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信謠不傳謠 講文明樹新風 網絡安全
首頁 新聞 河南

如果我寫河南……

2025-05-21 22:32 來源: 中國電視報 責任編輯:付琳
發送短信 zmdsjb 10658300 即可訂閱《駐馬店手機報》,每天1毛錢,無GPRS流量費。

摘要:我常常看到許多年輕人和我一樣,身著漢服,或漫步在洛浦公園的垂柳下,或流連于洛陽古城的小吃攤前。從大碗中夾一筷子,混著餅絲、牛肉和蔥,一股腦兒放入口中,緊接著再喝上一口湯。牛肉嫩滑而不失嚼勁,湯底濃郁而醇厚。早些年,他們總是去好幾天,每天都要起個大早去割麥子,晚上又伴著星辰回來。

大河之南 嵩岳巍巍

中原大地 沃野千里

宅茲中國 華夏之源

炎黃子孫 老家河南

《中國電視報》

“如果我寫家鄉”主題征文

帶您探秘“寶藏”河南

“豫”見美好

1

1

河南,是中華文明的主要發源地。中國八大古都,河南一省便獨占其四。從仰韶文化到二里頭遺址,從殷墟甲骨文到秦磚漢瓦,從夢里隋唐到宋韻風華,在這里,你能聽到中華文明厚重而有力的心跳。洛陽伊水河畔的龍門石窟,鐫刻著絲路文化的交融,讓中國古人的浪漫與智慧穿越千年,驚艷世界。

2

“穿越千年的眼淚,只有夢里看得見,我多想再見你哪怕一面……”我遇見了能與這首《千年淚》相配的畫卷——龍門石窟。歷朝歷代一筆筆雕刻濃墨重彩的人物,經千年后依舊熠熠生輝。在伊水旁,群山環繞,中央的盧舍那大佛氣勢磅礴,微笑著詰問蒼天,守護蕓蕓眾生。幾千年,腳印成了路,符號成了詩,呼喚成了歌,仿佛真應了《如果國寶會說話》中的那句:“我們哭著降臨世界,卻可以笑著走向永恒。”

31

穿梭于博物館,泥塑人像,陶瓷釉馬,刺繡服飾美得令人移不開眼,千年文化沉淀其中。文物沉默不語,卻讓你慢下腳步聆聽;歷史閉口不言,只明燈三千,便可見洛陽城千百年的細語悲歡。

“是李白繡口吐出的半個盛唐,是中茲宇宙的神都洛陽”。我看到白居易醉酒提筆云:花多數洛陽,及逢枝似雪,已是鬢成霜;看見太平公主儀態萬方;看見欲破奇案的狄仁杰智勇雙全,看見詩酒風流、文華璀璨的大唐。

清華大學附屬中學學生

謝亦然

2

大美中原,風光無限。黃河之水天上來,奔行一千四百里。嵩山云霧繚繞、伏牛山雄渾壯麗、太行山奇峰峻峭、云臺山林泉雅致。還有“洛陽地脈花最宜,牡丹尤為天下奇”,洛水悠悠,古韻長流。從曹植的《洛神賦》到白居易的“天津曉月”,皆是游子心中永恒的鄉愁。

4

四月里,百花齊放,我不禁想起了家鄉的牡丹花。那國色天香的牡丹,是我心中鄉愁的象征。每一朵牡丹都在訴說著家鄉的故事,傳遞著家鄉的氣息。我仿佛看到那滿園的牡丹在春風中搖曳生姿,散發陣陣芳香。那花香仿佛能夠穿越時空飄入我的鼻尖,讓我回到那個熟悉的洛陽城。

