甲骨文,“活”在現代的安陽
摘要:研究方面,安陽師范學院內的甲骨文信息處理教育部重點實驗室,聯合有關企業共同啟動“甲骨文全球數字煥活”計劃,通過高清拍攝、微距拍攝、三維建模等技術,對甲骨進行全信息采集,實現了甲骨實物在數字空間的高保真還原和保護;
第一百五十六場直播頁面二維碼
【地方做法】
作為中國歷史上第一個有文獻記載并經考古證實的商代晚期都城遺址,河南安陽殷墟出土了16萬片甲骨文,將漢字源頭追溯至3300年前,把中國信史向上推進了約1000年。而今,這座以“文字”聞名于世的城市,通過保護與活化雙軌并行的創新實踐,讓沉睡的甲骨文走出考古工地,融入現代生活。
制度先行,完善長效保護研究機制。近年來,安陽先后出臺《在全市范圍內考古調查勘探發掘工作前置實施方案》《河南省安陽殷墟保護條例》等文件,將勘探納入土地開發流程,從法律層面解決遺址保護與城市、民生發展之間的矛盾,從源頭為殷墟遺址筑起保護墻。與此同時,安陽會同中國社會科學院制訂《殷墟考古工作計劃》《殷墟考古研究重大科研課題清單》等,與多所高校合作開展殷墟多學科綜合研究,為推動構建殷墟學學科體系奠定了堅實基礎。
如果說制度與學術為文化遺產撐起了保護傘,數字技術則為其注入了新的活力。研究方面,安陽師范學院內的甲骨文信息處理教育部重點實驗室,聯合有關企業共同啟動“甲骨文全球數字煥活”計劃,通過高清拍攝、微距拍攝、三維建模等技術,對甲骨進行全信息采集,實現了甲骨實物在數字空間的高保真還原和保護;傳播方面,安陽借助全景沉浸和高科技光子成像,在博物館搭建首個專家型考古數智人“婦好”,游客得以在對話中沉浸式體驗感受殷商文明的傳承密碼。此外,當地還推出“了不起的甲骨文”微信小程序,以故事性引入、游戲化互動、社交化分享等方式讓公眾更加直觀地了解甲骨文及漢字的演變過程,帶人走進甲骨文的世界。
文化的生命力,最終要走向更廣闊的天地。這座城市的街巷之間,甲骨文元素隨處可見,處處都是漢字文化的“活態展陳”。安陽市大力開展甲骨文進校園、進課堂活動,在66所省、市級甲骨文特色學校里,孩子們在體育課上跳起“甲骨文廣播操”;中國文字博物館旁,漢字公園用互動裝置演繹“車”字從戰車到高鐵的演變;夜市中,年輕人舉著甲骨文雪糕打卡拍照,拆開考古盲盒邊玩邊學……這些充滿巧思的嘗試,讓幾千年前的古老文字變成了可觸可感的生活美學。
一片甲骨驚天下,千年漢字貫古今。今天的安陽用行動證明,文化遺產不是塵封的過往,而是流動的盛宴。當3000年前的文明基因注入現代城市的血脈,這座古城正以獨有的方式,為“何以中國”寫下跨越時空的答案。
(光明網記者 金凌冰 本報記者 王勝昔 丁艷)
責任編輯:徐明霞
查看心情排行你看到此篇文章的感受是:
版權聲明:
1.凡本網注明“來源:駐馬店網”的所有作品,均為本網合法擁有版權或有權使用的作品,未經本網書面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經本網授權使用作品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駐馬店網”。任何組織、平臺和個人,不得侵犯本網應有權益,否則,一經發現,本網將授權常年法律顧問予以追究侵權者的法律責任。
駐馬店日報報業集團法律顧問單位:上海市匯業(武漢)律師事務所
首席法律顧問:馮程斌律師
2.凡本網注明“來源:XXX(非駐馬店網)”的作品,均轉載自其他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如其他個人、媒體、網站、團體從本網下載使用,必須保留本網站注明的“稿件來源”,并自負相關法律責任,否則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3.如果您發現本網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識產權的作品,請與我們取得聯系,我們會及時修改或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