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對新形勢、新變化,城市公交要“絕地求生”
摘要:比如通過多元化經營反哺公交主業,在公交場站建設模式上積極探索TOD綜合開發模式,即融合公交停車、換乘樞紐、社會停車、商貿物流、居住辦公等多功能一體開發,開發定制公交、定制校車、網約公交等新型公交出行方式…… 與此同時,伴隨社會環境的變化,未來城市公交的服務對象將出現“老齡...
吳燏函
日前,河北保定、湖北黃石等地先后爆發的電動公交車停運、夏季不敢開空調的新聞,將新能源公交車推上風口浪尖。曾幾何時,公交領域擔當了新能源汽車推廣應用的“開路先鋒”角色,2014-2022年,新能源公交車總量由3.7萬上升至52.9萬,占比由6.9%躍升至77.1%,8年增長了14倍。但如今,部分公交公司面臨運營困難等問題,甚至影響到公共出行。
城市公交面臨的困境是多重原因所致。首先是客流量的下滑。數據顯示,2014年全國城市公共汽電車客運量為781.88億人次,到2019年已減少至691.76億人次,每年同比降幅在0.8%~3.6%不等。其次,城市公交的運營成本特別是人工成本在不斷增加,而票價十年來卻沒有增長,從而導致運營收入難以實現增長。最后,隨著地方財政收支運行持續緊平衡,政府對于公交領域的支持力度也在發生偏移。
應對新變化、新形勢,城市公交不能“坐以待斃”,應該主動出擊,于變局中開新局,在危機中覓新機。比如通過多元化經營反哺公交主業,在公交場站建設模式上積極探索TOD綜合開發模式,即融合公交停車、換乘樞紐、社會停車、商貿物流、居住辦公等多功能一體開發,開發定制公交、定制校車、網約公交等新型公交出行方式……
與此同時,伴隨社會環境的變化,未來城市公交的服務對象將出現“老齡化”的特征。因此,城市公交應該關注到市場變化趨勢,未雨綢繆。無論從產品端還是運營端,都應結合城市特點,及時準確把握用戶需求,針對性設計高品質出行服務產品,積極推進適老化與無障礙化建設,為公眾提供便捷、舒適、綠色、高效的出行體驗。
責任編輯:楊姍姍
查看心情排行你看到此篇文章的感受是:
版權聲明:
1.凡本網注明“來源:駐馬店網”的所有作品,均為本網合法擁有版權或有權使用的作品,未經本網書面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經本網授權使用作品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駐馬店網”。任何組織、平臺和個人,不得侵犯本網應有權益,否則,一經發現,本網將授權常年法律顧問予以追究侵權者的法律責任。
駐馬店日報報業集團法律顧問單位:上海市匯業(武漢)律師事務所
首席法律顧問:馮程斌律師
2.凡本網注明“來源:XXX(非駐馬店網)”的作品,均轉載自其他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如其他個人、媒體、網站、團體從本網下載使用,必須保留本網站注明的“稿件來源”,并自負相關法律責任,否則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3.如果您發現本網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識產權的作品,請與我們取得聯系,我們會及時修改或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