腳踩酸菜、口水蠶豆?別總拿“土法”當特色
摘要:值得關注的是,由“腳踩酸菜”引發(fā)的討論中,出現了一種怪論,即除了酸菜,其實茶油、紅酒等腳踩生產的食品種類還有很多,認為“純手工制作的傳統(tǒng)食品工業(yè),原本便是手腳并用的方式,尤其是生在農村的人習以為常,為何對老壇酸菜的腳踩方式有那么多網民看不順眼呢!”
在云南昆明云山村,據一段執(zhí)法工作人員拍攝的視頻,一農副產品加工坊里的工人們,用嘴啃的方式剝蠶豆皮,引來許多網友感嘆,“這一輪‘口水蠶豆’,讓不少吃貨的世界又塌了房”。
之所以不少網友用到了“又”字,主要是自央視“3·15”晚會曝光“老壇酸菜”竟是“腳踩酸菜”以來,接二連三地出現食品安全衛(wèi)生話題。上周,一段記錄“腳踩酸豆角”加工流程的視頻在網絡上熱傳,不少人將之與這兩年成為網紅食品的廣西柳州螺螄粉聯(lián)系起來。盡管柳州市市場監(jiān)管局專門對轄區(qū)110家生產企業(yè)和相關供應商進行了檢查并進行了公開澄清說明,依然未能完全打消很多人的疑慮。從“腳踩酸菜”到“腳踩酸豆角”,再到“口水蠶豆”,所涉及的既有大品牌,也有小作坊,既有證據確鑿的,也有張冠李戴的,然而只要涉及到老百姓的“舌尖安全”,就很容易成為話題。
值得關注的是,由“腳踩酸菜”引發(fā)的討論中,出現了一種怪論,即除了酸菜,其實茶油、紅酒等腳踩生產的食品種類還有很多,認為“純手工制作的傳統(tǒng)食品工業(yè),原本便是手腳并用的方式,尤其是生在農村的人習以為常,為何對老壇酸菜的腳踩方式有那么多網民看不順眼呢!”的確,現實生活中,諸如“機器的不如手工的”是很多人的“執(zhí)念”,甚至有一些食品生產者把類似的“腳踩”環(huán)節(jié)宣傳為工藝特色。可把必要的手工工藝,跟“腳踩酸菜”這類不衛(wèi)生的生產方式混淆起來,拿“土法”當特色,就有偷換概念之嫌。
站在食品安全衛(wèi)生的角度,用類似“腳踩”這樣的土法工藝生產食品,是“自己吃”,還是供應給廣大消費者,不同對象的心理期待是不同的,更別提一些作坊加工者自己生產的自己都不吃。對方便面、螺螄粉、蠶豆這樣的工廠化、標準化生產且面向大眾消費的加工食品,公眾預想的自然是符合國家安全衛(wèi)生標準的規(guī)范生產,從而才有可能最大限度地降低食品安全風險。結合前面提到的近期一波又一波食品安全話題,網民并非只對“腳踩酸菜”看不順眼,其實食品生產只要不符合公眾的安全衛(wèi)生期待,都會遭到批評質疑,也都是公眾難以接受的。
當下,網絡化營銷大行其道,給了很多地方特色食品“出圈”機會,甚至可以成長為帶動地方經濟增長的重要產業(yè)。然而,不能忽視的很重要的一個方面,就是注重所謂的“土法”與規(guī)范化生產工藝的銜接和轉換。除非能充分證明只有“腳踩”才能產生不可替代的特色風味,否則就是對食品安全衛(wèi)生的淡漠,更別怪消費者不買賬。換言之,不能守著一個地方“一直以來都是這樣加工的”“家家戶戶都是這么做的”所謂“土法”,來回應大眾對于食品安全衛(wèi)生的質疑。
責任編輯:付琳
查看心情排行你看到此篇文章的感受是:
版權聲明:
1.凡本網注明“來源:駐馬店網”的所有作品,均為本網合法擁有版權或有權使用的作品,未經本網書面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經本網授權使用作品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駐馬店網”。任何組織、平臺和個人,不得侵犯本網應有權益,否則,一經發(fā)現,本網將授權常年法律顧問予以追究侵權者的法律責任。
駐馬店日報報業(yè)集團法律顧問單位:上海市匯業(yè)(武漢)律師事務所
首席法律顧問:馮程斌律師
2.凡本網注明“來源:XXX(非駐馬店網)”的作品,均轉載自其他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如其他個人、媒體、網站、團體從本網下載使用,必須保留本網站注明的“稿件來源”,并自負相關法律責任,否則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3.如果您發(fā)現本網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識產權的作品,請與我們取得聯(lián)系,我們會及時修改或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