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輿縣:“三園”同構打造高質量就業新引擎
摘要: 據統計,平輿縣戶外休閑用品產業已帶動5萬余名群眾就業,2024年產業產值突破100億元。
記者 徐佳瑞 通訊員 李 揚
平輿縣,總人口117萬,農村勞動力資源豐富,全縣農村轉移勞動力約36萬人,其中務工脫貧人口2.2萬人。如此龐大的勞動力人口,既是發展的挑戰,更是潛力巨大的資源。如何將農村富余勞動力轉化為推動經濟社會發展的強勁動力,實現“一人就業,全家脫貧;一人創業,帶動一片”的良性發展局面,成為平輿縣實現高質量發展的核心命題。
以創業帶就業,以就業促增收。近年來,平輿縣立足自身實際,對標先進地區,探索出以縣級主導產業工業園、鄉級鄉村振興產業園、村級共同富裕加工園為核心的“三園”同構發展模式,全力促進高質量就業,為群眾鋪就了一條充滿希望的致富之路。
縣級主導產業工業園:龍頭引領就業潮
走進平輿縣河南泰普森休閑用品有限公司的生產車間,一片忙碌景象映入眼簾。工人們在各自崗位上緊張有序地作業,切割、沖壓、噴涂等工序有條不紊地進行,折疊椅、遮陽傘、露營帳篷等產品源源不斷“走”下生產線。
“這幾年隨著公司的發展、訂單量的增長、業務的擴增,多家供應鏈配套企業陸陸續續地跟著我們來到了平輿縣建廠。自2020年投產試運營以來,僅我們公司就能穩定提供近萬個就業崗位。”在河南省平輿縣級主導產業工業園,河南泰普森休閑用品有限公司總經理王小奇說。
泰普森休閑用品有限公司生產車間是平輿縣戶外休閑產業“鏈”式發展帶動群眾就業的一個生動范例。近年來,平輿縣緊抓沿海地區戶外休閑產業向內地轉移的契機,通過以商招商、產業鏈精準招商,先后引進了87家上下游企業落戶縣級主導產業工業園,形成了戶外休閑及現代家居產業集群,吸納了大量勞動力實現就業。
聚“鏈”成群,集群成勢。平輿縣聚焦產業培育和園區運營服務,全力完善上中下游產業鏈條,推動產業鏈式集群發展。為了吸引更多企業入駐縣級主導產業工業園,平輿縣積極招引與產業配套的模具、鋁管、藤條、包裝材料等關聯企業,延伸產業鏈條,拓寬就業渠道。
單絲不成線,獨木不成林。在大力發展戶外休閑用品產業的同時,平輿縣持續壯大皮革皮具、建筑防水等主導產業,積極培育發展精密智造、電子科技、生物醫藥、低空經濟等新興產業,不斷拓寬群眾就業領域。
目前,平輿縣級主導產業工業園入駐各類企業228家,其中規模以上企業144家,常年穩定帶動3萬余名群眾就業。這些企業不僅為群眾提供了穩定的收入來源,更讓他們實現了在家門口安居樂業的夢想。
鄉級鄉村振興產業園:聯農帶農促就業
“我之前在安徽打工,現在村里也有企業了,每個月能收入三四千元,務工顧家都不受影響,感覺挺好的,也挺方便的。”在平輿縣萬冢鎮郭寺鄉村振興產業園歐詩雅襪業有限公司,工人葉嚴霜高興地說。
走進歐詩雅襪業有限公司生產車間,全自動制襪機生產線前,工人各司其職,一派繁忙景象。公司總經理葛江淮興奮地介紹:“我們企業借助平輿縣‘三園’建設的東風,于2023年年底經過招商引資入駐萬冢鎮郭寺鄉村振興產業園,2024年9月份開始投產。目前生產成品襪子能達上千萬雙,訂單供不應求,工人基本來自萬冢鎮,有50多人。”
據介紹,萬冢鎮共有鄉村振興產業園3個,其中在該鎮郭寺村建廠的,除了歐詩雅襪業以外,還有恒朵生物科技、瑞韻生物科技、甬霖包裝材料、盛晟實業、佳尚科技5家企業。不同產業在同一個產業園形成了小集聚模式,吸納了300余名勞動力實現就近就地就業。
“我們充分利用廢棄廠房和閑置的集體土地,如老林場、老窯場及老社辦企業舊址等,通過政府投資、企業合作或自建等模式,規劃建設鄉級鄉村振興產業園,每個產業園的面積控制在100至200畝之間。這些產業園不僅要求入駐項目必須符合國家產業政策和環保標準,還需滿足投資強度和畝均稅收等指標。”萬冢鎮黨委書記張永利介紹。
目前,平輿縣像萬冢鎮郭寺鄉村振興產業園這樣的鄉級鄉村振興產業園有24個,實現了所有鄉鎮(街道)全覆蓋,為轄區群眾提供就業崗位7000多個,讓眾多像葉嚴霜這樣的群眾能夠在家門口實現就業。