32

那條穿越城池的洛河,更是我思鄉情懷中最溫柔的慰藉。河水潺潺,如同細語般在我心田回響,勾起無盡的鄉愁。春日里,河畔孩童的清脆笑聲與柳綠花紅的絢爛景致交織成一幅生機勃勃的畫卷;夏日炎炎,洛河之水帶著絲絲涼意,仿佛能洗凈世間一切煩惱;秋風蕭瑟時,洛河畔的寧靜與清新讓我深切感受到家鄉的韻味;冬日里,洛河兩岸銀裝素裹,雪景如畫,那份純凈與靜謐更讓我心馳神往。宓妃的神話流傳于此,曹植為其寫下《洛神賦》,顧愷之也用丹青描繪她的容顏。夜幕降臨,天津橋畔,皓月當空,登橋臨亭俯望,四周碧水皆能見月,乃洛陽八景之一“天津曉月”。白居易詩“津橋東北斗亭西,到此令人詩思迷”,描繪的就是此時風光。

杭州師范大學附屬未來科技城學校

學生  高謙忱

3

“穿漢服、賞牡丹。”街頭巷尾,小哥哥、小姐姐們綰起傳統發髻,畫上復古妝容,穿上漢服,漫步青石板路,仿佛與“李白”對詩、與“武則天”同框。“在洛陽,我不是游客,而是歷史的一部分。”一襲漢服,連接著傳統與現代、過去與未來,既承載著厚重的歷史文化,又彰顯著年輕一代的文化審美與文化自信。     

當我第一次穿上漢服,那精致的剪裁、古樸的紋飾仿佛帶著我穿越了時空,回到了那個繁華的古代洛陽城。每一針每一線,似乎都編織著歷史的記憶,每一片衣袂的飄動,都像是在訴說著古老的故事。

5

我特別喜歡穿著漢服走在洛陽的大街小巷。走在古老的青石街道上,腳下的石板路仿佛在輕聲訴說著往昔的熱鬧與喧囂。身上的漢服是我的身份標識,也是我與這座城市歷史對話的紐帶。我邁著輕盈的步伐,裙擺隨風輕輕搖曳,吸引著路人的目光。那目光里有好奇、有驚艷,更多的是一種對傳統文化的尊重與喜愛。

在洛陽的街頭巷尾,漢服文化無處不在。我常常看到許多年輕人和我一樣,身著漢服,或漫步在洛浦公園的垂柳下,或流連于洛陽古城的小吃攤前。我們不僅僅是在展示一種服飾,更是在傳承一種文化精神。我相信,每一個熱愛家鄉的洛陽人,都可以成為文化傳承的使者,讓這座古老的城市煥發出新的生機與活力。   

河南讀者 宋詠棋 

4

一碗香氣撲鼻的河南燴面、一份油亮酥脆的道口燒雞、一盤薄皮兜湯的開封灌湯包,還有那根根分明、蓬松酥脆的鯉魚焙面……中原遍地美食飄香。有道是“早上一碗湯,給個神仙也不當”,熱氣騰騰的洛陽牛肉湯,喚醒的是味蕾更是鄉情。     

青花白瓷碗中,蕩開星點翠綠蔥花。牛肉、餅絲、骨湯……盡在一碗牛肉湯里。騰騰熱氣裹著兒時記憶中熟悉的鮮香,散去洛陽人心底的冷氣,將家鄉的味道留在每個人的靈魂中。

6

牛肉湯一上桌,咸香裹著牛肉特有的鮮香,涌入我的鼻腔。淺褐偏黃的湯中,是蔥花、香菜、橙紅色的辣椒油,還有大片的、毫不吝嗇的牛肉片。兩個樸素的大鐵盤中盛著滿滿的餅絲,由最簡單的干白餅切成,極致樸實,沁著麥香,帶著熱情。

我迫不及待地夾了三大筷子餅絲,輕輕放入那碗滾燙的牛肉湯中。隨著我手腕的輕轉,餅絲迅速在湯中翻飛。原本干癟的餅絲瞬間吸收了牛肉湯的精華,仿佛注入了新的生命。從大碗中夾一筷子,混著餅絲、牛肉和蔥,一股腦兒放入口中,緊接著再喝上一口湯。牛肉嫩滑而不失嚼勁,湯底濃郁而醇厚。熱氣伴隨著香氣,穿過我的喉嚨,直達肺腑。我們顧不上被燙得齜牙咧嘴,只管狼吞虎咽,大快朵頤。 

