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保跨省報銷好政策更需好配套
摘要:要讓醫保“全國漫游”的民生“蛋糕”散發出更加幸福的味道,還需有具體化的政策配套、服務配套和診療配套。
關注醫療
要讓醫保“全國漫游”的民生“蛋糕”散發出更加幸福的味道,還需有具體化的政策配套、服務配套和診療配套。譬如,統一醫保報銷范圍和報銷比例,建立“國家目錄”的權威性;用推進分級診療解決異地就醫過于扎堆問題,并防止報銷政策“一刀切”。
國家衛生計生委、財政部近日聯合印發意見,今年將依托國家新農合信息平臺,選擇部分統籌地區和定點醫療機構,開展跨省就醫費用核查和即時結報試點。到2020年,全國大部分省區市要在具備條件的定點醫療機構開展跨省就醫直接結報。(3月1日《京華時報》)
“看病難,報銷繁”是一道蒼涼的社會表情。數據顯示,2014年末全國流動人口達2.53億,盡管“人人享有醫保”已成為現實,可置身于公民自由遷徙的大時代中,隨之而來的問題是:遇到急病大病來不及回故地醫院就醫,就地治療難以及時實現“跨地域、跨部門的多維度審批”,以致出現了“小病拖,大病挨,病危才往醫院抬”的尷尬境況,這不能不說是一種缺憾。
醫保“全國漫游”有了“時間表”,步子邁得大一些,推進速度快一點,患者就能受益早一天。盡管這在技術上并不難實現,可眼下最大的掣肘卻是區域間的利益難統籌。一方面,各地的醫保繳費水平和保障待遇參差不齊,不僅使醫保制度處于條塊分割格局,而且醫保管理部門也是“各打各的鼓、各敲各的鑼”;另一方面,鑒于人口流動趨勢大多是從欠發達地區向發達地區遷移,醫保基金的收支不平衡難免會遭遇大醫院的抵觸。由此而言,醫保跨省必須攻克“利益統籌關”,只有平衡好地方政府、參保單位、醫院三者間的各種利益,實現“全國一盤棋”統籌協作,才能讓異地刷卡看病與在“家門口”一樣方便。
再者,盡管享受平等的醫療權是法律賦予患者尤其是農民工的合法權利,但要在舉目無親、“無權、無裙帶關系”的異地順利看病、報銷,還得看當地衛生部門尤其是大醫院的“臉色”;而且,醫保跨省在讓患者更自由選擇診療機構的同時,必定會使優質醫療資源更受青睞。大量患者的“蜂擁而至”,也勢必會加重大醫院的馬太效應,影響到所有患者的就診質量。
一言以蔽之,要讓醫保“全國漫游”的民生“蛋糕”散發出更加幸福的味道,還需有具體化的政策配套、服務配套和診療配套。譬如,統一醫保報銷范圍和報銷比例,建立“國家目錄”的權威性;用推進分級診療解決異地就醫過于扎堆問題,并防止報銷政策“一刀切”。只有當跨省報銷的過程與醫療資源重新配置的過程同步協調推進,才能從根本上保證城鄉每所醫院的正常有效運轉,從而真正解決好患者就醫報銷問題,使醫保這項惠民政策更好地造福于民。
(徐劍鋒)
異地結算要兼顧“簡便”與“公平”
@木須蟲:推進醫保異地結算要兼顧“簡便”與“公平”,逐步打破制約異地就醫的障礙。一方面在宏觀政策上,宜加強頂層設計,建立相對統一與公平的征繳與報銷指導意見,不能總靠摸石頭過河,不停地打補丁,讓改革的進程一拖再拖;另一方面在落實上,強化地方的責任,厘清權益界線,增強投入的積極,在信息平臺建設、醫療資源均衡供給上互融互通,真正讓異地就醫,實現便民的同時,實惠不打折扣。
異地結算可借鑒銀行模式
@趙光瑞:實現跨省就醫直接結報,在技術上不會存在太大困難。在互聯網時代,銀行早就實現了跨省甚至全球范圍結算。銀行的運行模式,應該可以用來借鑒。我想,不僅需要實現跨省醫保,其他社會保障也都需要盡快“跨省”。這樣,將會給人們的生活帶來更多方便,能夠更好體現政府服務人民、保障人民的執政理念。
責任編輯:yss
(原標題:廣州日報)
查看心情排行你看到此篇文章的感受是:
版權聲明:
1.凡本網注明“來源:駐馬店網”的所有作品,均為本網合法擁有版權或有權使用的作品,未經本網書面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經本網授權使用作品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駐馬店網”。任何組織、平臺和個人,不得侵犯本網應有權益,否則,一經發現,本網將授權常年法律顧問予以追究侵權者的法律責任。
駐馬店日報報業集團法律顧問單位:上海市匯業(武漢)律師事務所
首席法律顧問:馮程斌律師
2.凡本網注明“來源:XXX(非駐馬店網)”的作品,均轉載自其他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如其他個人、媒體、網站、團體從本網下載使用,必須保留本網站注明的“稿件來源”,并自負相關法律責任,否則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3.如果您發現本網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識產權的作品,請與我們取得聯系,我們會及時修改或刪除。