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 橋
摘要:小洪河主要流經汝南縣境東北部,有南北馬腸河、杜一溝、杜二溝、倒流河等,比較有名的古橋有濟民橋、宏濟橋、白馬橋、仁德橋、湊濟橋、大王橋、遇仙橋、萬里橋等。
□李雪陽
近日,一位有心人在抖音上發了汝南“三橋橋”的視頻。該橋位于三橋鎮街西道班北口,限重30噸,貫通230國道。
“三橋橋”本意是三橋鎮的橋。該橋是上世紀70年代開挖宿鴨湖南干渠后的飛來之筆,與三橋地名的來歷本沒有一絲聯系,或許是愛屋及烏,三橋人對該橋懷有一種特殊的感情,豎牌立名,提醒過往司機加以呵護。
據《汝南縣志》介紹,汝南縣境內有河130條,分屬汝河和小洪河兩大水系。汝河水系控制著汝南縣80%的面積,有南北汝河、溱頭河、寒溪河、文殊河、英河、唐寺溝、馬南溝等;小洪河主要流經汝南縣境東北部,有南北馬腸河、杜一溝、杜二溝、倒流河等,比較有名的古橋有濟民橋、宏濟橋、白馬橋、仁德橋、湊濟橋、大王橋、遇仙橋、萬里橋等。130條河道上的近千座拙樸的古橋,以木、石為形。而擁有6萬人的三橋鎮,居汝南腹地,河清沙白,古代是車馬道(汝義道和汝光道)的必經之地,北接京都、南連湖廣,行人如織、車馬繁盛。為方便萬千趕路人,明朝初期,當地人籌資在村南100米處的草河上建3座石板橋(以河之曲,3座石橋間隔60米,成“品”字形),日久天長,美名遠播,集市應運而生,橋北自然村也順理成章更名三橋村,今為三橋鎮。
因橋得名的除了三橋鎮,還有板店鄉(村前有一石橋,鋪22塊石板,更名板店)、舍屯鄉(村東南有一石橋,明朝稱石橋屯,因“石”和“舍”諧音,演化為舍屯,2005年撤鄉并鎮,入東官莊鎮)等。道路有了橋的連接,閉塞的村莊如同插上了騰飛的翅膀,一草一木盡豐姿,一磚一瓦皆有情。
責任編輯:任亮亮
查看心情排行你看到此篇文章的感受是:
版權聲明:
1.凡本網注明“來源:駐馬店網”的所有作品,均為本網合法擁有版權或有權使用的作品,未經本網書面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經本網授權使用作品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駐馬店網”。任何組織、平臺和個人,不得侵犯本網應有權益,否則,一經發現,本網將授權常年法律顧問予以追究侵權者的法律責任。
駐馬店日報報業集團法律顧問單位:上海市匯業(武漢)律師事務所
首席法律顧問:馮程斌律師
2.凡本網注明“來源:XXX(非駐馬店網)”的作品,均轉載自其他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如其他個人、媒體、網站、團體從本網下載使用,必須保留本網站注明的“稿件來源”,并自負相關法律責任,否則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3.如果您發現本網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識產權的作品,請與我們取得聯系,我們會及時修改或刪除。
網友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