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媒觀豫丨大河尋“禽”記
金秋時節,成群的蒼鷺、白鷺等水鳥在黃河濕地國家級鳥類自然保護區河南長垣段(長垣濕地)棲息繁衍。這些鳥兒時而展翅飛翔,時而覓食戲水,與長河落日構成一幅壯闊的“大河飛鳥圖”。
“當下是傳統的‘鳥荒季’,現在看到的只是濕地‘鳥禽圈’的一小部分,大量冬候鳥還未到來。”長垣國家級鳥類自然保護區綜合服務中心副主任郭峰磊說,包括長垣濕地在內的黃河河南段地處我國中部候鳥遷徙區,隨著退耕還濕、禁排污水、禁采河砂等保護措施不斷升級,近年來,到此棲息、越冬的鳥類越來越多。截至2022年,長垣濕地已觀察記錄到160種鳥類,其中包括東方白鸛、白鶴、丹頂鶴等國家一級保護鳥類7種,大天鵝、鴛鴦、灰鶴等國家二級保護鳥類26種。
國家級鳥類自然保護區河南長垣段成為水鳥“天堂”,只是黃河河南段生態改善的縮影。
這是2023年2月拍攝于孟津濕地的大鴇。(河南黃河濕地國家級自然保護區孟津管理中心供圖)
近年來,河南積極開展退耕還濕、棲息地恢復、入河口治理等生態保護修復工程,同時,清退違規采砂場132家、違規農家樂232家、畜禽養殖場1299家,極大改善了黃河濕地生態環境。
在長垣濕地上游的孟津濕地,10年前,這里觀察記錄到鳥類245種,如今鳥類記錄已增加到310種,其中國家一級保護鳥類有黑鸛、大鴇、中華秋沙鴨等14種。三門峽黃河濕地已由原來的天鵝遷徙停歇地變為越冬地,數量由10余年前的幾百只增加到現在的1萬余只。
黃河河南段全長711公里,56歲的河南省鳥類學會理事長、鄭州師范學院教授李長看,每年都要順著沿黃濕地跑上幾個來回,尋鳥護鳥、研究鳥禽、觀察濕地。
“鳥類是濕地生態的‘晴雨表’。適宜的氣候、安全的環境、充足的食物是鳥類越冬棲息的重要條件。”李長看說,近年來,河南沿黃濕地鳥類種類和數量大幅增加,既受到氣候變化等先天條件的影響,也得益于加強保護等后天條件的改善。而后天條件不僅指水清、岸綠等生態環境的改善,在人口稠密的黃河河南段,更重要的是周邊居民大幅提升了濕地保護意識和鳥類保護意識。
這是2022年12月拍攝于孟津濕地的黑鸛。(河南黃河濕地國家級自然保護區孟津管理中心供圖)
對此,長垣市綠色未來環境保護協會會長宋克明同樣深有感觸。宋克明是土生土長的長垣農民,20世紀90年代,他從調查家鄉水源地的污染問題起步,逐漸延伸至關注濕地保護。2002年成立保護協會后,越來越多的周邊居民自發加入保護濕地、呵護鳥類的志愿者隊伍。
“冬季巡防護鳥,夏季普法宣傳,協會100多名會員與環保、水利、農業農村等部門形成聯動機制,共同保護鳥類的棲息地。”走過30年公益生態路,宋克明有一種樸素而真摯的認知,“鳥兒是有記憶的,如果今年在這里吃得好,住得好,又安全,明年呼朋喚友就又來了,甚至就在這里定居了。”
來自河南省林業局的數據顯示,目前,河南已建立濕地自然保護區11處、濕地公園(試點)116處,全省的重要濕地基本得到保護。
責任編輯:胡志華
查看心情排行你看到此篇文章的感受是:
版權聲明:
1.凡本網注明“來源:駐馬店網”的所有作品,均為本網合法擁有版權或有權使用的作品,未經本網書面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經本網授權使用作品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駐馬店網”。任何組織、平臺和個人,不得侵犯本網應有權益,否則,一經發現,本網將授權常年法律顧問予以追究侵權者的法律責任。
駐馬店日報報業集團法律顧問單位:上海市匯業(武漢)律師事務所
首席法律顧問:馮程斌律師
2.凡本網注明“來源:XXX(非駐馬店網)”的作品,均轉載自其他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如其他個人、媒體、網站、團體從本網下載使用,必須保留本網站注明的“稿件來源”,并自負相關法律責任,否則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3.如果您發現本網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識產權的作品,請與我們取得聯系,我們會及時修改或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