畝產650公斤!打破河南省小果花生單產最高紀錄
摘要:宋江春隔三差五就來張清軍的地里看看,結合花生長勢提醒他打藥時間。測產專家組組長、國家花生產業技術體系崗位專家、廣西農科院研究員唐榮華說。再過半個月,張清軍的花生就要全面收獲,“明年還要聽專家的,科學種花生,高產有保證!”
“畝產650公斤!”近日,省農科院邀請省內外相關專家到社旗縣太和鎮花生種植大戶張清軍的花生示范田里進行實地測產,結果讓張清軍連說三次“沒想到”。這一產量打破了我省小果花生單產的最高紀錄。
在河南省“四優四化”科技支撐行動計劃優質油料專項、國家花生產業技術體系及河南省花生產業技術體系支持下,今年5月,張清軍按照專家們提供的技術方案種植了200畝花生。6月以來,南陽、信陽等地區降雨偏少,持續高溫,農田出現不同程度的旱情,張清軍種的花生也一度開花量銳減,“那時真擔心今年產量不行。”
正在張清軍發愁時,省、市專家們來到基地,告訴他開花量減少的原因是高溫和干旱,應及時澆水,降低地溫,同時噴施蕓苔素等提高抗旱性,促進開花下針。“到目前為止,已經澆了6遍水,是往年的3倍。”張清軍說。
高溫干旱更容易引發病蟲害,當地不少農戶紛紛增加打藥次數。張清軍原本也準備多打幾遍藥,但在專家們的指導下,他最終只打了三遍藥。
“打藥次數不在多,重要的是講究時機。”省花生產業技術體系試驗站站長、南陽市農科院研究員宋江春說,抓住花生的初花期、盛花末期和成熟前20天左右這三個關鍵階段,噴施農藥和營養調節劑。宋江春隔三差五就來張清軍的地里看看,結合花生長勢提醒他打藥時間。
選用優質高產品種是前提,科學種植和管理是關鍵。據了解,根據多年試驗及當地種植條件,推廣高產優質品種豫花22號,配套寬幅高壟種植技術,實現澇能排水、旱能保墑,先起壟后播種,確保苗出得齊、長得壯;平衡施肥,殺蟲燈與藥劑相配合,減少農藥用量且防治效果更好。
據悉,我省花生種植面積約2000萬畝,平均單產310公斤左右。“在干旱之年,650公斤的產量的確很令人驚喜,高產新品種、起壟種植、平衡施肥、精準調控等多項技術的集成應用,為河南乃至全國油料增產保供提供了技術支撐,也為我國花生高水平生產提供了樣板。”測產專家組組長、國家花生產業技術體系崗位專家、廣西農科院研究員唐榮華說。
再過半個月,張清軍的花生就要全面收獲,“明年還要聽專家的,科學種花生,高產有保證!”(記者 劉曉陽)
責任編輯:楊姍姍
查看心情排行你看到此篇文章的感受是:
版權聲明:
1.凡本網注明“來源:駐馬店網”的所有作品,均為本網合法擁有版權或有權使用的作品,未經本網書面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經本網授權使用作品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駐馬店網”。任何組織、平臺和個人,不得侵犯本網應有權益,否則,一經發現,本網將授權常年法律顧問予以追究侵權者的法律責任。
駐馬店日報報業集團法律顧問單位:上海市匯業(武漢)律師事務所
首席法律顧問:馮程斌律師
2.凡本網注明“來源:XXX(非駐馬店網)”的作品,均轉載自其他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如其他個人、媒體、網站、團體從本網下載使用,必須保留本網站注明的“稿件來源”,并自負相關法律責任,否則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3.如果您發現本網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識產權的作品,請與我們取得聯系,我們會及時修改或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