 清華大學附屬中學學生

劉青楚

5

中原熟,天下足。河南是產糧大省,被譽為“中原糧倉”,粒粒“河南糧”,托底“中國碗”。當“遠處蔚藍天空下涌動著金色的麥浪”,田野里就寫滿了希望的詩行。河南大嬸一句“種完麥子,我就往南走”感動全網,“往南走”是對遠方風景的向往,“種完麥子”卻是對腳下土地的深情。

7

如果我寫家鄉,我要寫家鄉的田野。說起河南的面食,那必然會想到小麥。豐收的季節,沉甸甸的麥穗是人們努力的見證。金黃的陽光照射在大地和每個人開心的臉龐上,把人和地都染成黃亮亮的。農民彎腰拿著鐮刀割麥子,汗水時常混著麥香滴到土地里。早些年,他們總是去好幾天,每天都要起個大早去割麥子,晚上又伴著星辰回來。但是隨著時代的變遷,人們已經不用再那么辛苦,我們已經有了割麥機,隨著機器的啟動,大片的麥田收割完畢,大大解放了農民的雙手。這些發展都離不開祖國科技的創新。   

8

昆明市第三中學經開區學校

學生  段欣欣

這里

見證著華夏歷史文明的傳承創新

也貢獻著中部制造大省的硬核力量

科技賦能  銳意進取

創新引領  自立自強

壯工業“筋骨”  挺制造“脊梁”

著力建設現代化產業體系

新質生產力釋放發展新動力

以古聞名,以新出彩

在中部地區崛起中奮勇爭先

河南中不中?

中!

歡迎參加

“如果我寫家鄉”主題征文活動

用文字讓你的家鄉發光~

33

來稿請發送郵件至:zgdsb@cctv.com,并在郵件主題中注明“如果我寫家鄉”,在校學生請注明所在學校(亦可提供指導師姓名)。

視頻、圖片來源:央視新聞、航拍中國、央視頻、視覺中國     

監制/劉征

主編/孫蓮蓮 程韜宇 邵楠 責任

編輯/王雪 王鶯歌

編輯/匡雪

責任編輯:付琳

查看心情排行你看到此篇文章的感受是:


  • 點贊

  • 高興

  • 羨慕

  • 憤怒

  • 震驚

  • 難過

  • 流淚

  • 無奈

  • 槍稿

  • 標題黨

版權聲明:

1.凡本網注明“來源:駐馬店網”的所有作品,均為本網合法擁有版權或有權使用的作品,未經本網書面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經本網授權使用作品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駐馬店網”。任何組織、平臺和個人,不得侵犯本網應有權益,否則,一經發現,本網將授權常年法律顧問予以追究侵權者的法律責任。

駐馬店日報報業集團法律顧問單位:上海市匯業(武漢)律師事務所

首席法律顧問:馮程斌律師

2.凡本網注明“來源:XXX(非駐馬店網)”的作品,均轉載自其他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如其他個人、媒體、網站、團體從本網下載使用,必須保留本網站注明的“稿件來源”,并自負相關法律責任,否則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3.如果您發現本網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識產權的作品,請與我們取得聯系,我們會及時修改或刪除。

返回首頁
相關新聞
返回頂部
主站蜘蛛池模板: 福清市| 永德县| 沾化县| 本溪| 桦甸市| 水富县| 莆田市| 马山县| 泸定县| 麻阳| 昔阳县| 阳泉市| 南召县| 马山县| 措勤县| 北流市| 长沙市| 鄂州市| 樟树市| 灌阳县| 长汀县| 陵川县| 宿迁市| 西和县| 平和县| 临猗县| 扶风县| 永泰县| 庄浪县| 富阳市| 镇原县| 乡宁县| 镇平县| 北票市| 邓州市| 古丈县| 侯马市| 密云县| 宁都县| 德化县| 漳平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