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一”河南接待游客6450.3萬人次 收入371.1億元
摘要:開封上新御河夜游項目,沿河兩岸以聲光電技術再現宋詞意境,配合特色文化表演,帶領游客感受有水、有景、有文化內涵的魅力之旅。鄭州阜民里街區“非遺手作消費季”打造沉浸式非遺體驗空間。許昌神垕古鎮開窯“盲盒”體驗,帶游客感受千年窯火的魅力。
□本報記者 郭歌
5月6日,記者從省文化和旅游廳獲悉,今年“五一”假期,全省接待游客6450.3萬人次、旅游收入371.1億元,同比分別增長4.6%、4.8%。
5天假期,接待游客數量前五位的景區分別是清明上河園55.78萬人次、銀基國際旅游度假區54萬人次、萬歲山武俠城49.3萬人次、云臺山39.57萬人次、龍門石窟31.83萬人次;旅游收入居前五位的景區為銀基國際旅游度假區1.49億元、清明上河園0.75億元、云臺山0.73億元、鄭州方特歡樂世界0.69億元、萬歲山武俠城0.57億元。
我省搶抓“五一”消費旺季,聚焦產品創新、體驗優化、業態升級,推出一系列豐富多彩的文旅活動和特色線路。從傳統的歷史文化景區到現代的休閑娛樂場所,從自然風光到民俗風情,中原大地處處洋溢著濃厚的文化氛圍和獨特的旅游魅力。
旅游產品多元供給。洛陽首部宮廷園林大型實景演藝《鳳舞神都》在九洲池首演,讓廣大游客沉浸式感受盛唐文化的獨特魅力;太行·紅日演藝小鎮大型實景演出《太行·紅日》重現紅旗渠奮斗傳奇;函谷關景區推出豫晉陜黃河金三角地區首個大型“水上鐵花秀”《函谷盛境》,以“夜經濟”激發城市活力、助力文旅發展、煥新傳統文化。
新場景打造更具魅力。洛陽市漢服體驗持續火熱,洛邑古城、隋唐洛陽城、麗景門等漢服打卡景區日均人流量上萬人次。焦作市以“場景即消費”為核心,推出“夜經濟”“微度假”等多元消費場景。許昌市推出“率性三國春游魏都”三國文化主題宣傳推廣活動,古城巡游、NPC互動,帶領游客“穿越”三國。
鄉村旅游持續升溫。春夏時節,各縣(市、區)緊扣文旅消費新趨勢,因地制宜挖掘特色資源,打造差異化旅游品牌。“信陽小院”經濟展現出強大活力,浉河區茶山周邊的歸拙園、枕溪秘境等特色民宿“五一”期間入住率達100%。欒川大峽谷、寶天曼峽谷等漂流項目開啟年度首漂。老君山、白云山、雞公山等景點帶動周邊住宿需求大幅增長。
科技賦能體驗升級。各大景點探索“解題”新思路,全方位提升游客體驗。朱仙鎮雙主題音樂公路串聯開封古城、岳飛廟等文化地標,助力游客“一路暢游、多點打卡”。開封上新御河夜游項目,沿河兩岸以聲光電技術再現宋詞意境,配合特色文化表演,帶領游客感受有水、有景、有文化內涵的魅力之旅。
文博體驗推陳出新。河南博物院“瑪雅VR超沉浸體驗展”、中國文字博物館“天雨粟——倉頡紀念遺跡圖文展”、鄭州博物館“絲綢幻旅VR大空間沉浸體驗展”、偃師二里頭夏都遺址博物館“點石成金·從蘇美爾到夏王朝的古文明冶金互鑒”特展等受到熱捧。“五一”假期,全省文博場館接待觀眾484.6萬人次,開展線上線下文化惠民活動5500余場次。
惠民活動豐富多彩。把文化“家底”變成文旅“名片”,點亮公眾假日生活。“五一”假期,全省各級公共圖書館、文化館、美術館、鄉鎮(街道)綜合文化站(中心)舉辦線上線下惠民文化活動1.18萬場次,全省國有文藝院團組織精品劇目進基層演出982場次,覆蓋群眾超千萬人次。
非遺傳承創新煥彩。多地通過沉浸式、體驗式、互動式的呈現方式將非遺與旅游深度融合,帶游客領略文化魅力。鄭州阜民里街區“非遺手作消費季”打造沉浸式非遺體驗空間。濮陽衛風市集開展“非遺技藝展示”活動,展示麥稈畫、絹藝等傳統技藝。許昌神垕古鎮開窯“盲盒”體驗,帶游客感受千年窯火的魅力。
演藝市場亮點紛呈。演唱會、音樂會、脫口秀等多元藝術形式演出交相輝映。《梁祝》《千年等一回》國風唯美浪漫經典名曲音樂會以創新編曲重塑經典。只有河南·戲劇幻城景區單日安排超200場沉浸式演出,打造全天候文化盛宴。
省外游客持續增長。中遠程旅游市場需求充分釋放,省外游客迎來較大規模增長。抽樣調查數據顯示,“五一”期間省外來豫游客2231.8萬人次(較去年同期增長21.42%),占比34.6%(較去年同期增長約5個百分點),省外客源地排名前六位的省份分別為山東、河北、山西、廣東、湖北、安徽。
責任編輯:徐明霞
查看心情排行你看到此篇文章的感受是:
版權聲明:
1.凡本網注明“來源:駐馬店網”的所有作品,均為本網合法擁有版權或有權使用的作品,未經本網書面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經本網授權使用作品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駐馬店網”。任何組織、平臺和個人,不得侵犯本網應有權益,否則,一經發現,本網將授權常年法律顧問予以追究侵權者的法律責任。
駐馬店日報報業集團法律顧問單位:上海市匯業(武漢)律師事務所
首席法律顧問:馮程斌律師
2.凡本網注明“來源:XXX(非駐馬店網)”的作品,均轉載自其他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如其他個人、媒體、網站、團體從本網下載使用,必須保留本網站注明的“稿件來源”,并自負相關法律責任,否則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3.如果您發現本網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識產權的作品,請與我們取得聯系,我們會及時修改或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