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會“面對面”·代表談“新”丨牽住創新“牛鼻子” 激發經濟發展新動能
摘要:搭臺唱戲,構建重大電氣裝備技術創新平臺,將創新平臺作為裝備制造業創新發展的“新引擎”,加快組建河南省重大電氣裝備試驗室,著力打造國家級試驗室,為重大電力裝備制造業轉型升級和結構調整注入活力和動力。只有從產品制造到產品創造,才能助力企業實現真正的綠色發展和可循環發展。
大河網訊 創新發展已成為河南全省上下的廣泛共識、實際行動,成為現代化河南建設的主旋律、最強音。在2023年河南省兩會上,來自全省各地的省人大代表帶著各行各業的發展喜訊相聚盛會,在暢談科技創新對經濟社會發展、對企業發展壯大帶來變化的同時,提出自己的思考和建議。
河南省人大代表、河南心連心化學工業集團總經理 張慶金
科技創新助推農業增效農民增收
“我們致力于通過科技創新和技術研發去降低化肥生產成本。”1月13日,省人大代表、河南心連心化學工業集團(以下簡稱“心連心”)總經理張慶金在接受大河網采訪時說。
今年河南省兩會期間,張慶金代表化肥行業,同時站在農民增產增收角度,向大會提交了《大力研發推廣減肥增效新技術,助力鄉村振興和農業高質量發展》的建議。張慶金表示,河南作為農業大省,又是減肥增效的先行省份,應該支持優秀化肥企業承擔國家重大科研項目和科研平臺建設等科技創新活動,及時調整產品標準、功能標準。
“科技創新一小步,往往就是引領農業增效農民增收的一大步。”張慶金告訴記者,在產品研發方面,心連心加強技術創新,提升產品科技含量。心連心尿素的生產成本比行業平均生產成本要低10%左右。與普通尿素量相比,使用量減少20%,農作物增產8%左右,一畝地一季多收入100元以上,同時減少氨的揮發與流失,節約了國家大量的煤電資源,也減少了環境污染。
近年來,心連心公司積極探索產學研合作模式,與鄭州大學、中科院合肥物質研究所、華東理工大學、大連理工大學等構建了產學研合作關系,并實質開展了多項新技術、新產品的合作研究。堅持“將專利工作納入企業技術創新體系建設,把專利工作貫穿于技術創新全過程”的指導思想,進一步規范知識產權獎勵制度,設立了專利專項獎勵資金,促進科研人員工作積極性。目前公司累計實現授權和發證專利300余項,并逐步培養了一支具有較高知識產權專業水平的骨干隊伍,提升了知識產權管理的專業化水平。
今年兩會,張慶金呼吁出臺產業協同發展的政策措施。他表示,化肥生產的穩定運行是糧食安全的重要保障。而有些政策對于連續生產、均衡用電的化肥企業不適用,比如“峰 谷 平 尖”電價政策,對化肥成本影響較大,直接推動了農民化肥成本上升,相當于變相增加了農民投入。如果每度電漲兩分錢,農民每噸肥料就會增加16元。建議充分考慮化肥企業的運行實際,對相關政策進行優化調整。
張慶金表示,希望政策上大力支持高效氮肥、復合肥、水溶肥等減肥增效新技術、新產品的推廣應用,重視在鄉鎮的農業知識宣傳。同時,他們有責任、有義務、也有信心,引領全國化肥企業轉型升級,為國家提出的“減肥增效”作出更大的貢獻。
河南省人大代表、平高集團有限公司副總經理 鐘建英
將創新平臺作為裝備制造業創新發展的“新引擎”
省人大代表、平高集團有限公司副總經理鐘建英認為,縱觀國內外百年企業,能夠長久不衰的共同點就是堅持科技創新。
近年來,河南省堅持把依靠科技創新促進裝備制造業轉型升級擺在發展全局的核心位置,緊跟裝備制造產業信息化、自動化和智能化發展趨勢,圍繞產業鏈部署創新鏈,前瞻謀劃,科學布局,以重點突破帶動全局發展,研制出重大標志性產品和技術裝備,培育壯大了一批國內行業創新發展排頭兵企業。
但是河南省電氣裝備制造業整體發展水平薄弱環節多,科技創新能力有待加強,“互聯網+裝備制造業”融合度低等問題仍沒有得到根本的改觀,急需省級部門強化頂層規劃設計,加大科技創新支持力度,搭建科技創新平臺和發展環境,突破關鍵核心技術,形成一系列國際領先的重大科技創新成果,推動裝備制造業向價值鏈的中高端邁進,為中原崛起增光添彩。
鐘建英建議,河南省加快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充分發揮新型舉國體制優勢,統籌規劃重大電氣裝備重大成果培育計劃,實施重大電氣裝備環保化、智慧化重大專項,開展關鍵共性技術聯合攻關和協同創新,通過政策和資金引導實現電氣裝備重大創新;搭臺唱戲,構建重大電氣裝備技術創新平臺,將創新平臺作為裝備制造業創新發展的“新引擎”,加快組建河南省重大電氣裝備試驗室,著力打造國家級試驗室,為重大電力裝備制造業轉型升級和結構調整注入活力和動力。
