汝南:發展設施蔬菜 豐富市民“菜籃子”
摘要:在汝南縣番順番茄產業園分揀車間,提起種大棚番茄的收益,前來賣番茄的種植戶趙東升興奮地說。據汝南縣相關負責人介紹,汝南地處南北氣候過渡帶,土地肥沃,雨水豐沛,盛產蔬菜,是全國蔬菜生產重點縣、全國設施蔬菜示范縣、國家大宗蔬菜產業體系示范縣。
駐馬店網訊(記者 鄧丹華)仲夏時節,汝南縣沃野田間果蔬飄香。一座座蔬菜大棚內綠意盎然、生機勃勃,村民們正忙著采收蔬菜。
“菜籃子”事關千家萬戶,是最基本的民生。汝南縣3.5萬座大棚不僅保障了城市蔬菜供應,更為汝南農民帶來了美好新生活。
設施蔬菜種植帶動群眾增收
采摘、除草、打藥、掰瓜岔……6月6日,汝南縣老君廟鎮小方村鄉村振興產業園很熱鬧,100多名該村婦女在大棚內忙碌。一眼望不到邊的大棚內,充滿了歡聲笑語。
“只有把這些杈子剪掉,光照和通風才好,小瓜也才長得好。”在一充滿香氣的小白瓜棚內,62歲的趙井花邊干活邊介紹。
趙井花是小方村村民,她家的8畝地都流轉了,兒子、媳婦跑“小洋馬”,她在園區務工。“一天60元,還能顧家、照顧孫子上學,俺很滿意。”說起收入,趙井花笑得格外燦爛。這幾年,她家不僅在村里建起了新房,還給兒子買了“小洋馬”、小轎車。“這日子是越過越美了。”趙井花說。
“這幾天小瓜銷得不錯,每天都有車來拉。就是價格和上月比降了些,每斤批發價3.8元。”在老君廟鎮小方村設施蔬菜種植基地,正在看瓜長勢的種植戶呂改名說,他今年包了30個大棚,都種上了“大黃冰糖翠”。此瓜憑借口感好、甜度高等特點受到消費者的喜歡。看目前小瓜的長勢和市場行情,每畝按最低產量1.2萬斤、平均價格每斤4元算,30個大棚,收入140多萬元,除去成本,收入70萬元應該不成問題。
“你別看我沒他包的棚多,但我包的都是大棚,一個頂他5個。我種的也比較全。”在隔壁大棚,正在采摘番茄的種植戶夏春華告訴記者,他承包了13座大棚,每個棚占地5畝多。大棚內種有青椒、番茄、甜瓜等蔬菜。雖然沒呂改名收入多,但就這一茬,他也能收入50多萬元,凈利潤20多萬元。
據小方村黨支部書記肖紅偉介紹,目前小方村建有各種大棚300多座,種植面積達1000多畝,帶動勞動力就業200多人,人均收入超過2300元。
汝南設施蔬菜叫響全國
采摘、分揀、打包、運輸……在三門閘街道番順番茄產業園,種植戶及工人們各司其職,一派繁忙景象。
“今年番茄價格還可以,前年更好,一個棚凈利潤就達30000元。”在汝南縣番順番茄產業園分揀車間,提起種大棚番茄的收益,前來賣番茄的種植戶趙東升興奮地說。
他是三門閘街道趙莊村人,從產業園建成后,就開始承包大棚,每年由于市場行情不同,收益也不一樣,但總體種番茄比種普通農作物收益高得多。前年市場行情好,他大賺了一把,11個大棚,凈收入30萬元。
據了解,目前,番順西紅柿產業園共有75戶承包300個大棚,每個大棚年純收益2萬元~5萬元。
據汝南縣相關負責人介紹,汝南地處南北氣候過渡帶,土地肥沃,雨水豐沛,盛產蔬菜,是全國蔬菜生產重點縣、全國設施蔬菜示范縣、國家大宗蔬菜產業體系示范縣。
在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推進鄉村振興過程中,汝南縣把設施蔬菜作為主導產業來抓,堅持政府引導、市場主導、多元投入、統一管理、利益共享,推動全縣蔬菜產業向設施化、規模化、標準化、品牌化邁進,其中三門閘、老君廟、金鋪等9個重點鎮共種植設施蔬菜7萬畝。
該縣規劃建設鄉村振興示范帶、國家農村產業融合發展示范園和國家現代農業產業園,建立了國內最大的鮮食番茄生產基地,58天自然成熟的“番順”牌番茄國內暢銷。
目前全縣常年蔬菜種植面積超過32萬畝,其中設施蔬菜種植面積7.7萬畝,日光溫室、鋼結構拱棚分別達1.3萬座、2.2萬座,優質蔬菜年產量80多萬噸,年產值25億元,帶動全縣近13萬人從事設施蔬菜生產、管理、運輸、銷售、社會化服務等,不僅豐富了市民“菜籃子”,也鼓起了農民“錢袋子”。
責任編輯:梅雅平
查看心情排行你看到此篇文章的感受是:
版權聲明:
1.凡本網注明“來源:駐馬店網”的所有作品,均為本網合法擁有版權或有權使用的作品,未經本網書面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經本網授權使用作品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駐馬店網”。任何組織、平臺和個人,不得侵犯本網應有權益,否則,一經發現,本網將授權常年法律顧問予以追究侵權者的法律責任。
駐馬店日報報業集團法律顧問單位:上海市匯業(武漢)律師事務所
首席法律顧問:馮程斌律師
2.凡本網注明“來源:XXX(非駐馬店網)”的作品,均轉載自其他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如其他個人、媒體、網站、團體從本網下載使用,必須保留本網站注明的“稿件來源”,并自負相關法律責任,否則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3.如果您發現本網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識產權的作品,請與我們取得聯系,我們會及時修改或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