畢業人數創新高 全力以赴迎“大考”——2022年高校應屆畢業生就業觀察
5月9日,教育部啟動2022屆高校畢業生就業促進周。求職關鍵期間,哪些政策措施加碼助力畢業生就業?當前,促就業政策措施落實過程中存在哪些難點?又如何破解打通?
全方位向就業市場釋放“紅利”
據教育部數據,2022屆全國高校畢業生較往年的總量和增量均創歷史新高。當前,高校、地方政府、網招平臺、用人單位等多方主體積極響應中央部署,向就業市場釋放“紅利”、投放“工具”,全力促保高校畢業生就業。
記者了解到,近期,各地方、各學校在第一季度系統實施“萬企進校”“精準幫扶”等措施基礎上,重點加強了高校校長書記訪企拓崗促就業工作力度。貴州大學招生就業處處長余穎告訴記者,4月以來,該校書記、校長紛紛下市州、進企業,深入挖掘更多高質量的就業崗位。
各地方政府積極落實穩就業主體責任措施也取得一定效果。廣東省就業工作領導小組要求全年全省事業單位提供不少于6.8萬個事業單位工作崗位面向高校畢業生招聘。貴州省支持貴陽貴安深入開展2021~2022年“筑人才·強省會”高校畢業生就業創業行動,計劃拿出13.8萬個崗位吸引高校畢業生落戶省會。
記者了解到,5月9日至15日的“就業促進周”期間,全國各地各高校計劃舉辦超1.5萬場招聘會等,累計提供超80萬個崗位。在多方積極應對“就業大考”的背景下,目前能反映就業狀況的簽約率與去年同期持平。
“攔路虎”仍有不少
記者調查發現,促就業相關政策措施普遍見效的同時,在一些地方和領域仍存在諸如部分崗位供需失衡、隱性學歷歧視、部分促就業政策落實不力等問題。
記者走訪了多地校園招聘會、人才市場,發現人崗供需不平衡、求職冷熱不均等問題仍較明顯。有高校負責學生就業相關工作人員表示,部分高校專業設置不夠科學,比如一些學校的旅游專業學生,在就業市場上常年供大于求,學校卻對此不做調整。此外,一些經濟欠發達地州、區縣的用人企業仍會遭遇“一人難求”的尷尬。專家表示,除地區、行業經濟發展程度差異、求職者“預期失衡”等原因之外,失衡的原因也與一些促就業優惠政策的普惠性不足有關。
業內人士分析,目前受經濟下行壓力和疫情影響,不少企業仍舊處于“低谷期”,招聘積極性受到明顯影響,部分行業裁員意愿較強,這也影響到就業市場上優質崗位的供需平衡。
一些地方招聘工作中仍存在一定程度的隱性學歷歧視。記者發現,近日浙江省某地的一項招聘“限定名校生”,應聘其中基礎崗位都必須“符合下列條件之一:(1)全國42所世界一流大學建設高校、中國科學院大學、中國社會科學院大學全日制本科及以上學歷畢業生。(2)QS世界大學最新排名前100位的國(境)外高校全日制本科及以上學歷畢業生。”
一些用人企業存在落實促就業政策不力或敷衍應付侵害畢業生合法權益的情況。南京一名高校畢業生郭同學告訴記者,自己不久前獲得上海一家企業的錄用意向,疫情期間學校也按教育部等主管部門要求提供全程線上“云簽約”服務,但該企業卻以對“教育部門提供的線上簽約不熟悉”為由,要求自己一定要寄送紙質版三方協議,但當地快遞業務因防疫需要暫停,自己因此錯失了工作機會。
記者還了解到,今年的畢業生就業心態“求穩”趨勢明顯,普遍對作為各項促就業政策保障重點的“應屆生”這一身份非常重視。但有部分企業為敷衍應付相關促就業措施,會在與畢業生簽完三方協議后不久就毀約或辭退,導致畢業生白白失去“應屆生”的身份,損害其合法權利。
答好“大考”卷需要多方發力
專家表示,當前全國各層次針對高校畢業生的穩就業促就業政策措施影響較大、成效明顯,有關部門及各方主體應著力破解打通局部難點堵點,將其轉化為后續就業潛力增長點。
有中小民營企業負責人建議,出臺明確針對中小型民營企業的人才招聘支持政策,提升企業就業吸引力,合理減輕企業運營負擔。
針對招聘中的隱性學歷歧視問題,21世紀教育研究院院長熊丙奇指出,今年政府工作報告提出要堅決防止和糾正就業歧視。5月1日實施的職業教育法也明文規定,“各級人民政府應當創造公平就業環境。用人單位不得設置妨礙職業學校畢業生平等就業、公平競爭的報考、錄用、聘用條件。”
熊丙奇建議清理各黨政機關、事業單位專門面向所謂名校招聘的行為,審查學歷招聘門檻是否合理,并依法追究實施學歷歧視的用人單位負責人的責任。