河南省人大代表、河南銀金達控股集團有限公司黨委書記、董事長 閆銀鳳
通過創新實現從產品制造到產品創造
“我們作為河南的企業,一定要有擔當的精神,把創新發展、綠色發展作為企業發展的首要任務,和國家的戰略同頻共振。”省人大代表、河南銀金達控股集團有限公司(以下簡稱“銀金達”)黨委書記、董事長閆銀鳳談到科技創新時說。
“改革開放40余年,經濟從又快又好發展到又好又快發展,從科學發展到現在的生態經濟,一路下來,我們感覺到企業的發展要立足于產品的升級換代,要加快基礎性創新,注重從0到1的創新。”閆銀鳳告訴記者,她討論的“創新”并非間接性的創新,而是一種顛覆性的創新。只有從產品制造到產品創造,才能助力企業實現真正的綠色發展和可循環發展。
2021年12月15日,河南省先進膜材料產業研究院正式成立,這項“卡脖子”技術的攻關者——河南銀金達控股集團有限公司作為牽頭單位,站到了業界聚光燈下。
“我們在材料領域的創新和發展實際上是五年打基礎、五年爭輸賭、十年磨一劍。”現如今,銀金達已經成了國家的單項冠軍,成了示范企業,成了國家的專精特新重點小巨人,也成了國家質量標桿和綠色工廠。
閆銀鳳對此感到很光榮,她告訴記者:“我們要力出一孔,穿破堡壘,成為全球行業領域里的領軍企業。”
據閆銀鳳介紹,目前銀金達在新材料行業領域處在中國第一、世界三強的優勢地位,她深感一定要把國家戰略企業化,企業的發展一定要和國家的戰略同頻共振,完成企業人應該完成的使命、責任和擔當。
作為河南省人大代表,閆銀鳳建議國家可以在基礎性研究上下功夫。她表示,基礎研究領域往往是難點、卡點和堵點,是從0到1的內容。我們國家的全社會研發投入占GDP的比重(亦稱為研發投入強度)是2.44%,而發達國家的研發投入基本占到GDP比重的12%~15%。所以一定要重視研發投入,著力解決科技創新路上的難點、卡點、堵點問題。
河南省人大代表、中原經濟發展研究院院長 耿明齋
創新驅動將為河南經濟發展注入充足的活力
“40多年來,中國的快速現代化靠的就是兩個法寶:一個是改革,另一個是開放。”省人大代表、中原經濟發展研究院院長耿明齋說,經濟發展進入新階段以后,創新扮演著更加重要的角色。只有在深層次上推進改革,才能解決體制機制中暴露出的深層次、結構性矛盾。河南作為經濟大省,也是傳統積淀較深的省份,體制機制變化相對滯后,對市場和技術及產業結構演化反應也滯后,因此,迫切需要更大力度的改革,來激發市場主體的活力和創造力,推動經濟發展“換道領跑”。
耿明齋認為,現在新一屆的省委、省政府有一個非常清晰的思路。比如說科學院的重建重振,各種研發平臺、產業研究院、十大重點實驗室。這一系列的措施實行下去,給河南經濟注入了充足的活力。
“但是我想說的是,冰凍三尺非一日之寒,特別是創新能力的提升,必須要持續地下功夫。”耿明齋說,建議在持續提升創新能力層面上,特別是在高端人才聚集和創新平臺上繼續實現突破。(祝傳鵬 馬紹坤 劉曉明 董蕾)
責任編輯:閆繼華
查看心情排行你看到此篇文章的感受是:
版權聲明:
1.凡本網注明“來源:駐馬店網”的所有作品,均為本網合法擁有版權或有權使用的作品,未經本網書面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經本網授權使用作品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駐馬店網”。任何組織、平臺和個人,不得侵犯本網應有權益,否則,一經發現,本網將授權常年法律顧問予以追究侵權者的法律責任。
駐馬店日報報業集團法律顧問單位:上海市匯業(武漢)律師事務所
首席法律顧問:馮程斌律師
2.凡本網注明“來源:XXX(非駐馬店網)”的作品,均轉載自其他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如其他個人、媒體、網站、團體從本網下載使用,必須保留本網站注明的“稿件來源”,并自負相關法律責任,否則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3.如果您發現本網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識產權的作品,請與我們取得聯系,我們會及時修改或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