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的習慣
摘要:回想起我的閱讀經歷,從小學到中學,從工廠到機關,從上班到退休,只要有時間,我就會閱讀,把閱讀當成一種習慣,閱讀伴隨我終生。雖然電視、手機、網上新聞鋪天蓋地,但我還是堅持每天坐在書桌前,靜靜地閱讀當天的報紙,從閱讀中了解真實可信的信息,享受一種愉悅精神的快餐。
□ 東風
不覺退休已經數年。往事如煙,曾經的經歷,總能在腦海中浮現,很難忘卻。
小時候,我生活在農村。那時,一書難求,除了上學的課本,閱讀的東西很少,如果誰有一本小孩愛看的連環畫,大家都爭先恐后地搶著看,有時需要排隊,當拿到畫冊后,就如饑似渴地閱讀一遍又一遍,恨不得把它吃進肚子里,印在腦海里,久久不舍交出去。
上中學以后,我也會購買一些雜志閱讀,同學們商量買不同的雜志,相互交換,相互借閱,書中的好文章、好詩句有時也會抄寫、背誦。無論是春夏秋冬,還是風霜雪雨,學習是必須完成的,學習之后,幫助干農活,農活干完,才能認真閱讀課外讀物,以豐富自己的知識,開闊自己的視野。
高中畢業,我有幸進入工廠當工人。工廠有報紙、有墻報,見到報紙,我會第一時間閱讀,見到墻報,我也會認真看完。特別是遇到一本好書,我會通宵達旦,恨不得一夜把它看完,看得如醉如癡。
我養成了閱讀的習慣,隨著時間的推移,經濟條件逐漸好了起來,我也開始買書看了,從書中學習知識,了解世界,增長才干,不斷提升干事創業的能力。
歲月不饒人,一轉眼,我從少年學生,直到年過花甲,閱讀成了我的習慣。
雖然現在電視、電腦、手機、互聯網的信息量很大,但閱讀是我必不可少的。手機上這群那群也不少,有些人愛群發一些消息和自己的言論、活動軌跡、圖片等,增加存在感,得到別人點贊后,洋洋得意,沾沾自喜,虛榮心得到了滿足。在群里批評者卻寥寥無幾。現在我發現那些愛吹牛的人,哪兒人多他就往哪里扎,說話鏗鏘起伏,臉上“自帶驕傲”。過去吹捧別人的多,現在吹捧自己的多,說起話來,手舞足蹈,好讓人們稱贊和羨慕。其實,愛吹牛的人是一種心虛的表現,是很難得到人們同情和尊重的。
當下,疫情肆虐,宅家居多。科學研究告訴我們,離群索居的人比較容易患老年癡呆癥、高血壓、心臟病以及抑郁癥等疾病。因此,疫情期間,在家閱讀就有了充裕的時間,從閱讀中獲得知識,獲得快樂,活化我們的大腦,愉悅精神,有益于身心健康。
回想起我的閱讀經歷,從小學到中學,從工廠到機關,從上班到退休,只要有時間,我就會閱讀,把閱讀當成一種習慣,閱讀伴隨我終生。
退休后,我每年都訂有報紙、詩歌、散文等雜志,每逢外出旅游,見到可讀的書刊,我也會毫不吝嗇地購買。雖然電視、手機、網上新聞鋪天蓋地,但我還是堅持每天坐在書桌前,靜靜地閱讀當天的報紙,從閱讀中了解真實可信的信息,享受一種愉悅精神的快餐。
閱讀多了,知識豐富了,也就有了寫作的沖動,我寫的論文、散文、詩歌等,時常在報刊上發表。我享受閱讀和寫作的快樂,人生更加充實、更加豐富多彩。
責任編輯:付 琳
查看心情排行你看到此篇文章的感受是:
版權聲明:
1.凡本網注明“來源:駐馬店網”的所有作品,均為本網合法擁有版權或有權使用的作品,未經本網書面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經本網授權使用作品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駐馬店網”。任何組織、平臺和個人,不得侵犯本網應有權益,否則,一經發現,本網將授權常年法律顧問予以追究侵權者的法律責任。
駐馬店日報報業集團法律顧問單位:上海市匯業(武漢)律師事務所
首席法律顧問:馮程斌律師
2.凡本網注明“來源:XXX(非駐馬店網)”的作品,均轉載自其他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如其他個人、媒體、網站、團體從本網下載使用,必須保留本網站注明的“稿件來源”,并自負相關法律責任,否則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3.如果您發現本網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識產權的作品,請與我們取得聯系,我們會及時修改或刪除。
網友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