有關專家建議,推行促就業政策措施期間應加強勞動執法監督,切實保護畢業生合法權益。同時應加強求職技能培訓與就業預期引導,為畢業生樹立更加科學、理性、健康的就業觀。 (據新華社)
延伸閱讀
國務院辦公廳印發《關于進一步做好高校畢業生等青年就業創業工作的通知》
近日,國務院辦公廳印發《關于進一步做好高校畢業生等青年就業創業工作的通知》(以下簡稱《通知》)。
《通知》指出,高校畢業生等青年就業關系民生福祉、經濟發展和國家未來,要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認真貫徹落實黨中央、國務院決策部署,把高校畢業生等青年就業作為就業工作重中之重,將幫扶困難高校畢業生就業作為重點,做好當前和今后一段時期高校畢業生等青年就業創業工作。
《通知》提出,多渠道開發就業崗位。擴大企業就業規模,對招用畢業年度高校畢業生并簽訂1年以上勞動合同的中小微企業,給予一次性吸納就業補貼。挖掘基層就業社保、醫療衛生、養老服務、社會工作、司法輔助等就業機會,社區專職工作崗位出現空缺要優先招用或拿出一定數量專門招用高校畢業生。支持自主創業和靈活就業,按規定給予一次性創業補貼、創業擔保貸款及貼息、稅費減免、社會保險補貼等政策。受疫情影響嚴重地區可實施中小學、幼兒園、中等職業學校教師資格“先上崗、再考證”階段性措施。
《通知》要求,強化不斷線就業服務。把脫貧家庭、低保家庭、零就業家庭高校畢業生,以及殘疾高校畢業生和長期失業高校畢業生作為就業援助的重點對象,提供“一人一檔”“一人一策”精準服務。實施國家助學貸款延期還款、減免利息等支持舉措。推進公共就業服務進校園,建立高校畢業生就業崗位歸集機制,構建權威公信的高校畢業生就業服務平臺。打造一批大學生就業指導名師、優秀職業指導師、優秀就業指導課程和教材。深入實施離校未就業高校畢業生就業創業促進計劃,持續跟進落實實名服務。
《通知》明確,簡化優化求職就業手續。穩妥有序推動取消就業報到證。取消高校畢業生離校前公共就業人才服務機構在就業協議書上簽章環節,取消高校畢業生離校后到公共就業人才服務機構辦理報到手續。檔案管理部門要及時向社會公布服務機構名錄和聯系方式。建立高校畢業生畢業去向登記制度,作為離校手續的必要環節。推進體檢結果互認,對基本健康體檢項目,高校畢業生近6個月內已在合規醫療機構進行體檢的,用人單位原則上不得要求重復體檢。
《通知》要求,著力加強青年就業幫扶。強化戶籍地、常住地就業失業管理服務責任,允許到本地就業創業的往屆高校畢業生、留學回國畢業生及失業青年進行求職登記、失業登記。鼓勵高校畢業生等青年在獲得學歷證書的同時獲得相關職業資格證書或職業技能等級證書。實施百萬就業見習崗位募集計劃,離校未就業高校畢業生到基層實習見習基地參加見習或者到企事業單位參加項目研究的,視同基層工作經歷。(據新華社)
責任編輯:付琳
查看心情排行你看到此篇文章的感受是:
版權聲明:
1.凡本網注明“來源:駐馬店網”的所有作品,均為本網合法擁有版權或有權使用的作品,未經本網書面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經本網授權使用作品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駐馬店網”。任何組織、平臺和個人,不得侵犯本網應有權益,否則,一經發現,本網將授權常年法律顧問予以追究侵權者的法律責任。
駐馬店日報報業集團法律顧問單位:上海市匯業(武漢)律師事務所
首席法律顧問:馮程斌律師
2.凡本網注明“來源:XXX(非駐馬店網)”的作品,均轉載自其他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如其他個人、媒體、網站、團體從本網下載使用,必須保留本網站注明的“稿件來源”,并自負相關法律責任,否則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3.如果您發現本網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識產權的作品,請與我們取得聯系,我們會及時修改或刪除。
網友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