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信謠不傳謠 講文明樹新風 網絡安全
首頁 新聞 情感

心中激蕩大河情——致黃河畔親人的一封家書

2023-10-10 08:39 來源: 駐馬店網 責任編輯:付琳
發送短信 zmdsjb 10658300 即可訂閱《駐馬店手機報》,每天1毛錢,無GPRS流量費。

摘要:在黃河母親期待的目光里,在黃河精神的感召下,我在護衛黃河安瀾的張莊閘,在和濮陽人民并肩作戰、抗擊新冠疫情的志愿者隊伍中,留下一串串閃光的腳印…… 入職以來,我既是黃河防汛隊伍里的戰斗員,也是講好黃河故事、傳承黃河文化的宣傳員。黃河女兒:澤暉 2023年10月

□ 張澤暉

黃河畔的親人們:

展信佳人,見字如晤。

我離開濮陽離開“家”,來鄭已有半年,非常想念你們,直到現在,臨行前的場景依然歷歷在目。

記得那天,已是下午下班時刻,你們一件又一件地幫我在暫租的樓房里打包著行李,你肩扛,她手提,從樓上到樓下,數十趟,不辭辛苦,不厭其煩,汗流浹背。這個拉著我的手,那個摟著我的肩,一個個,一遍遍,千叮嚀萬囑咐著我,“要注意身體,照顧好自己”“要少說多做,謙虛謹慎”“要多學習、多思考,開拓視野”“對待工作要精益求精,一路向前,步履不停”。當我坐上車,車子緩緩駛離,隔著車窗,看著與我朝夕相處的同事哥哥姐姐們,我再也抑制不住自己的情緒,讓司機停車,推開車門,奔向隊列不散、向我招手的你們,啜泣著和每一位擁抱……

走后我才得知,有的姐姐為了送我未能接放學已久的孩子,有的哥哥忘記了與家人的赴約……

2021年7月,我從素有“豫州之腹地”“天下之最中”美稱的駐馬店,只身來到離家近400公里的濮陽,光榮加入了治黃隊伍,認識了這群可親、可敬、可愛的黃河人。也正是這群黃河人,給了我家的歸屬感,也讓我感受到了黃河情,受到了黃河家風的浸潤和滋養。

(圖為張莊入黃閘)

黃河情,源自一代又一代黃河人的拳拳赤子之心。堅守黃河入魯的最后一道閘——張莊入黃閘的黃河老職工趙占格,從弱冠之年到年近耳順,一輩子就做了守閘這一件事,用實際行動詮釋了一名黃河人的忠誠與擔當。占格叔是河北南宮人,年輕時當過張莊閘門市部的店員兼進貨員,之后又學了開車,成為一名司機,再后來,他真正成長為張莊閘的一名全能選手,大家眼中的“工程活字典”,不僅負責防汛、測流、巡查等工作,還是電工、維修工、廚師、門衛。對待工作,占格叔始終兢兢業業,任勞任怨,從不叫苦叫累。39年間,他以閘為家,忠于職守,哪怕現在交通發達,因為單位事雜,為了堅守崗位,他仍與家人聚少離多,將自己的一輩子都奉獻給了黃河事業。他不是不知家庭的困難,可是在守閘和個人生活之間、國家和小家之間,他毅然選擇了守衛黃河,他把對父母的孝和對家庭的責,化作了對黃河的大忠大愛。“我早都習慣了守在黃河邊,這里像我的另一個家,我圍著閘轉、守著閘干,就像一個守護在老母親身邊的孩子。”

占格叔讓我看到了老一輩黃河人的艱苦奮斗、甘于奉獻,他像一只鐘擺,每天重復著一成不變的工作,雖單調枯燥,但卻始終做到細致、精致、極致。他像界碑一般,堅守在河南黃河的最末端,用忠誠堅韌的一生兌現了黃河衛士的諾言。當然,他更像一座燈塔,為我們這些黃河后輩們照亮前行路。

黃河情,源自黃河人對沿岸人民的真心實意、全心全意。2023年1月16日,一線職工李勇在張莊入黃閘臨黃一側巡閘查險時,發現一位老大娘,看上去已有八九十歲的樣子,滿頭滿身都是霜,身體已被寒風吹得顫顫發抖,便快步走向前,與老人溝通中,發現老人行動不便,口齒不清,也不記得家庭住址和家人的聯系方式,眼看著外面天寒地凍,來不及多想,便將老人攙扶回值班室,為其披上衣物、端來熱茶,握住老人的雙手,安撫老人情緒,不斷嘗試與老人溝通。幾經輾轉,終于聯系到了老人的兒子。老人家屬當天就做了一面書寫著“熱心相助 情深似海”的錦旗贈送給李勇,面對家屬的感謝,李勇坦言:這都是我應該做的,我們守護黃河,就是在守護咱沿黃人民群眾的安全。

在李勇叔身上,我看到了黃河人傾情守護黃河母親、守護人民群眾的全心全意,看到了黃河人的為民情懷——心中裝著人民,一切為了人民,人民至上,生命至上。

黃河情,源自黃河人與沿黃人民的深厚感情。我在濮陽租房住,每次出入小區都會跟物業門衛爺爺奶奶打招呼,對于我這個來自豫州腹地的小姑娘,爺爺奶奶也會經常與我嘮嘮家常,對我格外關愛。那晚加班,當我拖著疲憊的身體回到家時。走到小區門口,看到奶奶在門口等我。看見我后,她轉身進屋,從鍋里給我拿出一根熱玉米,用袋子裝好,塞進我包里。那一刻,我被溫暖治愈。

