豫桂兩地檢察機關聯動找到烈士安葬地 烈士的后人終于能給親人掃墓了
摘要:在找到馬振山烈士安葬地后,泌陽縣退役軍人事務局大力宣傳馬振山烈士的事跡,并將其名字鐫刻在泌陽縣烈士陵園烈士英名墻上,用好紅色資源,講好烈士故事,讓英烈精神代代相傳。
駐馬店網訊(通訊員 韓霜 程新青)近日,泌陽縣人民檢察院收到廣西壯族自治區都安瑤族自治縣人民檢察院的回復:泌陽縣付莊鄉劉莊村牛馬莊馬振山烈士墓碑上刻錯的信息已更正、整改完畢。泌陽縣人民檢察院檢察官及時把這一消息告訴了馬振山烈士的侄子馬彥生,馬彥生三兄弟非常感動,表示將去給大伯掃墓,了卻馬家70多年的尋親夢。
2025年1月,馬彥生、王玉青夫婦與泌陽縣人民檢察院聯系,希望幫助尋找犧牲在廣西的大伯馬振山烈士安葬地。
馬家幾代人苦苦尋找了70多年,一直沒有打聽到馬振山的安葬地,每年清明節和春節,馬彥生、馬青坡、馬保申弟兄都要帶著兒孫在馬家祖墳朝大西南方向,叫著大伯的名字。
據《中華英烈網》《泌陽縣志》記載:馬振山,1925年出生,1948年1月參加革命,1949年2月加入中國共產黨,籍貫是河南省泌陽縣付莊鄉劉莊村牛馬莊人,中國人民解放軍58軍第174師520團4連班長,1951年4月14日在廣西弄化洞剿匪戰役中犧牲,安葬地不詳。
后來,部隊給馬振山的母親陳玉合寄來了烈士證,當地政府給馬家掛了烈屬光榮牌,還送去了撫恤金。馬振山的父親馬照賢38歲就去世了,上世紀90年代民政部門每月還給其母親發25元撫恤金。母親陳玉合去世、馬家老房子塌了之后,馬振山的烈士證和從部隊寄回來掛在堂屋墻上的馬振山穿軍裝照片等都遺失了,家里只留下1個領取烈士撫恤金的紅本。
馬彥生、王玉青夫婦反映的尋找其大伯馬振山烈士安葬地烈士權益保護公益訴訟案件線索,引起泌陽縣人民檢察院高度關注,該院黨組書記、檢察長劉燕對此非常重視,立即啟動英烈權益保護公益訴訟檢察程序。
經與廣西烈士尋親志愿者鄧偉民和都安瑤族自治縣人民檢察院聯系開展跨區域協作調查查明,馬振山烈士現安葬于廣西壯族自治區都安瑤族自治縣下坳鎮隆林村。當年,當地土匪猖獗,中國人民解放軍58軍第174師520團奉命進行剿匪,消滅活捉土匪20多人,4名解放軍戰士犧牲。4位烈士在犧牲地被部隊和當地鄉親抬到隆林村隆林屯進行安葬。
為銘記發生在隆林村的廣西剿匪革命歷程,繼承先烈遺志,賡續紅色精神,廣西壯族自治區都安瑤族自治縣人民政府投資18萬元,在隆林村為馬振山等4位烈士修建了革命烈士墓,作為當地一處紅色文化革命傳統教育基地。
在遷移馬振山等4位革命烈士墓時,由于原墓碑字跡不清等原因,誤將馬振山烈士家鄉地址河南省泌陽縣牛馬莊,誤刻成河南省笑易縣牛馬莊,導致烈士信息上傳錯誤。
2月14日,接到泌陽縣人民檢察院移送的馬振山烈士權益保護存在問題信息函后,都安瑤族自治縣人民檢察院對此高度重視,在核實查明情況后,督促當地退役軍人事務局進行整改。都安瑤族自治縣退役軍人事務局迅速進行了整改落實,對刻錯名字的烈士墓碑重新進行了更換,并及時向檢察機關進行了反饋。
在找到馬振山烈士安葬地后,泌陽縣退役軍人事務局大力宣傳馬振山烈士的事跡,并將其名字鐫刻在泌陽縣烈士陵園烈士英名墻上,用好紅色資源,講好烈士故事,讓英烈精神代代相傳。
責任編輯:梅雅平
查看心情排行你看到此篇文章的感受是:
版權聲明:
1.凡本網注明“來源:駐馬店網”的所有作品,均為本網合法擁有版權或有權使用的作品,未經本網書面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經本網授權使用作品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駐馬店網”。任何組織、平臺和個人,不得侵犯本網應有權益,否則,一經發現,本網將授權常年法律顧問予以追究侵權者的法律責任。
駐馬店日報報業集團法律顧問單位:上海市匯業(武漢)律師事務所
首席法律顧問:馮程斌律師
2.凡本網注明“來源:XXX(非駐馬店網)”的作品,均轉載自其他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如其他個人、媒體、網站、團體從本網下載使用,必須保留本網站注明的“稿件來源”,并自負相關法律責任,否則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3.如果您發現本網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識產權的作品,請與我們取得聯系,我們會及時修改或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