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蒼山》:故鄉的味道從未消散
摘要:預計到2028年,京滬高鐵二線會全面通車,更多地區通上高鐵,外出打工會更加方便,而“那時的‘蒼山’會成為更多人記憶中的故鄉吧”。“我很難允許自己用故鄉來博取觀眾的同情”,張帆希望點到即止,留給觀眾思考空間。影片最后,小妹在母親睡過的床邊重新擺上一盤大蒜。
你知道上海的大蒜主要來自哪里嗎?據統計顯示,山東蘭陵(原名蒼山)是上海市場中大蒜的主產地,也是青年導演張帆的故鄉。曾經有數十萬蒼山人為了生活與夢想奔赴上海,活躍在城市的各個角落,其中不少人在蔬菜經營領域扎根。
由張帆執導、鄭大圣監制、郭柯宇主演的電影《蒼山》,講述了一個關于故鄉與漂泊、回歸與迷失的故事,并入圍第17屆FIRST青年電影展主競賽單元和海南島國際電影節主競賽單元。張帆與多名主創一行日前來到上海大光明電影院舉行路演,為該片3月4日登陸全國藝術電影放映聯盟專線預熱。
以故鄉之名的影像表達
曾在上海求學的張帆對故鄉有著深厚的情感,大學畢業后,他便開始調研蒼山人在上海的生活狀態。2014年,蒼山縣改名為蘭陵縣,這種變化讓張帆心中五味雜陳,“突然覺得我的故鄉不在了,想以電影的形式為家鄉獻上一份禮物”。這份對故鄉的珍視與眷戀成為《蒼山》的創作初衷。
“大蒜是對故鄉最直白的思念和寄托。”張帆解釋道。影片中大蒜被母親剝開、發芽,狹小的出租屋彌漫著來自蒼山的氣息,即便身處繁華的上海,故鄉的味道也從未消散。
小妹在上海做著家政工作,每天忙碌于不同雇主之間的她卻無法真正融入這座繁華的城市。“蒼山”是她疲憊時心靈的慰藉、迷茫時確認自己身份的標識。小廣場上,三位工人把被風化后泛白的“蒼山”字牌拆下,換成了涂滿紅漆、嶄新的“蘭陵”。對于漂泊的人來說,熟悉的人漸漸離去,過去的記憶越來越模糊,曾經的故鄉“蒼山”,回不去了。預計到2028年,京滬高鐵二線會全面通車,更多地區通上高鐵,外出打工會更加方便,而“那時的‘蒼山’會成為更多人記憶中的故鄉吧”。豆瓣的短評中,有位觀眾這樣寫道。
平凡生活中的隱忍與綻放
郭柯宇和片中角色小妹處于相似的生命階段,“我們都生活在上有老下有小的焦慮中,有同樣的向往和迷茫,很容易產生共鳴”。
張帆告訴記者,小妹這一角色是眾多中年人的縮影。“她并沒有確切的名字,在家中被喚作老三,做家政時被稱為章阿姨,別人也會叫她小妹、幸幸媽,模糊的稱謂卻勾勒出她的真實處境。”操持著家中大小事務、在出租屋里為孩子的學業操心、努力工作在城市中站穩腳跟……沒有具體名字的小妹,更像是平凡生活中的你我他。“每一個在生活里奔波忙碌、努力生存的人都能在她身上找到自己的影子。”
電影的整體基調平淡、溫和。“我很難允許自己用故鄉來博取觀眾的同情”,張帆希望點到即止,留給觀眾思考空間。
來到路演現場的編劇王穎杰提到,劇本創作時她放棄了一些過于戲劇化的設定,“真實的生活中可能并沒有絕對的對或錯”,隱忍克制的表現手法也為影片增加了真實感和解讀空間。宋先生的出現給小妹平淡的生活帶來了一絲漣漪,“他是小妹生命中的煙花一瞬,這段經歷是美妙的,但相遇就已經意味著要相離”。兩人的情感沒有直白表達,而是在紅與藍的色彩碰撞、新年夜的突然到訪以及馬路上的背道而馳中自然流露。
現實主義的敘事主線中,穿插著令人印象深刻的“超現實場景”。橋上兩個coser(角色扮演者)讓小妹幫忙拍照,一旁的男人大聲朗讀詩歌;字牌被替換時,有人在廣場前面演唱歌劇;小妹和母親坐著的公園長椅后,一位老人在精神矍鑠地打拳。這些跳脫的情節,成為全片隱忍情緒的釋放窗口。
葬禮上,小妹上臺唱響了母親最愛的柳琴戲。漸漸地,她的聲音被如潮的悲痛淹沒,戲曲聲消失,電影配樂緩緩響起,那是平凡人的一次吶喊與綻放。影片最后,小妹在母親睡過的床邊重新擺上一盤大蒜。“這寓意著生活又重新開始了,那盤大蒜也重新生長。”張帆說,無論生活經歷多少波折,日子總會繼續,就像大蒜的生長循環,生生不息。(文匯報見習記者 臧韻杰)
責任編輯:付琳
查看心情排行你看到此篇文章的感受是:
版權聲明:
1.凡本網注明“來源:駐馬店網”的所有作品,均為本網合法擁有版權或有權使用的作品,未經本網書面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經本網授權使用作品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駐馬店網”。任何組織、平臺和個人,不得侵犯本網應有權益,否則,一經發現,本網將授權常年法律顧問予以追究侵權者的法律責任。
駐馬店日報報業集團法律顧問單位:上海市匯業(武漢)律師事務所
首席法律顧問:馮程斌律師
2.凡本網注明“來源:XXX(非駐馬店網)”的作品,均轉載自其他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如其他個人、媒體、網站、團體從本網下載使用,必須保留本網站注明的“稿件來源”,并自負相關法律責任,否則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3.如果您發現本網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識產權的作品,請與我們取得聯系,我們會及時修改或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