毫無底線的忽悠
摘要:“存款變保險”幾乎都由銀行工作人員介紹造成,客戶明明是去存款,銀行工作人員為什么要那么積極、主動、熱情地向客戶重點是老年客戶推介理財保險呢?
石新宇
去年,陜西省漢中市勉縣60歲的五保戶桑明星攜1萬元去當地郵儲銀行存款,經工作人員介紹購買了理財保險。由于不清楚保險合同里的條條款款,今年到了續存保險費的時候沒有能力續存,但工作人員表示如果要退保只能拿回6500元。此事曝光后,勉縣人民政府辦公室回復:經溝通,當地郵儲銀行退還桑明星本金和利息共計10195元,桑明星表示滿意。
類似的“存款變保險”事例并不鮮見,媒體多有報道。“存款變保險”幾乎都由銀行工作人員介紹造成,客戶明明是去存款,銀行工作人員為什么要那么積極、主動、熱情地向客戶重點是老年客戶推介理財保險呢?顯然是有利可圖。推介保險時,銀行工作人員往往以能賺到比利息更多的錢為誘餌忽悠,卻只字不提理財保險的風險和續保事宜。客戶或者對保險不甚了解、或者對銀行十分信任、或者被利益吸引,糊里糊涂就相信了銀行工作人員滿臉熱情的花言巧語,一年兩年之后去取錢,才知道上當受騙了。銀行的這種經營行為,已經引起社會各界的普遍反感。像桑明星這樣的五保戶老人,錢來得多么不容易,從穿著上就可以看出生活并不富裕,銀行工作人員向他推介理財保險,怎么就開得了口?這說明一些銀行在忽悠客戶方面已經到了毫無底線的程度,什么職業道德,什么誠實守信,都統統被他們拋到了腦后,眼里盯著的,只剩下錢了。
此事曝光后,當地郵儲銀行沒作任何解釋,按存款連本帶息如數將錢退還桑明星老人,說明銀行方面擔心輿情發酵,到底是不光彩的事情,心虛,但其他被忽悠買了保險的人呢?是不是也這樣處理?如果不是,說明銀行并沒有真正改正錯誤;如果是,說明銀行是白忙活一場,呵呵,早知如此,何必當初呢?
市場經濟條件下,幾乎所有的行業都進入競爭狀態,銀行也不例外。以前只有工行、農行、交通銀行、中國銀行等幾家銀行,如今銀行已經遍地開花,激烈的競爭態勢已經形成。任何一家銀行要想在激烈的競爭中站穩腳跟,都必須誠信經營、周到服務,忽悠客戶等于自殺,結果必然是將自己忽悠進去。
責任編輯:閆繼華
查看心情排行你看到此篇文章的感受是:
版權聲明:
1.凡本網注明“來源:駐馬店網”的所有作品,均為本網合法擁有版權或有權使用的作品,未經本網書面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經本網授權使用作品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駐馬店網”。任何組織、平臺和個人,不得侵犯本網應有權益,否則,一經發現,本網將授權常年法律顧問予以追究侵權者的法律責任。
駐馬店日報報業集團法律顧問單位:上海市匯業(武漢)律師事務所
首席法律顧問:馮程斌律師
2.凡本網注明“來源:XXX(非駐馬店網)”的作品,均轉載自其他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如其他個人、媒體、網站、團體從本網下載使用,必須保留本網站注明的“稿件來源”,并自負相關法律責任,否則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3.如果您發現本網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識產權的作品,請與我們取得聯系,我們會及時修改或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