄉脫了貧,石華周的生態園也發展成為有固定員工50多人,為周圍村民提供就業崗位300多個的大型農業合作社。幾年來,園區累計接待青少年10萬人次,各類社會團體6萬余人次,開展各類宣講和交流活動300余場次,為傳承雷鋒文化、弘揚勤勞致富理念提供了有利環境。該村村容村貌大為改觀,農民奉獻精神、進取意識、道德觀念發生了明顯變化,連續多年無一人犯罪,被評為李橋鎮治安和“學雷鋒、樹新風”先進村。生態園被新蔡縣授予國防教育基地和學雷鋒教育實踐基地,石華周個人也先后被評為全國學雷鋒先進個人、全國優秀農民工、新蔡縣貧困村創業致富帶頭人、縣文旅工作先進者。
“雷鋒精神是永恒的。雷鋒不僅是一名歷史人物,對‘雷鋒傳人’而言,雷鋒更像是一個符號,象征著千千萬萬在平凡崗位上發光發熱的你我他。所以說,學雷鋒不分城鄉、不分職業、不分年紀。在人們道德標準滑坡的當下,長年學雷鋒、全民學雷鋒顯得尤為重要。”毛立功政委在接受采訪時說。
責任編輯:付琳
查看心情排行你看到此篇文章的感受是:
版權聲明:
1.凡本網注明“來源:駐馬店網”的所有作品,均為本網合法擁有版權或有權使用的作品,未經本網書面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經本網授權使用作品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駐馬店網”。任何組織、平臺和個人,不得侵犯本網應有權益,否則,一經發現,本網將授權常年法律顧問予以追究侵權者的法律責任。
駐馬店日報報業集團法律顧問單位:上海市匯業(武漢)律師事務所
首席法律顧問:馮程斌律師
2.凡本網注明“來源:XXX(非駐馬店網)”的作品,均轉載自其他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如其他個人、媒體、網站、團體從本網下載使用,必須保留本網站注明的“稿件來源”,并自負相關法律責任,否則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3.如果您發現本網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識產權的作品,請與我們取得聯系,我們會及時修改或刪除。
網友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