村級共同富裕加工園:顧家增收兩不誤
“農忙結束了,家里沒啥事,車間離得近,就來廠里干活了,不出村就有收入,在家門口務工,還能照顧老人和孩子。”在昊昆休閑用品有限公司老王崗鄉孫坡村鄉村車間,村民楊愛紅笑容滿面地分享著自己生活的新變化。
昊昆休閑用品有限公司是孫坡村共同富裕加工園的一家企業。2016年,這家企業還只是一個家庭手工編藤小作坊。如今,在負責人胡妍妍的帶領下,企業不斷壯大,共吸納2000余名勞動力就業,年產值突破5000萬元。
昊昆休閑用品有限公司的成功,與平輿縣村級共同富裕加工園創建密切相關。近年來,平輿縣堅持規劃引領,試點先行,把村級共同富裕加工園建設作為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同鄉村振興有效銜接的重要抓手,將產業園項目用地納入鄉鎮國土空間規劃,依照產業體系劃定區域,積極整合現有村級幫扶車間、藤編外協加工點和農戶加工點。支持返鄉創業人員、農村經紀人利用村內閑置廠房、倉庫等建設加工園,盤活鄉鎮老村部、老學校、廢舊廠房等“沉睡資源”。
“在車間選址上,我們充分考慮群眾需求,優先選擇人口密集、距村莊較近、方便脫貧勞動力生產生活的地方,發展‘廠房式、居家式、跟進式、合作社式’車間。在產業類別選擇上,堅持技能門檻低、吸納勞動力多、增收效果好的原則,建成的幫扶車間集中在服裝加工、戶外藤編、鞋帽制作等行業。”平輿縣農業農村局局長柴小強介紹,“目前平輿縣已建成15個戶外休閑用品專業園區,14個藤編鄉鎮遍布全縣。大量的外協點和家庭式作坊如雨后春筍般出現,充分利用了當地勞動力資源。”
據統計,平輿縣戶外休閑用品產業已帶動5萬余名群眾就業,2024年產業產值突破100億元。
至目前,平輿縣224個村(社區)中,已整合成立203個村級幫扶車間和336家外協加工點、5380家農戶加工點,建設村級共同富裕加工園937個,入駐各類企業860家,帶動8萬多名群眾就近就業,人均年增收3萬元。
平輿縣通過實施“三園”同構模式,最大程度滿足不同家庭不同就業需求,最大限度挖掘了就業潛力,成功探索出一條城鄉產業深度融合、激發富民強縣活力、助推鄉村振興的有效路徑。
“下一步,平輿縣將繼續以就業為導向,優化產業布局,加大扶持力度,吸引更多企業入駐,持續拓寬群眾就業致富之路,讓鄉村全面振興的美好愿景在這片土地上實現,邁向更加燦爛輝煌的明天。”平輿縣委書記劉飛說。
責任編輯:徐明霞
查看心情排行你看到此篇文章的感受是:
版權聲明:
1.凡本網注明“來源:駐馬店網”的所有作品,均為本網合法擁有版權或有權使用的作品,未經本網書面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經本網授權使用作品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駐馬店網”。任何組織、平臺和個人,不得侵犯本網應有權益,否則,一經發現,本網將授權常年法律顧問予以追究侵權者的法律責任。
駐馬店日報報業集團法律顧問單位:上海市匯業(武漢)律師事務所
首席法律顧問:馮程斌律師
2.凡本網注明“來源:XXX(非駐馬店網)”的作品,均轉載自其他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如其他個人、媒體、網站、團體從本網下載使用,必須保留本網站注明的“稿件來源”,并自負相關法律責任,否則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3.如果您發現本網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識產權的作品,請與我們取得聯系,我們會及時修改或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