塔橋鎮:純手工紅薯粉條成致富“金條”
駐馬店網訊(記者 劉永奇 通訊員 周子翔 周金高)12月2日,記者踏入上蔡縣塔橋鎮西何村金農紅薯種植專業合作社的純紅薯粉條加工廠,一排排粉條如瀑布般懸掛在竹竿上,在冬日暖陽的映照下,顯得格外晶瑩剔透。
當前,正值紅薯粉條制作與上市的黃金時期。清晨時分,加工房內一片繁忙景象。村民們各司其職,有的忙著打芡和面,有的掌瓢、打面,還有的漏條、煮沸、撥鍋挽粉條,再經過洗粉、提粉、上桿定型、控水等工序后,粉條被送往曬粉場掛桿晾曬。大家配合默契,整個流程忙而有序。
據悉,塔橋鎮西何村是上蔡縣遠近聞名的“粉條村”,其粉條制作歷史可追溯至上百年。得益于當地松軟肥沃、透氣性好的土壤條件,紅薯在這里生長得尤為茂盛,產量高、個頭大、淀粉含量高,是制作粉條的絕佳原料。
多年來,每逢農閑時節,合作社負責人劉建華都會帶領村民們加緊趕制手工粉條。自16歲起,他便開始學習粉條制作技藝,至今已逾30載。
“我們主要生產淀粉、寬粉、細粉、火鍋粉等系列產品,所有原料均來自我們自種的優質紅薯。”劉建華表示,“在芡粉及粉條加工過程中,我們堅持不添加任何添加劑,力求保持原生態、天然風味,讓百姓吃得安心。”
為了傳承祖輩的傳統手工粉條制作工藝,劉建華在充分考察市場后,于2011年成立了上蔡縣金農紅薯種植專業合作社,流轉了500多畝土地種植優質紅薯,并建立了自己的紅薯粉條加工廠。同時,他還配備了冷凍、烹煮等相應設備,使得傳統手工粉條的制作環境更干凈衛生,實現了種植、加工、銷售的一體化。
塔橋鎮白圭廟村村民張春華對這里的粉條贊不絕口:“我每年都會買他家的粉條,純手工制作,口感好,柔軟又筋道,清香可口,吃得放心。”
為了讓這些傳統的手工薯粉條走出家門,劉建華也是煞費苦心。他不僅將紅薯粉條進行精品包裝銷售,還利用抖音、微信等平臺以及線下渠道進行廣泛宣傳。這一舉措使得紅薯粉條的產量和收益大幅提高,深受消費者喜愛。
紅薯粉條加工廠的建立不僅推動了該村紅薯產業的發展,還解決了部分剩余勞動力的就業問題。通過標準化生產、包裝,紅薯粉條產業實現了提質增效。
“我在合作社長期務工,離家近,既能掙錢貼補家用,又能兼顧家庭,我覺得很好。”塔橋鎮南張村民冀春花高興地說。
如今,劉建華的粉條加工廠常年用工10多人,旺季用工近100人,帶動就業近200人;年產紅薯100萬噸、粉條制品60萬噸、淀粉產品80萬噸,年產值效益十分可觀。
近年來,塔橋鎮金農紅薯種植專業合作社圍繞“一村一品”的發展思路,依托獨特的資源優勢,大力發展紅薯粉條加工特色產業。通過不斷延長農產品產業鏈、提高農產品附加值,有效拓寬了村民增收致富的途徑。
今后,塔橋鎮將把培育壯大粉條產業作為推動鄉村振興特別是產業振興的重要抓手。通過提高生產能力、拓展銷售渠道等措施,推動粉條產業向規模化、標準化、品牌化方向發展,不斷拓寬村民的增收致富之路。
責任編輯:劉永奇
查看心情排行你看到此篇文章的感受是:
版權聲明:
1.凡本網注明“來源:駐馬店網”的所有作品,均為本網合法擁有版權或有權使用的作品,未經本網書面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經本網授權使用作品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駐馬店網”。任何組織、平臺和個人,不得侵犯本網應有權益,否則,一經發現,本網將授權常年法律顧問予以追究侵權者的法律責任。
駐馬店日報報業集團法律顧問單位:上海市匯業(武漢)律師事務所
首席法律顧問:馮程斌律師
2.凡本網注明“來源:XXX(非駐馬店網)”的作品,均轉載自其他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如其他個人、媒體、網站、團體從本網下載使用,必須保留本網站注明的“稿件來源”,并自負相關法律責任,否則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3.如果您發現本網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識產權的作品,請與我們取得聯系,我們會及時修改或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