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第一人民醫院為透析患者重建“生命線”
駐報全媒體記者 王捷 通訊員 邢小寶
近日,市第一人民醫院腎內科收治了一名血管通路耗竭的透析患者。由于患者病情復雜,該科主任邱明生及其團隊竭盡所能為患者重建了一條高質量的“生命線”。
10年前,剛滿18歲的李女士因出現納差、惡心癥狀,確診為尿毒癥,從此便開啟長期的血液透析治療。
首次透析時,應用頸內靜脈臨時導管作為透析通路,隨后進行左前臂“頭靜脈-橈動脈端側吻合術”建立自體動靜脈內瘺,2年后內瘺閉塞,改為右前臂上臂“頭靜脈-橈動脈端側吻合術”,3年后內瘺閉塞,又改為右側頸內靜脈長期導管置入術。因長期導管失功,已更換過兩次,此次又出現長期導管失功,導管內溶栓無效。
在病友的介紹下,李女士慕名來到市第一人民醫院腎內科找到邱明生尋求幫助。
李女士入院后經超聲等檢查后評估得出,左右前臂頭靜脈萎縮,不適合再建動靜脈血管吻合瘺;右側頸內靜脈閉塞,亦不能從頸內靜脈直接置入新的導管;左側頸內靜脈通暢,但置管后可能引起左側頸內靜脈閉塞,導致頭面部回血障礙出現浮腫。
結合檢查結果,邱明生帶領血管通路團隊討論后決定為李女士行右側頸內靜脈原位換管。此手術存在以下三種情況:如果導管纖維鞘較短、直接原位換管;如果導管纖維鞘達導管尖端、更換較長導管;如果導管纖維鞘達心房下部、要用球囊先擴破纖維鞘,從破孔再置入導絲從纖維鞘外置入新導管。
術中,邱明生發現在患者上腔靜脈及右心房中發現長長的纖維鞘直達心房下部,于是決定采用第三種方案。先是用球囊擴破纖維鞘從破孔再置入第二根導絲調整至纖維鞘外沿第二根導絲置入新的導管,實現了血管內操作纖維鞘外置入新導管,為李女士重新建立“生命線”。
責任編輯:侯飛
查看心情排行你看到此篇文章的感受是:
版權聲明:
1.凡本網注明“來源:駐馬店網”的所有作品,均為本網合法擁有版權或有權使用的作品,未經本網書面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經本網授權使用作品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駐馬店網”。任何組織、平臺和個人,不得侵犯本網應有權益,否則,一經發現,本網將授權常年法律顧問予以追究侵權者的法律責任。
駐馬店日報報業集團法律顧問單位:上海市匯業(武漢)律師事務所
首席法律顧問:馮程斌律師
2.凡本網注明“來源:XXX(非駐馬店網)”的作品,均轉載自其他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如其他個人、媒體、網站、團體從本網下載使用,必須保留本網站注明的“稿件來源”,并自負相關法律責任,否則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3.如果您發現本網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識產權的作品,請與我們取得聯系,我們會及時修改或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