紅色熱土上的好風景
萬紅偉
豫南多雨,頗有些“小氣候”。我從正值酷旱暑熱的家鄉到豫南確山采風,涼風拂面、細雨洗塵,路邊綠葉罩地、竹樹森森,三里河兩岸沿河修建的開放式公園秋水連天、墨綠無邊。
我感受著老樂山山腳獨有的清新,空氣負離子似乎打著泡泡擦著臉頰飛入鼻孔。趴在地上的灌木、杵在兩邊的喬木都油汪汪、水淋淋的,慵懶而繾綣地浴在晨霧里,早起的鳥兒蹦蹦跳跳、嘰嘰喳喳,像是晨起的問候,又像催促著行人快快上班。
車子在森林間拐彎、上坡,卻沒有感到任何顛簸。車下黑黝黝的柏油路均勻而瓷實,山谷那邊紅色的健身步道在樹蔭下時隱時現,車行道、人行道并肩而行,像彩色的飄帶翩然而去。透明的漂流水道在河谷上繞來扭去,嘩嘩的流水聲與崖壁上水石相擊的嗒嗒聲相呼應。通往云頂的山路上,隨坡就勢散布著下山滑道、彩虹滑草場,還有看上去下臨深淵、走上去兩股戰戰的玻璃棧道。
山腰的聚仙亭,也稱觀云亭,云海茫茫。我們在此換乘時卻麗日當空,目之所及晶晶一片。剛到玉皇殿,猛然看見一團大霧從山下翻滾上涌,頃刻間彌漫開來,霧里帶著水汽,涼涼地貼到臉上,剛剛被熱汗堵塞的毛孔舒展起來。“霧在山上飛,人在霧中行”,正慶幸自己走進了縹緲的空中,體驗了騰云駕霧的飄然,霧氣突然消退了。爾后,盤桓在山坳背風處,伺機而動,隨時準備和新上山的游客也玩一次捉迷藏。
風光在前,我們一路走、一路看、一路拍。正想向同行者請教,抬頭看見一塊碑刻,旁邊有一菜園,辣子、豆角、西紅柿累累墜墜;盡頭一溜兒窯洞,紅磚拱券;洞頂紅旗獵獵,很像作家吳伯簫筆下延安生活的畫面。走近才知道,這里是建在海拔813米山頂的廣播電視發射臺的工作生活區。
一位工作人員向我介紹,老樂山地勢較高,位置前突,西依桐柏、伏牛兩山余脈,東眺黃淮平原,背山面川,不僅是建設接收傳輸無線電波設施的好去處,也是藏兵用兵的好去處。他扳著手指,歷數發生在這里的輝煌。遠的有唐代名將李愬趁雪夜入蔡州一舉擒獲叛軍頭目吳元濟,近的有1927年確山農民暴動。土地革命時期,人稱“王老漢”的王國華,拉桿子、打游擊,斬掉惡勢力;抗戰時期,竹溝曾是中共中央中原局、河南省委所在地,被稱作“小延安”;1947年,確山戰役……聽著光榮歷史,看著叢林之上紅旗飄揚,我突然想起“喚起工農千百萬,同心干,不周山下紅旗亂”這句詩。
接下來,我又去了竹溝革命紀念館,館內展出的內容主要是從早期革命到發生“竹溝慘案”這一段歷史。我低頭凝視林林總總的所謂的“兵器”,鐮刀、斧頭、長矛、梭鏢仿佛在眼前晃動,那是確山人民推翻反動勢力后的揮舞。在竹溝工作過的黨和國家領導人事跡展板前,我久久仰望。在各方勢力錯綜復雜的局勢下,他們以非凡的智慧指揮若定,帶領軍民浴血奮戰,使竹溝成為抗日的堡壘,確山成為黨在中原地區的重要陣地和戰略支撐,鑄就了和井岡山精神、延安精神一脈相承的確山精神。
如今,本地豐厚獨特的紅色資源和老樂山的生態資源一樣已轉化為新質生產力,成為這里富民強縣的新引擎。
責任編輯:楊姍姍
查看心情排行你看到此篇文章的感受是:
版權聲明:
1.凡本網注明“來源:駐馬店網”的所有作品,均為本網合法擁有版權或有權使用的作品,未經本網書面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經本網授權使用作品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駐馬店網”。任何組織、平臺和個人,不得侵犯本網應有權益,否則,一經發現,本網將授權常年法律顧問予以追究侵權者的法律責任。
駐馬店日報報業集團法律顧問單位:上海市匯業(武漢)律師事務所
首席法律顧問:馮程斌律師
2.凡本網注明“來源:XXX(非駐馬店網)”的作品,均轉載自其他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如其他個人、媒體、網站、團體從本網下載使用,必須保留本網站注明的“稿件來源”,并自負相關法律責任,否則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3.如果您發現本網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識產權的作品,請與我們取得聯系,我們會及時修改或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