丹桂飄香
摘要:漫著游魚樣繾綣的碎步,我一木一草地尋、一物一景地搜,哦,牧專的大門還在,收發室還在,那一排大榕樹、環形馬路、階梯教室、圖書館、操場、大禮堂、飯廳、浴池、219宿舍、宿舍前面那棵丹桂……都在。
張富存
一到中秋,丹桂的角色就稠了。
丹桂,又名金桂,是桂花中顏色開得最深的一種。因桂與“貴”諧音,且花開于中秋前后,古代科舉考試也在中秋舉行,因此,后人常把“折桂”,意即折取桂樹的一枝,比喻在考試中得中的貴人。
我不是貴人,牛刀小試也稱不起折桂,但考上大專去學校報到的那天卻是在丹桂飄香的時節。從此,我對丹桂總是懷有別樣的情愫。
記得入學的前一天晚上,時令已接近中秋了,院子里飄來一陣陣濃郁的香氣,是屋檐下的那棵桂花樹開花了。
秋風微涼,花枝亂顫,一粒粒米糝大的小黃花從濃密的枝丫間紛紛落下,天空像下了一場桂花雨。妻子站在花雨里,眼睛有些濕潤,望著我,也望著這花說:“你落榜八年,又考上大專,也算是蟾宮折桂了。只不過,要折的這棵僅是普通的桂樹,若是換成丹桂就好了。”
我笑說:“我們都是鄉下人,能有一棵桂花樹等你來折,就很不錯了。丹桂那么尊貴,我們哪能高攀起呀。”
知道我要遠行,妻子特意搬來一張供桌,放上月餅,擺上從自家樹上打下來的桂花釀成的桂花酒,提前為我過了一個中秋節。坐在樹下,坐在花雨里,任花雨與月光流淌的河把我倆沖到很遠很遠。
中秋的月真圓、真亮。紅彤彤的月亮站在草屋的屋頂上,把小院兒照得金黃金黃的。
到了學校才知道,情況遠不是妻子想象的那樣。我們是鄭州牧專,食品專業是特色專業。中秋來臨,應學生實習所需,學校特意加工了一大批月餅,再以福利的形式分發給每位學生。第一次看到分得貌似尖山的這么多好吃的月餅,我的心里不是激動,似乎分得越多,心里就越不好受,越不好受就越想家。
正巧,寢室樓的窗外,也長著一棵高大的丹桂,推開宿舍的窗子,伸手就能夠著它蒼勁的枝丫。想家的時候,我常常倚窗而立,撫摸著它,感受它的花香,然后把這里的一切都化成文字,傾進信箋,來撫慰我與妻子心底的落寞。
妻子說收到我的來信很欣慰,并說:“有朝一日她也想去看看。”總是回的信很長,一頁又一頁。
直到今年中秋節前夕,終于迎來了我們畜牧九零級畢業30周年班慶的日子。當我把這個喜訊告訴妻子時,她顯得很興奮,并嚷嚷著要隨我一同前往。我能理解她此時的心。作為一個如今連走路都要靠人攙扶、已與病魔抗爭了14年之久的腫瘤患者,她是想在生命還沒有燃盡之前,去看看牽掛的人和值得牽掛一生的母校,還有那棵令她念茲在茲的丹桂到底是什么樣子。只可惜,這個看似不大不小的愿望,只能由掛牽她的人代她實現了。
班慶的那天,我們披著欲涼還燥的秋陽,集體去了老校區。風柔柔,云緩緩,像極了我當時的心。漫著游魚樣繾綣的碎步,我一木一草地尋、一物一景地搜,哦,牧專的大門還在,收發室還在,那一排大榕樹、環形馬路、階梯教室、圖書館、操場、大禮堂、飯廳、浴池、219宿舍、宿舍前面那棵丹桂……都在。消失的記憶在輕輕喚回,如昨日的畫面在悄悄復活。只是,時光已走遠,物是人非,此地空余相思,已漸漸將我淹沒。
末了,我和室友建偉、懷記、家良又來到那棵丹桂樹下,陪它說會兒話、聊會兒天,并照了張合影,還在后面附言說:樹依舊當年貌,影依舊當年樣,只是更高大了、更婆娑了。那花開得也盛了,撲簌簌的花香迎面而來,那匆匆的樣子,莫非也是為了趕赴中秋的團圓?
隨即,我便把合影及附言微信給了妻子,算是幫她圓了一個夢。
這丹桂像人,聽說佳節將至,也開始思親懷舊了。其實,人,更像丹桂,每逢佳節,心就不由地飄遠了。
就是,節還沒到,心就飄向了朝思暮想的母校。
責任編輯:楊姍姍
查看心情排行你看到此篇文章的感受是:
版權聲明:
1.凡本網注明“來源:駐馬店網”的所有作品,均為本網合法擁有版權或有權使用的作品,未經本網書面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經本網授權使用作品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駐馬店網”。任何組織、平臺和個人,不得侵犯本網應有權益,否則,一經發現,本網將授權常年法律顧問予以追究侵權者的法律責任。
駐馬店日報報業集團法律顧問單位:上海市匯業(武漢)律師事務所
首席法律顧問:馮程斌律師
2.凡本網注明“來源:XXX(非駐馬店網)”的作品,均轉載自其他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如其他個人、媒體、網站、團體從本網下載使用,必須保留本網站注明的“稿件來源”,并自負相關法律責任,否則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3.如果您發現本網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識產權的作品,請與我們取得聯系,我們會及時修改或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