泌陽:養殖業助農民增收致富
摘要:胡定賢只是董崗村農戶養牛的一個縮影。“五星”支部創建工作開展以來,董崗村聚焦聚力“五星”支部創建標準,積極謀劃產業發展,突出為民辦實事,形成了爭創“五星”支部的良好氛圍。目前,全鎮有300多戶村民通過養殖夏南牛走上了致富路。
駐馬店網訊(記者 方祥)從過去外出的打工仔到如今的養牛專業戶,他用自己勤勞的雙手,不僅提升了自己的生活條件,還帶動了村里其他村民的養殖熱情。他就是泌陽縣賒灣鎮董崗村養牛專業戶胡定賢。
5月6日一大早,胡定賢來到自家養牛場,給牛喂草、打掃牛舍、觀察每頭牛的生長發育情況。今年41歲的胡定賢在養牛之前開過代銷鋪、打過工,但收入微薄,入不敷出。
“2008年,我響應黨委政府號召回鄉創業,發展養殖夏南牛,但我文化不高,資金又少,心里沒譜。鄉里、村里都給我做工作,幫助我籌集資金。我自己也盤算,靠打工苦是沒少吃,但錢都裝進別人的兜里了,自己創業掙錢,那才是好路子。”胡定賢對記者說。
敢闖敢干、吃苦耐勞的胡定賢把養殖場從7頭牛發展到現在的占地10余畝、100余頭的夏南牛,年收入30余萬元,肉牛遠銷湖北等地,并帶動周邊10余戶農戶成為養殖大戶。
由于養牛經驗不足,胡定賢一開始走了不少彎路。為了掌握養殖技術,他積極參加技術培訓,學習養殖知識,不懂就向書本學、請同行教,潛心鉆研。他努力克服文化水平低等不足之處,勤奮刻苦,通過不斷摸索,慢慢地掌握了養殖夏南牛的看家本領。
“剛開始出欄時發現賣不上價,效益不高。加上養殖成本,第一批牛只能算收支平衡。”胡定賢說,“盡管收益不及預期,但經驗積累了不少,更加明晰了今后養殖場的發展方向。”
胡定賢積極探索養牛致富路,為當地群眾務工找到了出路。以前靠在家務農或外出打工維持生計的村民都愿意到胡定賢的養殖場里工作,胡定賢也從不吝嗇對他人養牛技術的指導,為村民提供優質牛苗。村民每個月有了固定的收入,依靠養牛產業發起了“牛”財,日子也跟著“牛”了起來。
現在養殖技術基本成熟了,對于未來的發展,胡定賢有一個“小目標”:繼續擴大養殖規模,帶領村民一起發家致富。“我正在籌劃把養殖規模擴大到200頭,其中繁殖母牛150頭,帶動更多鄉親一起養殖,讓大家過上更好的生活。”胡定賢堅定地說。
胡定賢只是董崗村農戶養牛的一個縮影。近年來,董崗村充分利用良好的生態資源優勢,采取“龍頭企業+合作社+農戶”的方式,大力發展夏南牛養殖,助力農戶增收,推動鄉村振興。
在“五星”支部創建工作中,“產業興旺星”的創建,事關鄉村的持續性發展,也與百姓的幸福生活緊密相連。“五星”支部創建工作開展以來,董崗村聚焦聚力“五星”支部創建標準,積極謀劃產業發展,突出為民辦實事,形成了爭創“五星”支部的良好氛圍。同時,董崗村充分發揮黨建工作的統籌引領作用,從政治素養、文化底蘊、組織建設等方面進一步提升村班子的凝聚力和戰斗力。“下一步,我們村將因地制宜,做準做強特色產業,促進農業增效、農民增收,將‘產業興旺星’擦得更亮、叫得更響!”董崗村黨支部書記說。
“隨著這幾年全縣夏南牛產業的興起,賒灣鎮不少村民開始養殖夏南牛。目前,全鎮有300多戶村民通過養殖夏南牛走上了致富路。僅此一項,平均每個養殖戶可實現年收入20多萬元。”賒灣鎮黨委書記陳鑫介紹。
近年來,泌陽縣緊緊圍繞“把夏南牛全身都變成寶”的目標,逐漸形成了集肉牛養殖、牧草種植、肉牛科研、生態養殖、屠宰分割、精深加工、市場營銷、冷鏈物流、產品開發于一體,一二三產業深度融合發展的全產業鏈發展格局。全縣15萬人從事與夏南牛有關的產業,并帶動全縣10595戶貧困戶靠養牛甩掉了“窮帽子”。
“泌陽縣是中國夏南牛之鄉,全縣存欄39.6萬頭,年出欄25.6萬頭。下一步,我們將以打造‘中國牛城’為契機,立足實際,不斷創新,全力做好夏南牛全產業鏈的強鏈、補鏈、延鏈工作,進一步做大做強夏南牛產業。”泌陽縣委書記魏華偉說。
責任編輯:梅雅平
查看心情排行你看到此篇文章的感受是:
版權聲明:
1.凡本網注明“來源:駐馬店網”的所有作品,均為本網合法擁有版權或有權使用的作品,未經本網書面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經本網授權使用作品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駐馬店網”。任何組織、平臺和個人,不得侵犯本網應有權益,否則,一經發現,本網將授權常年法律顧問予以追究侵權者的法律責任。
駐馬店日報報業集團法律顧問單位:上海市匯業(武漢)律師事務所
首席法律顧問:馮程斌律師
2.凡本網注明“來源:XXX(非駐馬店網)”的作品,均轉載自其他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如其他個人、媒體、網站、團體從本網下載使用,必須保留本網站注明的“稿件來源”,并自負相關法律責任,否則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3.如果您發現本網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識產權的作品,請與我們取得聯系,我們會及時修改或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