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3次!長征系列運載火箭年度發射次數再創新高
新華社北京12月29日電題:53次!長征系列運載火箭年度發射次數再創新高
新華社記者胡喆、宋晨
12月29日午間,長征三號乙運載火箭成功將試驗十號02星送入預定軌道。這是長征系列運載火箭2022年的第53次飛行。此次任務的圓滿成功標志著長征系列運載火箭2022年發射任務圓滿收官,長征系列運載火箭年度發射次數首次實現“50+”。
“長征系列運載火箭年度發射次數再創歷史新高的同時,新一代運載火箭發射比例也在逐年上升。2022年新一代運載火箭全年發射占比約為27%,是近三年里最高的。新一代運載火箭全面進入應用性發射階段,標志著我國運載火箭研制能力和產業化發展水平邁上新臺階。”中國工程院院士、中國航天科技集團一院長征系列運載火箭高級顧問龍樂豪說。
回顧2022年,長征系列運載火箭亮點紛呈,長征二號F、長征五號B、長征七號三型運載火箭用6次發射助力我國空間站“T”字基本構型建成,長征八號運載火箭“一箭22星”創造我國一箭多星紀錄。同時,捷龍三號運載火箭首飛成功,實現了海上冷發射到海上熱發射的跨越,可重復使用運載器、新一代載人運載火箭、重型運載火箭研制均取得新進展……
載人航天工程是我國迄今為止規模最龐大、系統組成最為復雜、技術難度和安全可靠性要求最高的航天重大工程。
“三款不同型號的火箭根據運力、發射軌道都有自己獨特的分工,相互補充,長征二號F、長征五號B、長征七號三型運載火箭分別執行載人飛船、空間站艙段、貨運飛船發射任務,從火箭運力、生產準備周期、發射地面支持系統恢復、發射隊員配備等方面都是最合適的。”龍樂豪說。
運載火箭作為進入太空的運載工具,是一切太空活動的前提和基礎,也決定了中國太空探索舞臺的高度和廣度。
2022年8月26日,亞軌道運載器重復使用飛行試驗取得圓滿成功。中國航天堅持自主創新,提出了具有中國特色的重復使用航天運輸系統發展路線,在國際上率先研制了具有原創性、引領性特點的升力式亞軌道重復使用運載器,深度融合了航天航空領域先進技術,可像火箭一樣起飛、像飛機一樣返回。回收的運載器經檢測可多次重復使用,顛覆了傳統運載火箭一次性使用或依賴發動機多次啟動以減速返回的飛行模式,更有利于未來實現航天運載器的航班化運營。
龍樂豪透露,為滿足中國載人航天長遠需求,大幅提升進入空間能力,正在研制新一代載人運載火箭和重型運載火箭。載人運載火箭近地軌道運載能力將達到70噸,預計2027年前后完成首飛。重型運載火箭長征九號箭體直徑達到10米級,高度110米左右,研制成功后低軌道的運載能力將達到150噸,地月轉移軌道的運載能力將達到50噸以上,爭取在2030年左右完成首飛。
據悉,2023年中國航天將維持高強密度發射態勢,長征二號F、長征七號運載火箭還將開展空間站運營階段發射任務,新一代運載火箭也將悉數亮相執行相關發射任務。
責任編輯:楊姍姍
查看心情排行你看到此篇文章的感受是:
版權聲明:
1.凡本網注明“來源:駐馬店網”的所有作品,均為本網合法擁有版權或有權使用的作品,未經本網書面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經本網授權使用作品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駐馬店網”。任何組織、平臺和個人,不得侵犯本網應有權益,否則,一經發現,本網將授權常年法律顧問予以追究侵權者的法律責任。
駐馬店日報報業集團法律顧問單位:上海市匯業(武漢)律師事務所
首席法律顧問:馮程斌律師
2.凡本網注明“來源:XXX(非駐馬店網)”的作品,均轉載自其他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如其他個人、媒體、網站、團體從本網下載使用,必須保留本網站注明的“稿件來源”,并自負相關法律責任,否則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3.如果您發現本網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識產權的作品,請與我們取得聯系,我們會及時修改或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