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育“金融雨林” 構建“知產生態”——“建設高質量現代化知識產權強省”報道之四
摘要:建設知識產權金融生態試驗區,必然能夠加快構建知識產權金融生態體系,促進知識產權價值的最大化實現。
“我們對全省1000多家企業進行了調研,發現企業依靠知識產權融資比重在提升。”11月1日,國家知識產權交易運營(鄭州)試點平臺相關負責人透露,在國家試點平臺的幫助下,目前焦作金鑫恒拓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等30多家企業已共計獲得8000多萬元的信用貸款,其中有些企業申請當天就拿到了貸款,速度之快出乎企業預料。
知識產權的創新發展,需要金融賦能、資本助力,形成一個類似熱帶雨林的金融生態。在河南,通過專業的知識產權評估等手段,知識產權金融助推越來越多的科創企業活用知識產權資產,破解科創企業融資難題,助力科創企業高質量發展。
這背后,正是知識產權金融生態試驗區建設的加速推進。近年來,知識產權金融步入發展快車道,省委、省政府印發《河南省知識產權強省建設綱要(2021—2035年)》,提出建設高質量現代化知識產權強省的工作目標。其中提到,“健全高效能知識產權創造運用體系”“推動建立知識產權金融生態試驗區,打造現代化知識產權金融服務新樣板”。據了解,我省相關職能部門也正在擬定創建知識產權金融生態試驗區的建設方案。
其實,全國各地也都在快馬加鞭推動知識產權與金融生態的融合。如四川正在推動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建立知識產權金融生態區,要求構建全鏈條知識產權金融服務創新體系,并鼓勵金融機構創新基于知識產權的金融產品和服務模式,探索發行知識產權證券化產品。江蘇省出臺了6個方面20項舉措,全力支持南京高質量建設科創金融改革試驗區。
河南的知識產權金融生態試驗區怎么建,目前正在多方謀劃中。有業內人士認為,構建知識產權金融生態體系是必需手段。可以選擇一批有條件的地方率先開展國家知識產權金融生態試驗區建設,探索知識產權與金融融合共生發展的新模式、新制度、新機制,構建便捷高效、業態多元、衍生共融、系統安全的知識產權金融生態體系,豐富金融產品和服務,綜合利用“投貸債補”各類金融工具,營造良好的知識產權轉化運用發展環境,打通服務創新發展的金融“動脈”,不斷提高知識產權金融服務實體經濟的能力。具體到河南來說,建設知識產權金融生態試驗區,要立足國家戰略全局和中國式現代化建設河南實踐,根據本區域的產業特色、金融條件等,有所側重選擇試驗區建設的重點方向和任務。
“知識產權金融既契合全省創新驅動發展的需要,也契合市場競爭獲利的需要。”國家知識產權交易運營(鄭州)試點平臺相關負責人表示,該平臺正積極推行專利產品許可交易新模式,開展與知識產權交易聯動的質押融資新服務。知識產權與金融融合共生發展,將引導資本流轉到創新型實體經濟領域,特別是高新技術產業,促進戰略性新興產業培育和傳統產業轉型升級發展,實現多方共贏。
記者手記
一場金融與創新的“雙向奔赴”
□本報記者 李鵬
當知識產權遇上金融,便會擦出創新的“火花”。
知識產權是無形資產,動起來才能有價值。當前,我省越來越多的金融機構通過加強政銀企合作,不斷創新金融服務產品供給等,讓知識產權質押融資惠及更多企業,實現創新型中小企業的“知產”變現。
建設知識產權金融生態試驗區,必然能夠加快構建知識產權金融生態體系,促進知識產權價值的最大化實現。河南該如何建好知識產權金融生態試驗區,可以參照其他地區好的經驗和做法,如聚焦重點區域、重點領域、重大平臺,突出知識產權資源集中、特色產業集聚、金融要素集成的優勢,以知識產權金融服務實體經濟能力提升為目標,以改革創新和政策集成為突破等。
探索“知識產權+金融”新路徑,暢通“知產”變“資產”渠道,在推進知識產權金融服務上多下功夫,來一場金融與創新的“雙向奔赴”,形成“科技—產業—金融”的良性循環。
責任編輯:劉靈
查看心情排行你看到此篇文章的感受是:
版權聲明:
1.凡本網注明“來源:駐馬店網”的所有作品,均為本網合法擁有版權或有權使用的作品,未經本網書面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經本網授權使用作品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駐馬店網”。任何組織、平臺和個人,不得侵犯本網應有權益,否則,一經發現,本網將授權常年法律顧問予以追究侵權者的法律責任。
駐馬店日報報業集團法律顧問單位:上海市匯業(武漢)律師事務所
首席法律顧問:馮程斌律師
2.凡本網注明“來源:XXX(非駐馬店網)”的作品,均轉載自其他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如其他個人、媒體、網站、團體從本網下載使用,必須保留本網站注明的“稿件來源”,并自負相關法律責任,否則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3.如果您發現本網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識產權的作品,請與我們取得聯系,我們會及時修改或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