2021年防汛工作完成結束全員崗位責任制的第一個周末,整整兩天我都在家休息,沒有出門。“平時這個小姑娘進出小區都會給我們打招呼,這兩天怎么不見蹤影”,爺爺奶奶越發擔心我的安全問題,于是專門跑到我住處的樓下,看我房間有沒有亮燈,爺爺站在樓下焦急地喊我的名字,還找到和我同住一個小區的同事,向她詢問我的情況,知道我已從防汛一線返回,平安無事,才放心離開。

爺爺奶奶經常與我嘮家常,無意中得知了我的生日,怕我自己一個人孤單,于是給我過了個簡單卻無比溫暖的生日。濮陽的習俗是過生日吃餃子,因為餃子像元寶,寓意新的一歲財源滾滾、吉祥如意,所以在我生日當天,爺爺一大早就步行到一家很遠的手工餃子店去買餃子,晚上為我慶生。奶奶還跟我說,“我們很喜歡你,爺爺奶奶也把你當自己家孩子,孩子你心眼好,天天關心我們老兩口,還幫奶奶洗澡洗衣服,爺爺奶奶想認你當自家親孫女!”在濮陽,在這個陌生的城市,我感受到了家的溫暖!

“在單位少說多做,踏踏實實干事!”“與同事相處要和氣,要虛心,多學多做多請教,和人家處好關系”“遇到事兒別怕吃虧,心好心善的人,以后都會有福報!”爺爺奶奶不僅會給予我生活上的關心照顧,還會用最樸實的話語教我為人處世,督促我踏實工作、積極上進。

黃河人、黃河情、黃河風匯聚成黃河家風,滋養著你我。黃河情,匯聚磅礴的能量,燃燒激情,給我力量,催我奮進,讓我不忘初心,夢有方向……

于是,在守護黃河的日日夜夜里,我與黃河結下不解之緣,這份黃河情融入到了我的工作生活,乃至血液中。在黃河母親期待的目光里,在黃河精神的感召下,我在護衛黃河安瀾的張莊閘,在和濮陽人民并肩作戰、抗擊新冠疫情的志愿者隊伍中,留下一串串閃光的腳印……

入職以來,我既是黃河防汛隊伍里的戰斗員,也是講好黃河故事、傳承黃河文化的宣傳員。用手中的筆書寫一線職工的赤誠堅守與敬業擔當,用鏡頭記錄河南黃河保護治理高質量發展的壯美畫卷,用心用情創作的百余篇新聞、攝影、文學作品分別在中央、省、市各級新媒體平臺和報刊雜志刊登。其中重點稿件《大汛面前父子兵》《母親河上守閘人》《踔厲奮發 篤行不怠——黃河女兒的一封家書》先后被人民日報黨媒平臺、中宣部學習強國平臺、河南日報、大河報、黃河網等數十家主流媒體刊發。同時,在“講述黃河工程文化故事”研學導師大賽中也獲得了獎項,被聘為現場教學講解員,為保護傳承弘揚黃河文化貢獻自己的力量。

紙短情長,道不盡黃河母女情。

此時此刻,耳畔忽然響起《黃河黃》這首歌:“黃河的水翻滾滾的浪/黃河的兒女走呀走四方/不管是離家多么遠的路啊/都牽掛一樣樣的田野一樣樣的爹娘……”

此致

愿黃河安瀾、澤被中華!

愿勤勞善良堅強的黃河兒女為推動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匯聚起勢如黃河的磅礴力量!

黃河的女兒:澤暉

2023年10

責任編輯:付琳

查看心情排行你看到此篇文章的感受是:


  • 點贊

  • 高興

  • 羨慕

  • 憤怒

  • 震驚

  • 難過

  • 流淚

  • 無奈

  • 槍稿

  • 標題黨

版權聲明:

1.凡本網注明“來源:駐馬店網”的所有作品,均為本網合法擁有版權或有權使用的作品,未經本網書面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經本網授權使用作品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駐馬店網”。任何組織、平臺和個人,不得侵犯本網應有權益,否則,一經發現,本網將授權常年法律顧問予以追究侵權者的法律責任。

駐馬店日報報業集團法律顧問單位:上海市匯業(武漢)律師事務所

首席法律顧問:馮程斌律師

2.凡本網注明“來源:XXX(非駐馬店網)”的作品,均轉載自其他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如其他個人、媒體、網站、團體從本網下載使用,必須保留本網站注明的“稿件來源”,并自負相關法律責任,否則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3.如果您發現本網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識產權的作品,請與我們取得聯系,我們會及時修改或刪除。

返回首頁
相關新聞
返回頂部
主站蜘蛛池模板: 穆棱市| 衢州市| 楚雄市| 历史| 穆棱市| 新建县| 灵台县| 额敏县| 镇雄县| 中西区| 阿巴嘎旗| 汨罗市| 云南省| 古蔺县| 巨鹿县| 法库县| 凤山县| 雷州市| 灌南县| 凌海市| 凉山| 微博| 抚宁县| 轮台县| 托里县| 巩义市| 绥化市| 吴旗县| 浏阳市| 阿巴嘎旗| 绍兴县| 灌阳县| 和田县| 邹城市| 万全县| 怀化市| 宕昌县| 忻州市| 德兴市| 大英县| 都江堰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