嚴查醫藥領域腐敗,回歸“治病救人”初心
摘要:據國家醫保局2022年8月通報,2017年至2021年5月,廣州3家藥企與下游50多家藥品代理商串通,對87種藥品用虛高價格采購原料藥的方式套現,并向下游代理商轉移巨額資金,其中部分資金用于行賄醫務人員或特定關系人,開展藥品違規促銷。
據中國基金報報道,近期已有多場醫藥學術會議延期或取消,集中發布通知宣告延期。盡管會議延期的原因各異,但業界大都認為與近期開展的醫藥反腐行動有關。因為,從以往通報的商業賄賂案件細節來看,藥企通過舉辦學術會議,存在以會議贊助費、專家講課費、培訓費等方式為行賄披上“合法外衣”的情形。
一場全國性的醫藥反腐行動正在展開。
早在7月28日,中央紀委監委就發布消息,紀檢監察機關配合開展全國醫藥領域腐敗問題集中整治工作動員部署視頻會議在北京召開,會議強調將深入開展醫藥行業全領域、全鏈條、全覆蓋的系統治理。緊盯領導干部和關鍵崗位人員,堅持受賄行賄一起查,集中力量查處一批醫藥領域腐敗案件。
此前,中紀委官網已發布消息,刑法修正案(十二)草案提請十四屆全國人大常委會第四次會議審議。草案加大了對行賄犯罪的懲治力度,增加懲治民營企業內部人員腐敗相關犯罪的條款,也完善了此前容易通過單位行賄、個人行賄之間區別規避處罰的漏洞。
政策信號如此明確,雷霆風暴如期而至,這讓很多人對接下來的行動充滿期待。畢竟,一個“治病救人”的醫療行業,自身更要做到“干凈”“健康”,而不是污泥濁水,混沌一片。
民眾苦于醫療腐敗久矣。一直以來,一些地方醫藥購銷領域灰色交易、腐敗行為屢禁不絕;一些醫護人員收受“紅包”,與“醫藥代表”勾肩搭背牟取利益;一些藥企也通過舉辦會議,以贊助費、講課費、培訓費等方式大肆行賄。所有這些,均轉嫁為醫藥“成本”,推高了民眾的就醫費用。
與以往不同,從公開信息看,此次醫療反腐雖說立足于“三全”:全領域、全鏈條、全覆蓋,但指向明確,路徑清晰,重點突出,比如盯緊“關鍵少數”,找準“新型病癥”,查受賄亦查行賄等等??梢哉f,只要找準了這些關鍵的風險點,就可迅速生效,鏟除一大部分腐敗隱患。
以“關鍵少數”而言,如今的醫院規模越來越大,各種管理權限集中在“一把手”,不管是醫療設備采購,還是基建工程、信息化建設,均存在較大的操作空間,如果缺乏有效的監督,很容易異化為“一把手”說了算,滋生各種腐敗。
今年1月,山東省紀委監委發布消息,濱州市第二人民醫院原黨委書記、院長侯月智就因違規干預和插手工程建設、醫療設備采購項目招投標活動等被開除黨籍和公職。而據不完全統計,從年初到現在,全國已有至少155位醫院院長、黨委書記投案或被查。這一數字是去年全年的兩倍多。
再說“新型病癥”,醫療行業的產業鏈長,專業性也強,這也對監督執紀形成不小的挑戰。此前有媒體報道,實行“兩票制”和集采后,藥品、醫療器械中間環節賺差價的問題有所緩解,但一些藥企又轉向虛高價格采購原料藥,伙同經銷商套取資金用于賄賂。
據國家醫保局2022年8月通報,2017年至2021年5月,廣州3家藥企與下游50多家藥品代理商串通,對87種藥品用虛高價格采購原料藥的方式套現,并向下游代理商轉移巨額資金,其中部分資金用于行賄醫務人員或特定關系人,開展藥品違規促銷。
此次醫藥反腐堅持“受賄行賄一起查”,也有助于源頭治理,從根本上凈化醫藥領域的不正之風。鑒于當下很多所謂的“學術會議”存在利益輸送的嫌疑,風暴一起,很多學術會就暫停了,還有甚者,不少醫藥群都解散了。有媒體調查核實,近日,有包括中華醫學會血液學分會、陜西醫學會、廣西醫學會等8家舉辦方發出相關學術會議延期的公告。
醫藥領域腐敗問題直接危害國民生命健康,若不及時遏制腐敗之風,不僅會敗壞醫藥行業的風氣,加劇老百姓“看病難”“看病貴”,也會部分抵消經濟社會發展帶給民眾的紅利。對此,必須重拳出擊,嚴肅整治,還民眾一片凈土。
一方面,要及時總結這一輪醫藥反腐中一些好的做法,將其固定下來,使之常態化,形成長效機制,長久發力。既然這個領域的腐敗有一個長期形成、演化的過程,則治理也就不要指望一蹴而就,而是要立足長遠,長治久安。另一方面,針對“一把手”,要強化監督,并推動實行輪崗制度;針對污點醫護人員,不妨探索建立“醫療衛生系統行賄、受賄不良記錄數據庫”,建立和完善對行賄人、受賄人的從業禁止處罰制度。
醫療衛生事業關乎每一個國民的民生福祉,也牽涉千家萬戶的切身利益。期待這一輪反腐行動,鏟除多年積累的沉疴痼疾,交出一份讓公眾滿意的答卷。
責任編輯:楊姍姍
查看心情排行你看到此篇文章的感受是:
版權聲明:
1.凡本網注明“來源:駐馬店網”的所有作品,均為本網合法擁有版權或有權使用的作品,未經本網書面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經本網授權使用作品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駐馬店網”。任何組織、平臺和個人,不得侵犯本網應有權益,否則,一經發現,本網將授權常年法律顧問予以追究侵權者的法律責任。
駐馬店日報報業集團法律顧問單位:上海市匯業(武漢)律師事務所
首席法律顧問:馮程斌律師
2.凡本網注明“來源:XXX(非駐馬店網)”的作品,均轉載自其他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如其他個人、媒體、網站、團體從本網下載使用,必須保留本網站注明的“稿件來源”,并自負相關法律責任,否則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3.如果您發現本網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識產權的作品,請與我們取得聯系,我們會及時修改或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