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星堆和金沙文化
摘要:自金沙遺址出土的玉琮,從良渚“原裝”的玉琮到夏代玉琮、商代玉琮以及周代的玉琮,品種齊全,應有盡有。在北方統治者看來,良渚人是苗,他們是黃帝族,顓頊之后,祝融氏;考古學界把三星堆遺址若干次考古發掘所獲命名為三星堆文化。
□ 李國忠
金沙遺址位于四川省成都市城西蘇坡鄉金沙村,面積超過5平方公里,該文化所處年代為公元前1250年至公元前650年,在公元前1000年時較為繁榮。金沙遺址出土的玉器種類繁多,且十分精美,其中最大的一件就是高22厘米的十節玉琮,顏色呈翡翠綠,雕工極其精細,表面有細若發絲的微刻花紋和人形圖案,造型風格與良渚文化完全一致。經專家鑒定,此玉琮肯定來自良渚,其歷史比金沙遺址本身早1000多年。
大虞良渚在公元前2150年已經滅國,而金沙文化在1000年后,那么這件玉琮如何從良渚來到此處呢?也就是說這件玉琮在金沙遺址之前又首先在何處呢?答案是距金沙50公里的四川省又一處史前文化遺址——三星堆。
三星堆文化是2021年考古界的“網紅”,本人本不想蹭這個“熱度”,對三星堆文化從良渚的流亡之路到青銅器的產生和供貨原料溯源,只是涉及了一筆帶過,或者點到為止。然而,有朋友問我如何看待三星堆文化,或者說三星堆文化起源于何處?學界觀點不一,眾說紛紜,網上更是腦洞大開,千奇百怪。有“古蜀文化說”“華夏文明說”“《山海經》說”“夏方國說”,更有“埃及文明說”“西亞文明說”,甚至還有某名嘴大咖在電視臺說是土著文化與外來文化的“雜交說”“外星人說”等,并煞有其事地分析三星堆文明來自兩河流域的蘇美爾文明,是從中東西亞經南亞北上輸入而來。
我這本書既然是研究史前文化和上古文明的,因此也就有責任和義務對三星堆文化進行必要的述及和分析。
三星堆文化被認為受良渚文化的影響已成定論,更有實物為證,但影響路徑頗有爭議。學界認為,良渚位于寧紹平原,多山脈阻擋,向西發展非常困難,在當時自然交通條件下,自身影響范圍不足以直接輻射長江上游。但如果是被迫或者逃亡呢?
玉琮文化是良渚的標志性器物,而我們卻驚奇地發現,玉琮文化在四川的傳播,是連續而不間斷的。自金沙遺址出土的玉琮,從良渚“原裝”的玉琮到夏代玉琮、商代玉琮以及周代的玉琮,品種齊全,應有盡有。
我們發現在良渚古國滅亡以后,玉琮文化在長江中下游地區、泛珠江流域以及南方沿海地區的傳播,不久之后便迅速走向消亡,但只有位于中國西南部的四川盆地是一個例外,原因大概由于這本是一個富有的、藏在高山峻嶺之中的不易為外部入侵的盆地。
古蜀人亦自稱是黃帝的子孫,帝顓頊一族最早起源于四川,周人的祖先后稷死后亦埋葬于成都平原,且更有大禹出生于汶山北川縣的傳說。從而寶墩文化時期一直到三星堆文化一期,四川盆地考古發掘并未發現有特別的玉器出土,更遑論金器和青銅器了。
中國古代“三苗”人的族源十分復雜,有學者說“苗人”就是指南方種水稻民族的總稱。良渚人的擴張,其勢力由浙北波及江蘇全境以及安徽、湖南和湖北,那么水稻的種植技術隨之也向上述地方擴散,故所謂苗人,即南方之人也。在北方統治者看來,良渚人是苗,他們是黃帝族,顓頊之后,祝融氏;鯀也是苗,黃帝族,顓頊之后,有崇氏。及至帝舜之時,舜的祖先有虞氏本來無疑也出身于苗,帝堯的兒子丹朱在舜的打壓之下逃往南方,竟然受到了一部分苗民的擁戴,于是堂堂的北方王族從此也淪落為苗,而北上的有虞氏一旦吃上了黃河的小米,從此就不再是苗了。據說最后一代的帝堯逃往河北省北部,從此末代的堯和他的追隨者又變成為了北方的“狄”。
話扯遠了,我們還是回到三星堆文化說起。
三星堆遺址位于四川省廣漢市西北鴨子河南岸,分布面積大約12平方公里。三星堆的頂部原有起伏相連的3個土堆,寬10米左右,因與馬牧北岸的月亮灣臺地隔河相望,清嘉慶《漢州志·山川志》中有“三星伴月”的美稱。
1929年,一個篤信道教的秀才燕道誠和兒子燕青保在房屋旁挖溝,無意中挖出300多件玉石器,埋藏了幾千年的三星堆文明被歷史性的偶然喚醒。然而,當時學術界并沒有真正認識到遺址的歷史價值。
巨大的驚喜直到1986年才姍姍來遲。當年7月,在附近磚廠取土時,再次挖到玉器,這就是一號坑,共出土各類器物567件;8月發現了二號坑,但這次挖出的不是玉器而是青銅面具,共計出土文物6095件。隨著大型青銅立人、青銅神樹、縱目面具、青銅神像、黃金面罩、金杖、大量玉器和象牙不斷出土,來自三星堆的神秘文物終于呈現在人們面前。
一時間,震驚世人,轟動海內外。
2019年12月2日,三星堆考古遺址工作人員在供游人參觀的棧道墻角用探鉤觸碰到了器物,又找出了6個新坑,從而“再驚天下”。
2020年10月,在四川省文物考古研究院的邀請下,國內34家科研院所和高校的逾百名考古工作者共同參與,開始了三星堆遺址第二階段考古發掘。
2021年3月20日至23日,央視連續4天實時直播三星堆遺址考古的最新發掘活動,引起全民“圍觀”。
本次新發現了6個“祭祀坑”,已出土金面具殘片、鳥型金飾片、金箔、眼部彩繪銅頭像、象牙等重要文物500多件。
考古學界把三星堆遺址若干次考古發掘所獲命名為三星堆文化。三星堆文化一期與寶墩文化相銜接,出土文物較少,我們熟悉的有青銅人像及玉器、金器,大多數文物集中在二期,距今4000年左右。
(摘自人民出版社《最早的中國》)
責任編輯:楊姍姍
查看心情排行你看到此篇文章的感受是:
版權聲明:
1.凡本網注明“來源:駐馬店網”的所有作品,均為本網合法擁有版權或有權使用的作品,未經本網書面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經本網授權使用作品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駐馬店網”。任何組織、平臺和個人,不得侵犯本網應有權益,否則,一經發現,本網將授權常年法律顧問予以追究侵權者的法律責任。
駐馬店日報報業集團法律顧問單位:上海市匯業(武漢)律師事務所
首席法律顧問:馮程斌律師
2.凡本網注明“來源:XXX(非駐馬店網)”的作品,均轉載自其他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如其他個人、媒體、網站、團體從本網下載使用,必須保留本網站注明的“稿件來源”,并自負相關法律責任,否則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3.如果您發現本網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識產權的作品,請與我們取得聯系,我們會及時修改或刪除。
網友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