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淑英養水貂帶鄉親致富
摘要:創業有成不忘本陳淑英養水貂帶鄉親致富將建水貂制品加工基地 □晚報記者 王冬霞 通訊員 田春雨本報訊 春節期間,人們都沉浸在喜慶的氣氛中。在西平縣出山鎮酒店村河
創業有成不忘本
陳淑英養水貂帶鄉親致富
將建水貂制品加工基地
□晚報記者 王冬霞 通訊員 田春雨
本報訊 春節期間,人們都沉浸在喜慶的氣氛中。在西平縣出山鎮酒店村河南福臨水貂繁育有限公司養殖場,一排排整齊的箱籠里,一只只可愛的水貂或嬉戲、或覓食,令人越看越喜歡。這些靈性十足的水貂都是酒店村村民陳淑英養的。
“我從小家里窮,連白面饃都吃不上。在外面創業多年,一直有一個想法:怎樣才能讓家鄉的老少爺們兒過上好日子?一個偶然的機會,我在丹麥看到一個朋友養水貂,他還有一個集養殖、生產、服裝加工于一體的企業,年產值達幾億元。當時我就想,一定要在家鄉建一個這樣的企業。”陳淑英說。
初中畢業后,陳淑英就外出打工,曾涉足房地產等行業。經過十多年的打拼,她的生意越做越好。有一年,她回家看望父母,見鄉親們雖然吃穿不愁,但大多數人生活并不富裕,帶領鄉親們過上好日子的想法又冒了出來。
說干就干,從村里、鄉里到縣里,從土地流轉到項目批復,從場址規劃到場房建設,陳淑英都親力親為。經過兩年多的運作,2014年8月,隨著從丹麥進口的5000只種貂入場,河南福臨水貂繁育有限公司正式運營。
公司作為龍頭企業積極發揮帶動作用,引導當地農民發展水貂養殖業,采用“公司+基地+農戶”的生產方式,高薪聘請丹麥技術人員來做技術指導。
該公司還組織10多名村民到青島參加水貂養殖技術培訓,讓他們提高飼養水平,回來幫助父老鄉親更快致富。
陳淑英說:“公司從丹麥引進5000只種貂,今年4月可產貂2.5萬只,能滿足周邊10個鄉村200個養殖戶的養殖需求。一戶養50~200只,年收入可增加2~3萬元。”
為保護環境,陳淑英在水貂養殖區外圍流轉了幾十畝土地,種植獼猴桃、杏樹等果樹,利用水貂的糞便,發展綠色種植業,實現水貂養殖的良性循環。
隨著項目的一個個實施,陳淑英的思路也更加清晰。“下一步,我準備在縣產業集聚區建立水貂制品加工基地。將農戶養殖的水貂統一收購,然后在加工基地加工,再將成品銷售出去,減少流通環節,降低養殖成本。”陳淑英滿懷信心地說。
責任編輯:lyx
(原標題:駐馬店網)
查看心情排行你看到此篇文章的感受是:
版權聲明:
1.凡本網注明“來源:駐馬店網”的所有作品,均為本網合法擁有版權或有權使用的作品,未經本網書面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經本網授權使用作品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駐馬店網”。任何組織、平臺和個人,不得侵犯本網應有權益,否則,一經發現,本網將授權常年法律顧問予以追究侵權者的法律責任。
駐馬店日報報業集團法律顧問單位:上海市匯業(武漢)律師事務所
首席法律顧問:馮程斌律師
2.凡本網注明“來源:XXX(非駐馬店網)”的作品,均轉載自其他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如其他個人、媒體、網站、團體從本網下載使用,必須保留本網站注明的“稿件來源”,并自負相關法律責任,否則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3.如果您發現本網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識產權的作品,請與我們取得聯系,我們會及時修改或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