村史館留住鄉愁促振興
摘要:“得知要建村史館,很多村民積極配合,老人們在回憶難忘村史的同時,還捐贈了照片、農具等舊物。為使村史館成為寄托鄉愁的“紐帶”,近年來,正陽縣組織工作人員拜訪鄉賢、老干部和老人,收集資料和老物件,申請項目,結合實際,在最短時間內建成一座座物品齊全、內涵豐富的村史館。
記者 李玉榮 通訊員 滕敬豪
百里江國,源遠流長。近日,在正陽縣付寨鄉、熊寨鎮等地,村史館迎來一批批慕名而來的參觀者。
推開門、打開燈,沾滿鄉土氣息的舊式農具和壇壇罐罐等物品仿佛在訴說著老一輩人的艱苦奮斗史。而掛在室內墻壁上的一張張照片、緩緩播放的短視頻和工作人員的娓娓道來,引起不少人的情感共鳴。
“得知要建村史館,很多村民積極配合,老人們在回憶難忘村史的同時,還捐贈了照片、農具等舊物。有了大家的鼎力支持,全縣不少村已建好村史館,既留住了很多正陽人的鄉愁,也留住了返鄉創業青年的拳拳報國心。”該縣文廣旅局相關負責人說。
看著館內珍藏的一個個散發著濃郁鄉愁的老物件,聽著前輩們的感人故事,參觀者的腦海里勾起不少難忘的回憶,一些人情不自禁地流下眼淚……
“平時工作忙,放假時帶著孩子過來看看,讓他們了解老一輩人吃過的苦,知道今天的幸福生活來之不易。”一名前來參觀村史館的年輕媽媽感慨地說。
這些年,不少人離鄉到外地打拼,他們向往城市的繁華,但無論走多遠,依然不忘來時路,濃濃的鄉愁時刻縈繞在心中。村史館雖小,可它真實記錄著農村的歷史變遷,也讓越來越多的人主動“曬”家鄉、回家鄉、愛家鄉,甚至愿意留在生于斯長于斯的家鄉創業,為鄉村注入了源源不斷的發展動力。
為使村史館成為寄托鄉愁的“紐帶”,近年來,正陽縣組織工作人員拜訪鄉賢、老干部和老人,收集資料和老物件,申請項目,結合實際,在最短時間內建成一座座物品齊全、內涵豐富的村史館。如今,村史館不僅成為新時代文明實踐活動的重要陣地,還是黨團活動場所、基層黨建教育陣地和村民追古念舊的“博物館”。同時,用精神文化魅力助力文化振興深入開展,點燃了越來越多的群眾在家門口干事創業的激情。
責任編輯:付 琳
查看心情排行你看到此篇文章的感受是:
版權聲明:
1.凡本網注明“來源:駐馬店網”的所有作品,均為本網合法擁有版權或有權使用的作品,未經本網書面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經本網授權使用作品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駐馬店網”。任何組織、平臺和個人,不得侵犯本網應有權益,否則,一經發現,本網將授權常年法律顧問予以追究侵權者的法律責任。
駐馬店日報報業集團法律顧問單位:上海市匯業(武漢)律師事務所
首席法律顧問:馮程斌律師
2.凡本網注明“來源:XXX(非駐馬店網)”的作品,均轉載自其他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如其他個人、媒體、網站、團體從本網下載使用,必須保留本網站注明的“稿件來源”,并自負相關法律責任,否則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3.如果您發現本網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識產權的作品,請與我們取得聯系,我們會及時修改或刪除。
網友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